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阿坝州>若尔盖县>详细内容

若尔盖县地情

一种说法是:清雍正年间(1723年),四川提督岳钟琪,因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由松潘出黄胜关,召抚草地班佑等12部落。同年,清廷分别授土千户、土百户。在授职的土百户中,有“上作尔革”寨。民国时期,境内建有“作尔革”寺。“作尔革”为藏语,后音译为“若尔盖”。

第二种说法是:据藏文史籍记载,四十代吐蓄王赤祖德赞(热巴金)时期,即公元815-833年间,王室扶植宗教,顶礼僧人,广建寺院,让钵闸布主管王朝政务,派大臣噶·益西达吉到多麦(今川西北、甘、青地区)收赋贡。该大臣在黄河、黑河、白河流域优良草原上定居繁衍,其后裔中有一人叫“若巴·更登”,主管钱粮、赋税、库藏,因其管理有方,深受民众爱戴。他死后,所在部落将其姓名“若巴更登”简称为“若盖”,既是人名,又指所管辖地区,后汉语译为“若尔盖”。  

第三种说法是:若尔盖系“若嘎”的近音。“若”,即犏牛,“嘎”,即爱或喜欢之意。相传很久以前,墨曲、热曲二河之间(今红光、多玛一带),有一以牧为主部落,那里的人们善养牦牛,谓之“若嘎”部落,部落牧民勤劳善良,吃奶酪、穿犊皮,但部落首领保守、专横,牧业生产无生机,牧民生活低下,矛盾尖税。

巴西河流域住着以农为主的牧民,那里有一年轻英俊猎手,经常挎弓背箭到野外打猎。某年夏天,他来到巴西河与热曲河分水岭上,与若嘎部落一年轻美貌的牧民姑娘相识,猎人将最好的獐皮赠给姑娘做鞋,姑娘将早上打岀的“俄酪”(打奶时最后的一小块酥油),悄悄塞给猎人。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对歌,产生爱情。此事被若嘎部落首领得知后,将姑娘囚禁起来。猎人思念姑娘而四处寻找。在乡亲们的鼓励下,猎手终于找到姑娘囚禁处。晩上,猎人在众人帮助下,救岀姑娘,逃离部落,来到巴勒山上。人们纷纷为他们团聚唱歌跳舞,表示祝贺。正在欢乐之中,部落首领派的追兵赶到,众人在猎人和姑娘率领下,奋起抵抗,打败追兵,杀死部落首领。众人推选猎人当了若嘎部落首领。新首领管理有序,使牧区与农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破除闭关自守,并将牲畜分给12个有功人员。12人分得牲畜后,逐黑河流域而居,宜牛则牛,宜马则马,宜羊则羊,逐步发展成为若尔盖12部落。

解放后于1953年建立若尔盖包座行政委员会,1956正式建县时,因县治地处若尔盖部落附近,故沿用“若尔盖”为县名。

“潘州”名称来历

潘州古城,在今若尔盖县求吉乡境内。相传,该城在汉武帝(公元前141-公元前87年)时,“逐诸羌渡河湟,居塞外筑此城,置护羌校尉”。唐广德初年(公元763年-公元764年),松州以北皆为吐蕃统属。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秦招抚司言及阶州生番纳土,得邦、潘、叠三州”(《川甘数县边民分布概况》李安宅),潘州之名首见于文献。考其名称来历,是因唐广德初年,松州以北(含今若尔盖地区)为吐蕃统属,吐蕃将这片土地划归王室成员或有功之臣管理。公元11世纪,吐蕃首领潘罗支在境内置潘州,潘州因潘罗支而得名。

来源:若尔盖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6-17 16:57:57 浏览次数:
终审:李群花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