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政服务>资政参阅>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54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22 08:46:28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提升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的调研报告

编者按: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提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省地方志办成立课题组,围绕“提升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梳理总结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提升的做法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原因,提出对策建议。请全省地方志部门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抓好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提升,奋力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部署,认真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的重要要求,根据相关安排,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交流研讨、案头研究等方式,到广安、巴中、达州、阿坝、甘孜等地实地走访,广泛接触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者,与从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的基层工作者面对面深入交流,发放并收回纸质调查问卷32份、电子调查问卷200份。在此基础上,调研组梳理总结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提升的做法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一、全省年鉴编纂基本情况

地方综合年鉴实现全覆盖并持续巩固。2020年,四川省、市、县三级205部地方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完成“两全目标”中的重要一项。目前,四川省级、21个市(州)和183个县(市、区)均按《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相关规定,持续巩固三级地方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卷当年出版”成果。

年鉴编纂人员有基本配备,但机构设置有差异。从实地走访调研和收集到的调查问卷看,省市都有独立的年鉴编纂机构,省级层面有四川年鉴社,市级层面有成都年鉴社,力量相对较强且稳定,其余各市(州)设立年(志)鉴编纂科;市、县两级地方志机构均能保证一名以上专职的年鉴编纂者,确保配备有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人员。从2022卷年鉴看,有86%的地方志机构成立编纂委员会,其中95.88%的编纂委员会包括党政主要领导,说明年鉴编纂在人员配备良好的情况下越来越受到领导重视。

年鉴编纂经费有保障但不平衡。从调查问卷看,92.78%的地方志机构将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调研组通过查阅各地政府网站公开的2023年度财政预算数据、结合调查问卷看,各市(州)年鉴编纂经费整体保障到位,但各市(州)经费预算差距较大,年鉴经费预算最多的有66万元,最少的只有7万元。各县(市、区)年鉴编纂经费保障受地方财政状况影响差异较大,以2023卷年鉴经费预算为例,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成都市锦江区为25.2万元,而经济条件一般的蓬溪县仅为5万元。

表1 四川省市县级综合年鉴2023卷经费预算统计表

a867f6e3704e470a9c7473c297676bed.png

年鉴编纂采用外包编纂方式占比较高。从181份有效调查问卷看,35.9%的县级综合年鉴2023卷采用外包编纂方式,有的是在职人员进行资料收集,组稿、编辑、出版全部外包;有的是在职人员进行资料收集、组稿,编辑和出版外包;有的是全部外包。在采用外包编纂模式的地方,基本上是返聘地方志系统退休人员。

表2 四川省县级综合年鉴2023卷编纂方式统计表

739c530ef6654c27a263adee062ba04c.png

(一)用制度规范提升年鉴质量二、提升年鉴质量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8年9月,省地方志办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为全省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出台纲领性文件。2021年1月,省地方志办印发《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从编、审、用全过程多维度为全省年鉴质量建设提出指导性举措。各市(州)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提升年鉴编纂质量的规范性文件,广安市制定《关于规范全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打造精品年鉴的实施意见》《广安市县级地方综合年鉴评分标准(暂行)》,泸州市印发《关于加强年鉴质量建设工作的通知》,从制度上为规范提升年鉴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举措提升年鉴质量

近年来,省市县始终把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摆在年鉴编纂工作的首位,一些做法值得肯定。2019年开始,全省建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定制度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复核、质量抽查制度,进一步前移质量把关关口,加强跟踪问效,系统推进质量建设。自开展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核、质量抽查工作以来,仅省地方志办就先后形成约406页、17.04万字的对市(州)综合年鉴审查意见。从2023年开始,省地方志办创新开展市级地方志机构对所属县级年鉴(2022)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情况复核工作。

各市(州)同步开展对所属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审查,创新方式方法,灵活审查机制,力求审查取得实效。成都市邀请省市专家,有力推进审查工作。巴中市邀请中小学生参加年鉴有奖阅读纠错活动,编纂者直面社会建议意见,同步促进质量提升和品读品鉴。广安市通过工作早谋划、供稿早催办、年鉴早编纂做好年鉴编纂的组织实施,有效提升年鉴编纂质量。四川年鉴社专题研讨《编纂大纲》,坚持年鉴编纂责任编辑审校制度,真正实现开门编鉴和质量提升。

(三)对标精品年鉴提升质量意识

2022年,积极推进精品年鉴创建。省地方志办召开全省年鉴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在全省组织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推动精品年鉴创建和年鉴理论研究。全省地方志机构在“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中撰写评议文章和理论研究文章84篇,其中在全国“精品年鉴品读季”主题征文中获特等奖、一等奖各1篇。21个市(州)积极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德阳市联合相关部门在《德阳日报》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征文,乐山市、雅安市分片区召开年鉴理论座谈交流暨精品年鉴精读会。

2023年3月,省地方志办制发《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实施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每年评比打造3至5部精品年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学精品、做精品的引领带动,全省省市县三级年鉴从业人员年鉴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为持续有效提升年鉴质量、推动全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条件。

(四)多形式培养提升队伍专业能力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分片区、分专题对市(州)、县(市、区)及省直部门(单位)地方志业务人员进行全覆盖业务培训。通过邀请专家、业务骨干面对面授课、录制授课视频云端授课等形式,提升年鉴编纂人员能力水平。各市(州)想办法出实招,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编纂人员能力水平,从源头解决年鉴质量问题。内江市、乐山市、雅安市、眉山市、达州市等地举办年鉴编纂业务培训班,邀请专家就年鉴编纂质量要求及质量问题作专题培训。广安市以评促学,开展县级地方综合年鉴质量评比,召开质量评比会议,交流抽查意见,对每部年鉴进行打分,评选年鉴等次。

(五)开发利用提升年鉴功效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连续3年编纂《四川年鉴》简本及时服务省两会,阿坝州编纂《阿坝年鉴》简本成为口袋书常驻州两会。编纂出版《四川年鉴》《成都年鉴》英文版,服务四川对外开放。资阳市编纂出版年鉴简本《鉴证资阳(2022)》,成都市编纂《成都微记录(2022)》,甘孜州编纂《甘孜微记录(2023)》,充分发挥年鉴类产品的时效性与功用价值。推动综合年鉴在史志“七进”中发挥作用,在四川省情网、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史志阅览室、社区微方志馆、文化馆图书馆史志专柜、各级党校等,存放纸质、电子版及年鉴新产品,可供线下线上阅读,查阅资料。

2018年以来,全省60部年鉴成果获全国奖项,《四川年鉴(2020)》获全国特等奖,系《四川年鉴》1989年连续出版发行31年来首次获此殊荣。2021年获奖年鉴数量创近年之最,4部年鉴获特等奖创历史之最,省、市、县综合年鉴及专业年鉴分别均有一部获特等奖,少数民族地区年鉴质量较快提升,获奖等次有所突破。《武侯年鉴(2022)》成功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第七批“中国精品年鉴”,为四川第一部“中国精品年鉴”,实现四川零的突破。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年鉴内文质量不高。

篇目大纲不合理。年鉴篇目设置不科学,如《巴中年鉴(2022)》“中国共产党巴中市委员会”下的“宣传工作”下设“文化建设”,而该年鉴设置有“文化建设”类目,角度把握不准,存在交叉。年鉴框架层次不清晰,领属不当,如《甘孜年鉴(2022)》“中共甘孜州委员会”下“巡察工作”下的“政治巡察”“巡察监督”“村级巡察”中,均缺巡察主要问题的条目,缺事物主要要素。

条目不规范。部分年鉴条目基本要素不齐全,内容记述不完整,照搬照抄工作总结语言,如《巴中年鉴(2022)》“市委办公室工作”下设“八项规定”,该标题不当,无巴中特色。条目重点不突出,如不少年鉴存在“组织”下设“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不突出,未围绕组织部门主要职能职责记述。

重要内容不全。年鉴收集内容不能做到全面系统,如《阿坝年鉴(2022)》“中共阿坝州委”下设“重要会议”下的“州委常委扩大会议”条目,内容均只有州委书记的一句话,缺会议的基本要素。《达州年鉴(2022)》“中国共产党达州市委员会”下设“市委办公室工作”下的“市委常委会”“市委专题会”条目,只有召开会议次数,缺重要会议的主要内容。

2.编校水平较低。

年鉴要件不全、图表版式出现差错。年鉴内容要素不齐全,编排无序,部分年鉴缺前置地图,如《甘孜年鉴(2022)》部分表格要素不全或不规范。多数年鉴对留白处理不当,如《广安年鉴(2022)》用与记述内容无关的照片补白。

编校质量较低,差错率过高。近年来地方综合年鉴公开出版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出版社三审三校存在把关不严、承编单位要求不到位,导致编校质量出现较多问题,定稿后在编校过程中出现低级错误。

3.实用性、时效性、功用性不强。

部分年鉴实用性不高。年鉴是一种特殊的资料性工具书,具有信息浓度高、为广大读者提供最大信息量的功能,部分年鉴内容资料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部分年鉴数据缺乏应有的分析比较,重文字叙述,轻图表资料和统计资料,或虽有统计资料但缺少横鉴纵比,无法满足读者对数据研究的深层次需要。部分年鉴对社会大众的生动实践反映不够,汇编内容多、原创内容少,领导内容多、群众内容少,概述内容多、典型内容少,僵化内容多、鲜活内容少,流于表面事务的记述。

年鉴时效性不强。近年来,部分地方志机构压缩年鉴出版周期,提前出版年鉴服务各地两会,但县级年鉴出版周期较长,由于县级两会基本都在12月召开,多数年鉴在12月出版,导致年鉴时效性达不到较好效果。

年鉴开发利用程度低。目前全省地方综合年鉴的开发利用普遍较少,只有成都、资阳、阿坝、甘孜等少数市(州)和成都市温江区、眉山市彭山区、宁南县等县(市、区)对年鉴进行开发利用或编印有年鉴即时性产品,市县大多数地方没有对年鉴开发年鉴简本、英文年鉴、微记录等功用性强的年鉴产品,在“用”字上下功夫不够。

4.质量意识缺乏。

绝大多数年鉴编纂人员对编书、编年鉴不专业,对年鉴定位没有准确把握,存在惯性思维,个别编者有照葫芦画瓢的想法,缺乏质量意识,对编纂出版的年鉴未进行认真审查审读,以完成编纂出版任务为原则,没有意识到质量是年鉴的生命。从调查问卷看,有38%的2022卷年鉴编纂方式是采用服务外包模式,多数就只是编纂者、出版社的少数几个人在审读,甚至部分地方志机构人员都不去认真读年鉴,不清楚年鉴的质量如何,缺少提升年鉴质量意识。有的地方可能意识到年鉴质量不高的问题,但受人力、精力条件限制,没有花功夫去提升年鉴质量。

(二)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

各级政府对地方志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激励、队伍结构等重视程度不一,年鉴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够,直接影响地方综合年鉴的质量。

机构设置不一。各级地方志机构设置缺乏统一性,如合江县的地方志职能划到县委办,职能暂时由县委办代管的县档案馆行使。在地方志机构规格上不一,如泸县的地方志机构为中共泸县县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个股室。由于机构级别不对等、工作重心不一样、认识程度不均衡,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完善,对年鉴质量提升在组织和人事方面产生影响。

缺乏激励机制。年鉴编纂是一项专业性强且很繁琐的工作,多数地方公务员的年度考核优秀评定按单位人数比例进行分配,由于地方志机构职工普遍较少,分配到的优秀名额少,不能很好地调动年鉴编纂人员工作积极性,只是简单地完成任务,业务钻研不够。

不重视年鉴编纂队伍结构。部分地方不重视年鉴编纂队伍结构,在地方志机构人员配备中往往存在“不得志”人员,有些把地方志机构当作跳板,有的当作“养老机构”,年鉴编纂人员存在借调、安置老同志等现象,从客观上给年鉴编纂人员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造就专家型年鉴人才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地方综合年鉴的质量。

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地方志机构为应付“当年出版”这一指标任务,对年鉴质量不重视。部分地方志机构认为年鉴只要完成书稿交给出版社出版就完成任务,实际编纂中缺乏对质量应有的尽职尽责精神。部分地方志机构从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以及具体编纂人员,对年鉴编纂专业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对年鉴编纂的基本认知,不能从年鉴的专业性,包括资料收集、框架结构整体设计、图片选择、内容编排、版式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严重影响年鉴质量。

2.业务水平不高。

年鉴编纂规范性重视不够。地方综合年鉴是由党委政府主管、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编纂的“官书”,但部分地方志机构对“官书”理解形式化,定位不准,不严格按体例要求编纂,只是为完成任务而编纂。如,部分编纂者违反《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中慎用领导照片的规定,在年鉴中多次使用领导照片向领导“邀功”,并没有认真思考怎样编纂好年鉴为党委、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没有深入思考年鉴作为工具书怎样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服务。

部分编纂人员缺乏年鉴编纂的基本素质,对《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等年鉴编纂出版相关规定缺乏钻研,不能准确把握要求。部分编纂人员资料收集渠道单一,完全依赖各单位供稿,缺乏自主性、前瞻性研究。

3.单位供稿质量不高。

年鉴资料是否齐全是影响年鉴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相当多单位供稿质量不高。实际工作中,多数资料提供人员只想着完成任务交差,如内容体例不按要求撰写,上报的年鉴材料该记载的不记,大事要事记不全;有些撰稿人干脆把部门单位的年度总结一字不差地上报了事。这些都造成年鉴供稿拖拉,按期到稿率低,需编辑反复多次催稿,返工较多,给编纂工作增加困难。部分供稿单位对资料收集大纲研究不够,缺乏有效思考,只是机械延续往年的大纲,资料收集大纲的不科学导致当年各行各业的特色工作、基础资料等年鉴需要的资料不能收集到。

4.年鉴编纂出版成书周期过长。

出版社审核质量和时间冲突。每年全省地方综合年鉴在出版社出版的数量达203部,但受出版社压缩数量提高质量政策的影响,出版时间没有保证,由于年鉴成稿交给出版社进行三审三校多数集中在下半年,而又要求必须在年底前公开出版,导致出版社审核质量和时间产生冲突。

各级地方志机构创新能力不足。年鉴启动时间不够早,每年仍按惯例在春节后发文进行新一年年鉴编纂工作,在编纂过程中不能主动压缩年鉴成稿时间,导致年鉴出版时间较晚,甚至可能因突发状况出现不能当年卷当年出版见书的情况。

四、提升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

加强对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指导,抓实职责职能,严格执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相关规定,以年鉴编纂规范性提升年鉴质量。

各级政府将规范年鉴编纂工作纳入供稿单位的目标考核内容,以各单位年鉴供稿的规范性推动地方综合年鉴的质量提升。将质量压力层层传递到供稿单位、编纂单位以及每一个撰稿人、编纂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从规范性上引领年鉴质量提升。

(二)加大检查督查力度

健全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执法体系,整合各级人大教科文卫委、政府法制部门力量,成立执法检查组,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情况开展联合执法,明确把地方人民政府贯彻“两条例一办法”的情况、地方志工作“一纳入八到位”的情况、地方志机构依法履职情况,包括年鉴编纂出版等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增强执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完善年鉴编目审查、质量抽查及复核制度

继续开展省对市(州)年鉴编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省地方志办开展市级地方志机构对所属县级年鉴(2022)篇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情况复核,对每年各市(州)年鉴质量进行考核,以考核逗硬推动年鉴质量提升。制定《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指导各市(州)根据《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对县(市、区)年鉴进行编目审查、复核和质量抽查,创新探求建立省市县三级年鉴交叉检查或随机抽查制度,从完善制度机制上提高年鉴编纂质量。

(四)发挥年鉴精品工程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中国精品年鉴示范引领作用,继续组织全省地方志机构申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支持《成都年鉴(2023)》创建“中国精品年鉴”。按《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做好全省年鉴精品工程创建工作,真正评选打造出认可度高、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四川精品年鉴。鼓励各市(州)开展相应的年鉴精品工程创建工作,以各类年鉴精品引领各地年鉴质量提升。

(五)创新年鉴编纂手段和开发利用

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网络信息化平台,实现供稿、总纂、编务支持等在线协同,畅通供稿、退稿、补稿沟通反馈机制,降低组稿工作难度,提升组稿效率和供稿质量,促进年鉴编辑工作效率和年鉴出版时效的提升。各地方志机构建立综合年鉴日常年度资料收集制度,梳理年度重点、特色,提前为下年度年鉴编纂做好充分准备。每年综合年鉴的编纂工作要早启动、早安排、早落实,在出版社三审三校当年卷的同时着手第二年的年鉴篇目拟定和组稿工作,提前完成年鉴成稿成书时间,确保提升年鉴时效质量。大力推进史志“七进”,积极探索编纂出版年鉴简本、英文版、微记录、少数民族语言志鉴等多种形式的创新产品,制作电子化年鉴产品,使年鉴更贴近社会群众,最大程度发挥年鉴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拓宽年鉴阅读途径。对存量年鉴进行数字化扫描上传至四川省情网等平台,实现在线查阅。

(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年鉴从业者自觉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引导年鉴从业人员树牢“有为才有位”理念,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沉下心来提升年鉴理论知识和业务素养,在编纂实践中历练成长为年鉴专业人才,夯实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和交流,采取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年鉴编纂线下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进行线上业务培训,整合全省培训资源,将各市(州)开展的线上培训受众范围扩大到全省,录制年鉴编纂业务培训视频放在互联网供年鉴编纂者学习,分片区不定期召开年鉴业务研讨交流会等方式,加强年鉴编纂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带动年鉴质量整体提升。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各级地方志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读者为根本目的,加强对年鉴编纂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全省年鉴质量提升。

(课题负责人:赵行,成员:高伟明、刘志文、雷雨露、张岚、王飞,执笔人:王飞)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54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