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家‖袁毓翎

作者:袁毓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14 22:49:17 浏览次数: 【字体:

袁毓翎

也许是从遥远的那声啼哭开始,从眷恋那温暖的怀抱开始,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无微不至的关注开始,心就落在了一处。那是万家灯火中的一隅,不是高楼大厦,没有金碧辉煌,却足以用世间最美好的词汇来形容它,那是——家。

小时候,没有“家”的概念。只知道一间小屋子,四方的小木桌,桌边的爸爸妈妈和我。家是下雨时在窗边看雨的庇护所,是晚上睡觉前妈妈唱歌讲故事的被窝,是爸爸顶高高下降的终点站,是和小伙伴玩捉迷藏游戏的窗帘……那时,家是习以为常的生活里尚未凝聚成型的概念。

中学时,开始有了心事。外界重重压力袭来,初次历经风雨,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在看到爸爸妈妈理解关心的眼神时,内心摇摇欲坠、疲惫不堪的防线顷刻崩塌。家,是不用伪装、可以倾诉一切的地方。家,是在历经生活洗礼中,逐渐感受到那始终温暖的地方。

一朝高考,数十年读书生涯画上句号。凝聚的无数复杂的情绪,融在两个月的暑假中,如水波一般慢慢荡开,又像朝雾消散逐渐归于平静。最后剩下的,唯有即将离家远行的不舍。

拖着行李箱,第一次身处陌生的城市,怀着第一次远行的点点期待。听着爸爸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叮嘱,内心却笼罩着一股说不清的情绪——稠稠的,像杯子里装着的一团湿漉漉的雾气,晃悠悠的,几乎要漫出来。真的到了分别的时刻,压抑许久的情感却突然清晰了起来,那团雾气几乎在一瞬间四散开,眼里、心里,顷刻间湿润了。第一次,我如此清晰地感受到那源自于家的浓烈的情感,炽热而滚烫,眼泪好像都是烫的,滴在脸颊上、手背上,不知是我的还是妈妈的。

黄昏的夕阳敛去光芒,而我的心依旧发着烫。第一个远离家的夜晚,床头放着爸爸的信,想着白天妈妈铺的床,想到我的家。

是什么时候开始,家的概念变得清晰,变得厚重,变得牵动心绪?

闭上眼,回想起还在家的那些时光,大概是收拾好行李离开家门的时候,是扑在爸爸妈妈怀里哭的时候,是想到家就能让人安心的时候……也许,在我还不清楚怎样定义的时候,情感早已为家所牵挂。小时候搬家后时常会想起的那间小屋,想起小卧室里睡前的晚安吻,想起爸爸的举高高……

何以为家?也许家,并不需要具体的定义。它是内心深处最温暖、炽热的一片柔软。是情感最坚定的支撑。是起点,也是千里万里都不忘奔赴的终点。

无论世界怎样繁华,都愿能早日回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袁毓翎(宜宾学院文艺学部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级3班)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