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

史料之窗

  • 通过汉代画像砖遥望古人生活   川西平原,自古以来就有着发达的农业经济,《华阳国志·蜀志》也这样告诉我们:“四季代熟,弥补有焉”。天府之国因之而名扬四海。 难怪历代文人墨客把锦江的水和织锦女工的手比喻成汉代成都特别值得歌颂的...
  • 四川什邡徐家场下街,有一家廖姓苏裱铺,名“举墨斋”。店主廖举之,为邑中大族,其幺叔廖子瑜,一介布衣。清光绪中叶,曾随亲友于外任作幕僚,其人学问渊博,游历大江南北。晚年返回家乡,寄居于族侄家,耽情于书画、吟咏。其书法精真、草...
  • 54年前,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鲜为人知的一些细节,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云水胸襟以及关爱老区人民的情怀。 一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早就想重上井冈山,但因日理万机,一直无法...
  • 戴天良,字醒夫,清末光绪时什邡县一位秀才,也是一位执教乡里的知识分子。其生平显著事迹不多,原民国十八年版《什邡县志》有简短介绍:“本地秀才,十分喜欢饮酒吟诗,爱茶成癖,家里贫穷。身形消瘦。八十多岁了,他夫妻二人还在一起咏唱...
  • 毛主席1958年3月4日来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在成都住了23天。会议期间,毛主席在百忙中还抽出时间到城市、农村、工厂和都江堰水利工程视察。
  •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四川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1958年2月1日邓小平总书记视察隆昌气矿、黄瓜山气田后,毛主席又到隆昌气矿视察,给四川油气战线职工以巨大的鼓舞。
  • 毛泽东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他曾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他在百忙中也挤出时间视察了都江堰。
  • 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1958年3月4日来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在成都住了23天),毛泽东在紧张的会议之余,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视察了农村和工厂,走访了一些农家。如今,时间已过去了很多年,但他老人家关心四川建设,关心群众生活的感人情...
首页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尾页 共3132条信息/共314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