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苏东坡,桃花源还看老人村

作者:何民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10-01 12:08: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世传桃源事 多过其实

苏东坡是第一个以青城老人村为例,否定桃花源存在的人,他在《和桃源诗序》中说:“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接着便举例说:“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

苏东坡(绘图:罗乐)

 苏东坡说,四川青城山有个老人村,据说村中长寿老人很多,很多人家都是五世同堂。长寿的原因是那里十分偏远,道路极其危险遥远,那里生活的百姓不知道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须弯弯曲曲浸泡在水中,喝了那里的水就会长寿。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盐醋等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

苏东坡笔下的青城老人村在青城山无疑,但在青城山什么地方呢?苏东坡年轻时即遍游四川名山大川,对青城老人村早有耳闻。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即苏东坡出川应试的前一年,苏东坡就游历了都江堰、青城山。此时的苏东坡尚未成名。嘉佑二年,苏东坡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名动京师。当年其母病逝,苏东坡回眉州为母亲守孝两年,其间再游都江堰、青城山。宋英宗治平二年(1066年)苏东坡父亲苏洵病逝于京城,苏东坡和弟弟苏辙扶柩回四川老家眉山安葬并守孝三年。期间再次游览了都江堰、青城山。其后苏东坡就再也没有回到四川了。

青城老人村 就在后山

苏东坡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时,曾造访了传说中的青城老人村,其位置在什么地方呢?应在青城后山。

清幽的青城后山

为什么说苏东坡造访的老人村在青城后山呢?其一,苏东坡在《和桃源诗序》中说:“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接着便举青城老人村这个地方为例,说“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在青城山“道极险远”者一般都在青城后山,而不会是前山一带道路比较通畅的地方。青城后山“道极险远”而又极具“桃花源”特点的地方当数熊耳山、何家厂一带。从五龙沟出发,沿沟小路道路崎岖,曲折迂回的栈道穿行在悬崖绝壁之间,且路越来越窄,脚下是沟壑中咆哮的流水,头上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正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沟口一道光亮,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有田园农舍,炊烟缕缕,鸡鸣犬吠,桃红李白,真正是陶渊明笔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而今这里已正式取名为“又一村”,成为青城后山的一著名景点了。

其二,苏东坡好友张子愚隐居青城后山白云溪,号白云居士,曾和苏东坡有约,他日苏东坡归隐山林,就到青城山白云溪隐居。虽然此后苏东坡未能践约隐居青城,但之前苏东坡与其父亲苏洵就曾到过青城山白云溪。苏东坡在为张俞所作《张白云诗跋》中说:“张俞,少愚,西蜀隐君子也。与予先君游居岷山下……”岷山下,即指青城山。宋时把今天岷山、青城山统称为岷山。清张諴在《游青城山记》中说:“青城山去灌县治四十里,杜光庭以为岷山第一峰。按《汉志》,岷山在蜀郡湔氐西徼外,今松潘北生番界。宋晁氏谓,蜀以近江源者通为岷山,青城其第一峰。”苏东坡在其诗《送运判朱朝奉入蜀》有云:“我在尘土中,白云呼我归。我游江湖上,明月湿我衣。”白云即指白云居士张俞。青城后山现还有白云群洞、白云古碾等遗迹。

其三,苏东坡游青城山访老人村,绕不开世居青城后山老人村的宋时青城何氏。史称:有宋一代,青城何氏,耕读传家,书香继世,学行优良,人才济济,名满天下,荣耀当朝。何氏族人中“至何敏。何敏孝悌躬亲,子孙诗书不绝,科场顺利,连登黄甲”。民国《重修灌县志》载:“(何)敏诸孙七人登科,而(何)涣遂为天下第一。”宋时,青城何氏族人与当时的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多有交往,常邀他们到青城后山老宅诗酒唱和。南宋范成大、陆游等到都江堰、青城山,也曾到青城何氏宅院游览。范成大在《何同年书院》一诗中写道:“竹色侵晚帙,泉声潄嵌根。试通丹灶路,应到老人村。”青城何氏世居青城后山熊耳山、何家厂,范成大诗中的老人就在青城后山何家厂、熊耳山一带。而苏东坡笔下的老人村也应该就在青城后山。

多饮味江水 少盐长寿

  苏东坡在文章中说:老人村“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而青城后山正有一条名“味江”的河流,味江之水十分甘美,《槐轩杂著》中记载:(青城山)“西北有味江,泉冽而甘,明藩以之酿酒。”《蜀州图经》云:“昔蜀王征西番,野人献壶浆。王使倒入江中,三军饮江水尽醉,故名。”味江水现在也是很纯净,在一千多年前,当然是十分甘美了。

至于苏东坡文章中所说老人村的人长寿是“生不识盐醢”,可能观察有误,宋时,盐、铁、茶等物资是官方专营,管控很严,盐对偏僻闭塞交通不便的老人村来讲自然是十分金贵,盐稀缺,但不是无盐,纯粹无盐岂能长寿?青城后山一带很早就有开采井盐的,至今还有“盐井沟”的老地名。少盐而长寿,正符合“少盐低糖”的现代健康理念。
  关于青城老人村的记载,苏东坡在他的《东坡志林》和《艾子杂说》等书中均有提及,就不在此赘述了。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何民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