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四川柳江古镇保护开发之始末

作者:王云贵 发布时间:2018-09-30 15:25:0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烟雨柳江,水墨丹青,无数文人为之不惜笔墨颂唱,无数画家陶醉其间挥毫泼墨,海内外游客凡到此无不流连忘返,依依不舍。

洪雅柳江,一个让人乐不思归的川西小镇。今天,我们畅游古镇,漫步遐思,不应忘记当初就把保护与开发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谋划、避免千城(镇)一面的西南交通大学古建筑专家季富政教授,不应忘记洪雅县委、县政府及柳江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开门纳谏,不应忘记著名作家高樱夫妇及本文作者王云贵这样的洪雅当地社会文化人士的建言献策。

欲知今日柳江为何如此秀美,古镇原著民为何至今生活在其中,与古镇融为一体,让千年古镇生生不息,请阅读《四川洪雅柳江古镇旅游开发之始末》一文。

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我似乎与柳江之间存在许多奇妙的因缘。我出生的祖宅(位于洪雅县城隍街),就和柳江出生的杰出人物曾璧光之宫保府正门斜对。曾璧光在洪雅历史上是官位最高之人,光绪皇帝赐建曾璧光之府邸时,为何选择在此地,想必是有其缘故的。祖宅右边即傅进士之门第,傅门大贞、大亨兄弟同入进士之列,德威之高也是洪雅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可见这里的确不错。在这样的气氛中,先祖父王公璧如在解放前抑强济弱,深孚众望,被目为洪雅士绅之翘楚。

因此,自有记忆以来,就常听到人们提及曾璧光是柳江人之骄傲,小时候常到家对面的宫保府玩耍,对其庄重威严及大气,留有深刻印象。虽然当时房屋已经被单位占用,已非当初之面貌。

十六岁那年,我去高庙中学任教,多次途经柳江,便对这个文化积淀厚重、总是笼罩在轻纱雾雨中的烟雨古镇,产生了实际的体验。柳江不只是古镇,作为古代之水陆要冲,其繁华程度、文化鼎盛、名人辈出,不下于洪雅县城。

后来上完了大学,调至乐山市政府外事办,长期负责接待世界各国外宾的礼宾工作。初步统计,经我参与接待的团组超过八百多批,也从来宾那儿吸收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也听到对四川、乐山城市、旅游发展的不少建议。2001年初经四川省政府选派,我被公派到日本山梨县的大学学习旅游管理。在此期间,我认真钻研旅游管理理论和知识,也考察了日本许多名胜古迹和城市乡村,对现代全域旅游业态有了深切感悟。几位教授分别带我到了京都、奈良、镰仓古街区、古庙宇,富士山、日光、迪斯尼乐园和迪斯尼海洋乐园等学习考察,体会到:一当现代旅游糅合了传统文化,其魅力是多么的无穷。我做了很多笔记和现场拍摄,一年下来积累了数千张照片和十几盘录像带。我认真学习的态度,赢得大学校长及各位老师、山梨县政府、国际交流中心领导和同事们的尊重和赞誉,山梨县国际交流中心向我约稿,他们发表了我在日本学习旅游管理体会的文章。那段期间,每每在日本游学时,看到保护完善的古宅古巷,便联想而庆幸家乡尚存的古街、古巷、古镇,充满了对振兴家乡旅游的美好憧憬!次年夏天,我从日本学成归来,赓即给洪雅柳江、高庙镇领导分别写了一封信。又怕镇领导收不到信件,特地请县政协副主席陈国治先生带交。信中主要提到:我是从洪雅走出去的,曾于青年时期在柳江、高庙一带生活工作过几年,对这片山水有着剪不断的乡情。我所到过的国家,包括日本,很难见到像柳江、高庙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加之这两个千年古镇点缀其间,把峨眉山、瓦屋山串在了一起,极少有这样的区域优势和人文价值。建议镇领导像对待经济工作一样重视古镇旅游建设,若稍稍做点前期准备,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大规模开发前,把一些可以做的基础工作跟上,可通过镇人大立规保持古镇原状,不容许对古镇乱拆乱建。可在古镇道路前立一个与古镇风貌协调的牌坊,建一个可停几十台车的地方,修一间规范化的公厕,再画一个简易的导游图。如果能在古镇街委社区里做点古镇的历史介绍,那就太好了。最后,对古镇河边大桥桥头常年堆倒的那堆垃圾要有个了结,还古镇一个洁净,云云。

2002年,日本山梨大学校长加藤先生(中)为王云贵饯行

 柳江河边堆倒垃圾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著名学者、四川日报文艺副刊主编伍松乔先生就发表过文章作过建言。十多年后我们在聊天时,他还特别提到柳江河边那堆垃圾,“没有那堆垃圾,岂不是一幅天然的风景画吗!”

 2003年夏,洪雅县城隍街旧城拆迁改造建新街,包括我的祖宅王家大院(已有三百多年的全香杉、楠木、柏木木质结构的四合院全都要拆掉。

洪雅县原城隍街57号王家大院(康志立 摄)

由于当时领导认识的局限,没有接受保留古街古宅的建议,反而是我们民间执意要留下这数百年文化的根。最后在强行拆迁前,我们捡起了这架大瓦房,按照异地保护拆迁、修旧如旧的方法,保护下这座占地1200多平米的四合院,拆卸的材料搬到了城郊农村的一座仓库里,这一堆放就等待了数年。为让王家大院异地重建,三年多时间,我八方寻找信息,跑遍了四川盆地的古镇,皇天不负有心人,总算在邛崃平乐古镇安了家。

2007年7月6日《四川日报》周末版《“王家大院”劫后重生记》

在这半年多的拆保纷争中,因为这座大院寻找出路,惊动了无数古建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其中西南交大古建专家季富政教授,不但来到即将拆迁的古建现场调查,还带病多次著文为之呼吁,其情其景感天动地。这被迫拆迁异地保护的办法,也是季教授支的招。他把我叫到成都他的身边说,实在不能原地保护,这古建将来可往洪雅柳江搬迁,随着今后柳江古镇旅游的开发,这座古建一样可以重新生辉。


《洪雅城隍街关圣街清代建筑大观》《洪雅城隍古街拆除事端之环顾》两篇文章,收录于季富政的著作《采风乡土——巴蜀城镇与民居续集》

又过了两年的一天,季教授和我在乐山见面,慎重地问我可不可向组织申请调动到柳江挂职做书记或镇长。如果行,我便可以辅助他做柳江古镇旅游的规划工作。他娓娓道来:几十年来,他把四川的古镇差不多跑遍了,但尤为看好的还是柳江古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有了台摩托车,多次从峨眉山脚下西南交通大学驻地经高庙到柳江摄影、写生,收集了沿路大量的风光和古街、古宅资料,那儿的一草一木已融在他的心底,古镇的人文建筑已融在他的脑海,思也、梦也,都是柳江!愿穷尽毕生之力,为柳江的旅游开发做出最好的规划!当下,古镇旅游热已悄然兴起,柳江旅游开发迫已在眉睫。他表示,镇上也许不会有多少财力,规划设计启动后,可能会带上十来名他的研究生到柳江跑几次,设计出的图纸会有几尺高,先补贴一点跑路费、晒图费就可以了,待项目业主进场开发后再来支付合理的劳务费就可以。我当时确实没有考虑那么深远,顾忌也多,毕竟乐山市与眉山市行政区划分开了,主动调动是会有些困难的。但我认为,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律来看,依据柳江古镇各方面的优势,只要把柳江的规划做好,朝着旅游景区的思路发展,迟早会成为几A级景区,实现人们向往的水乡慢城。我表示愿好好筹划此事,寻找机会与洪雅方面联系沟通,实现我们的这番赤子之心。

以上情节,构成了我们开发柳江的前期心理准备。

2005年10月的一天,文史专家、洪雅关圣街王氏大夫第传人王仿生先生联系我,代表研讨会邀请我一定要回洪雅参加柳江镇镇政府举办的“洪雅柳江旅游开发暨曾璧光学术研讨会”,届时有著名作家高樱夫妇、田汉之子田大畏夫妇,还有柳惠均、李世宗、王尧卿、王仿生、李克勤、王文君、李成忠、张松林、詹跃等当地社会文化人士到会,大家都想见见面。我觉得这是一次为柳江旅游开发与柳江镇领导沟通的最好机会。我表示感谢,爽快答应如期到会。

2005年10月16日,高樱夫妇在“柳江古镇旅游文化暨曾璧光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赵平 摄)

接下来,怎样在会上发言呢,怎样来推荐季富政教授,怎样把我们的思路和想法一两句话就说清楚呢?我思考良久,拟了一思路,找到了一些过去收集的《四川日报》有关季富政教授“人物写真”和他在四川日报发表过的有关文章,并和乐山的资深文化策划人赵平作了商量。他建议问问会议筹委会,邀请一定级别的官方媒体没有,因为有著名作家和人士参加的活动,通过官方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会引起重视。通过和王仿生先生来回电话传递,筹委会欢迎我们帮助联系媒体。我想到了新华网眉山频道的负责人兼记者刘忠俊,他正是在柳江长大的,和我多次表达了热爱柳江和对古建的兴趣。和他提起参加研讨会的事,他二话不说,相约如期而见。

季富政人物写真(刊于2003年11月28日《四川日报》)

季富政随笔(刊2003年11月14日《四川日报》)

10月16日一早,我和赵平从乐山赶到柳江,迎接我们的,正好是当地老书法家柳惠均先生,几年前我们曾邀请他和李成忠先生到过乐山乌尤寺参加一次活动,并受到礼遇为寺庙写过几幅书法。据说这次研讨会就是他给镇领导出的主意,还联络了高樱夫妇等许多文化人士共襄盛举。接着见到了从眉山赶来的刘忠俊,我们简单寒暄后,他带上“长枪短枪”的相机、器材,和随行记者小谭步入了会场。主要嘉宾高樱夫妇、田大畏夫妇、东道主镇党委书记车述君和王镇长等就坐主席台,主席台的墙壁上挂了格外醒目的会标,“柳江古镇旅游文化暨曾璧光学术研讨会”,一下把偌大的会议室装点得雅致温馨,有一种让人轻松的气氛。

2005年10月16日“柳江古镇旅游文化暨曾璧光学术研讨会”横幅(赵平 摄)

2005年10月16日“柳江古镇旅游文化暨曾璧光学术研讨会”一角(新华网眉山频道,刊于2005年10月18日)

果真,当王镇长作了开场白,介绍出席研讨会主要专家学者等嘉宾后,参会者围绕柳江清末历史人物曾璧光和柳江古镇的文化旅游发掘,一一作了真知灼见的发言。轮到我发言时,我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和工作经历后提出:柳江古镇风貌、历史文化底蕴、山水地貌,以及上游周边的杨村河、两河口、玉屏山、侯家山、花溪飞水岩,一个配置完美、风光独佳的川西南古镇,可成为一个品味极佳的旅游休闲康养体验地。从全国的古镇旅游看,完全可作4A级景区发展思路构想。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当规划先行!有一个好的规划,就有一个好的开端,就找到一个永续利用的模式。这个规划是结合古镇的风貌和人文,提升古镇的什么,保护古镇的什么,对核心景区划出红线,不随便动古镇的一草一木,也不随便乱修乱建,并依照景区规划,做好进出口、游览区、体验区、洗手间、停车区、环线路道等设计。而这个规划大师,我们已经找到了,他就是西南交大的建筑设计教授季富政,他为柳江古镇的旅游规划思考了几十年了,已胸有成竹。并且他不计报酬,心甘情愿为古镇发展作铺路石。说着,我把早已准备好的发表在《四川日报》上专访季富政教授的两篇文章拿出来,展示给与会者。这一下大家热议起来,接着爆出热烈掌声。接着,高樱老师指向在坐的两位镇领导,提高了声调说,机会难得,可让季富政教授来试试水嘛!车书记连声说:“对、对”。

2005年10月16日王云贵在“柳江古镇旅游文化暨曾璧光学术研讨会”上发言(采集于王文君编制《会聚柳江话旅游》专题片)

研讨会进入参观阶段,车述君书记主动过来和我握手问候,他详细了解了季教授的情况,并让我把带来的那两篇发表在《四川日报》上的文章交与身边工作人复印。他说这两篇文章对古镇发展旅游很有价值和启发,他要让全镇干部学习,提高认识和觉悟,要让班子统一意见,首先要做好规划工作。当条件具备时,再争取邀请季教授来作古镇旅游的规划。与会者实地参观考察了临河边的曾家大院,王仿生等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曾家院大门口过去曾经的码头和变迁的历史。不少与会者对大院寿字型设计理念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可作为今后柳江旅游开发后的重要参观点。但从大院年久破损失修的情况看,文物保护力度还需加大。离开大院时,大家都依依不舍,王文君和赵平巧妙安排为我们全体人员合影纪念。

2005年10月16日,柳江古镇旅游文化暨曾璧光学术研讨会全体人员在柳江曾家园合影(赵平 摄)

 两天后,新华网眉山频道以头条新闻并配多幅照片的形式,报道了“洪雅举办柳江古镇旅游开发暨曾璧光学术研讨会活动”。“洪雅民间交流大使”王文君则回到德阳编制了《会聚柳江话旅游》专题片,向许多部门和广大群众作了宣传。

季教授得知研讨会大致情况后,很是高兴,说尽快让他们准备一份柳江古镇的地形图(大概是1:1000的)。过了一个多月,车述君书记来电话,说镇的班子统一了意见,并向洪雅县委、县政府作了专题汇报,镇的班子让他和我对接,尽快邀请季教授来柳江协商古镇旅游规划。不久,车书记请人寄来了柳江古镇地形图光盘,我到乐山工程图文晒图店请人打开光盘,确认了是季教授要的那种比例的地形图,之后我带到成都季教授家。在季教授家里,看到他绘图桌上摆放了几堆绘制成的规划草案,有成都宽窄巷子的,有成都沙河湿地公园的。他说:“这几年活路太多,是很难休息了,现在手上就有七八个项目等着呢,他作为总设计师,有些还必须亲自动笔修改,成都沙河湿地公园规划项目就是成都市市长葛红林亲自交给他的。不过再忙也不影响柳江的规划,我对柳江的地形地貌很熟悉,有哪些街道、怎么走向,有哪些安逸点的古民居,我都有数。我把手中活路再忙2个多月后,明年一过春节,就带十几个研究生让他们去跑柳江几次,把各个点的数据测量回来,和这地形图对照,做起来就快了”。

2006年1月上旬一天上午,我和赵平赶到了柳江,等候车书记派车接来柳江的季教授。季教授一到柳江显得格外兴奋,虽戒了几年烟,见我叼着烟,也要了一杆,在镇政府会议室还没有坐上几分钟,就提出我们先到古镇沿河看看。季教授站在桥上对我们说,今后这桥可以改造一下变为廊桥,游客乘坐马车就在廊桥前停下走路进镇。看着浅可见底的河水,季教授转移了话题,他望着车书记说,十几年前的水是很大的吧?车书记解释道,过去的水很大,花溪河自古水多质好而鱼肥,从高庙、吴河、桃源、赵河汇聚而下,民国时候都还可赶船下洪雅城呢。十多年来气候变化很大,上游到处都在用水,加之上游截了一半的水作小水电站。当我们随季教授转了一圈到花溪河的左岸坝上,出现了一条水流很大的水堰。季教授说,问题就在这儿,到时候搞起旅游,这水得还回河里,再在桥的下游筑个橡胶坝,这一两公里河段就成一潭碧水了,自然有古镇房舍倒影其间,那不是山清水秀的画卷吗!

2006年1月,车述君、王云贵、赵平陪同季富政教授(中)考察柳江(王云贵 摄)

返回镇政府,我们开了一个短会。季教授提出了规划前需做的准备,车书记爽快地表态作积极的配合。季教授又指出,今天沿街走了一圈,在古镇上看不到多少人,只是十几位老人,看来已没有几户人居住了,古镇凋零得使人心痛。今后要请回原著居民,商业化的气氛不能太浓了,不然又是千镇一面。我们要挖掘柳江的历史,把柳江的来龙去脉、古镇形成的历史阶段、主要人物故事、历史民居系统梳理一下。我的同窗好友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王益鸣教授,对柳江旅游开发构想,自始至终都献计献策不少。季教授请我联系王仿生老师寻找一些柳江地方志历史资料,后来我综合了各方面资料,寄给了季教授。据季教授夫人讲,收到资料后,季教授熬了好几天夜,为柳江做了一份规划思路和要点的草稿,交给了柳江镇政府。

2006年开发前的柳江古镇

2006年3月的一天,车书记来电话讲,镇上把拟请季富政教授做柳江古镇旅游规划的建议提交到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紧接着开了启动柳江旅游工作会,成立了洪雅县柳江古镇旅游开发工作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应的常委、副县长作副组长,他担任办公室主任,做具体事务工作,邀请季富政教授作古镇旅游开发前期规划,进一步的事项和工作进度由县政府决定。之后,季教授被邀请到洪雅,和县领导作了有关规划的交流。过了半年,县上请了一家开发商,开始了柳江古镇工程的建设(附⑫)。据车述君书记后来讲,项目实施中吸收了不少季教授规划的思路和理念。尽管也有不少问题和瑕疵,但在当时洪雅旅游管理尚还生疏、各类旅游人才尚还匮乏的情形下,也只能如此了。

2007年五一节,受车书记之邀,我到柳江参加了古镇旅游项目第一期工程竣工仪式。古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内心格外激动,总算心想事成、不负初心吧!

十年之后重提旧事,那时季富政教授、车述君、高樱夫妇、柳惠均、李世宗、王仿生、王文君、刘忠俊、赵平等的所作所为,可谓算作一个功德吧!

柳江古镇风光(图片来源:中国图库)

柳江古镇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柳江古镇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柳江古镇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柳江古镇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柳江古镇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王云贵,1963年出生于四川洪雅,大学管理专业毕业,中国人民大学MBA结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员,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副馆长。任职于乐山市政府投资促进和外事侨务局。2001年,四川省公派日本学习旅游观光学。醉心于文化研究、旅游策划、文物古迹之利用规划、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就犍为县嘉阳小火车保留利用、柳江古镇旅游规划提出建言,多方呼吁让洪雅县 “王家大院”异地成功保存到邛崃平乐古镇,成功策划日本友好人士、著名高僧静慈圆教授峨眉山书画展及作品捐赠活动等。著有《创建乐山国际旅游城市的几点思考》《绵竹档案馆藏能海上师合影照初》(《五台山文殊信仰暨能海上师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日本之“大兴善寺”——东寺之研究》(《铁塔重光·中华唐密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日本同朋舍新社)等。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