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窦圌山的那些事儿

来源:江油市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9-30 14:33:00 浏览次数: 【字体:

窦圌山得名

 川北名山窦圌山,位于江油老县城武都场镇东北方。南北朝以前,因山上猿猴较多、两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有僧人上山建庙,加之山形如圆形粮囤,改称“豆圌山”。唐代,彰明县主簿窦子明弃官隐居于此修道,后修炼成仙,白昼飞升,后人遂冠以“窦”姓,更名为“窦圌山”。

圌门霞光


窦圌山传说

 传说,窦圌山以前仅有一座山峰,分别住着鲁班和窦真娘娘两家人。窦真娘娘的孩子天天晚上哭闹不止,影响了鲁班的休息,鲁班便用斧头将山峰劈成两半,从此各占一个山峰。

 其实,窦圌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于地质运动,风蚀雨溶,形成了三座笔直矗立的奇特石峰。西为问月峰,上有东岳殿;北为神斧峰,上建鲁班殿;南为飞仙峰,建有窦真殿。三峰中仅问月峰有石径可上,东西二峰仅一根铁索相连,铁索下面是万丈深渊,一般人站在悬崖边上朝下看都会感到头晕目眩,只有身怀绝技、胆识过人的人才能从容渡过。

山上的几座小庙何时所修、何人所修,已无从稽考。至今还流传着神奇的传说:鲁班为修圌山寺院,在山下找了二十四块巨石,把它们变成癞哈蟆往山上赶。到了山下,发现少了一只,他就去寻找。在路上遇到一个年轻女子用竹蓝子挑了一担水路过,鲁班就问是否看见他的哈蟆?女子说,哈蟆没看到,就刚看到一个人赶了一堆石头。话刚说完,鲁班的那二十三只哈蟆就全变回了石头。鲁班很生气,就说,你这个女子用竹蓝子挑水怎么不漏啊!话刚说完,这女子篮子里挑的水哗地就漏掉了。女子一生气,立刻就现了原形,原来她是观音菩萨变的!观音在观雾山顶上修建了一座铁瓦殿,挑水是为了把水引上山,但由于水在半路上漏掉了,所以至今观雾山普贤顶上都还缺水呢。就在这时,有一位老者挑了一担油在涪江边一个山垭上歇息,那只不见了的哈蟆跑过去把那担油拱倒,流进了涪江,后来也就有了江油的名字!至今,那二十四块由癞哈蟆变成的石头还头朝上卧在圌山的脚下呢!

圌岭飞渡

窦圌山不仅有传说,还有奇人。

僧人飞渡老照片

话说唐朝咸通初年,窦圌山上住着一户普通人家,主人名叫毛意欢。他幼年学道,能一口气背诵五千句经文。毛意欢身着粗布衣裳,白天在市井街头一边背诵经文,一边向人讨酒喝,酒醉后攀登悬崖峭壁抄近道回家。当时,圌山顶上有许多白松树,三座奇峰之间由竹笮绳相连,绳索之上绑有木板,行至绳桥中间,只要有轻微晃动,便有摇摇欲坠之感。毛意欢有一妻一女,常常在晚上手持油灯渡过绳桥。窦圌山上时有猛虎毒蛇出没,所以人们不敢独自上山,但毛意欢每每夜归,却毫无惧色。山民见了,也认为他们不是寻常人。“文化大革命”时期,几个红卫兵小将到窦圌山上破“四旧”,其中有两个胆子大的想渡过铁索到对面的鲁班殿寻找宝藏,结果被困在铁索中间,身子悬于半空,吓得鬼哭狼嚎,直到当地山民赶到,才设法将他们救下。如今,代代传承的“圌岭飞渡”表演被誉为“华夏一绝”。

铁索飞渡窦圌山(图片来自网络)


精美的道教飞天藏


窦圌山因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佛道文化而久负盛名,其中云岩寺是其最著名的景点,始建于唐代,明末毁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寺内珍藏的道教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建于宋淳熙八年(1181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车高九点八二米,直径七米,上下四层,上雕塑有天宫楼阁,腰檐上装饰有斗拱,每层雕有执笏人物,形神自如,体态潇洒,衣纹流畅,木柱及额枋上均施沥粉彩绘,为全国保存最为完好、历史最为久远的道教飞天藏。

窦圌山云岩寺

人文胜迹

江油民间有“三月三,朝圌山”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四邻八乡的百姓扶老携幼到窦圌山赶庙会,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史料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云南农民起义军蓝朝鼎率十万余众攻打绵州。同时,分兵出击,先后攻克魏城驿、安县、彰明县和江油中坝场。十二日黎明,起义军至江油县城武都城下,很快攻破了城池,县城一片惨酷,而躲避到窦圌山的上万士绅百姓因险峻的地势和坚固的堡垒而得以保全,因此人们称此地为“福地仙关”,并有联云:“地藉云岩成保障,天生石壁隔烽烟”。历经沧桑的古寨门见证了这一段烽烟岁月。

古寨门

历朝历代,窦圌山吸引了众多名流雅士和达官显贵到此揽胜避暑,并留下珍贵的遗迹和大量诗作。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常游此山,并赞其“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清同治四年(1865年)夏,四川总兵周达武在此留下笔力遒劲的“虎”字碑。民国时期,川军师长董长安驻军江油时,在东岳峰半腰修筑春台,整修超然亭,并耗费巨资,从二三十公里远的北城乡采办了四块巨大的石板,刻上“别有天”几个大字,用人工搭木架将其镶嵌在崖壁上。民国31年(1942年)夏,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与著名书法家谢无量相会窦圌山,登高望远,挥毫赋诗。

周达武虎字碑与于右任书太白诗碑

维护修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窦圌山的古建筑得到保护和修缮,并新建了众多牌楼和亭台,建设了通山梯道、林间小道,架设了观光索道,并开设了林中穿梭、滑草等游客参与性项目。百味皇林廊为浓缩了的中国封建王朝史,展示了从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共223位中国古代皇帝的塑像和政绩。

百味皇林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窦圌山遭受巨大灾难,山体滑坡,百分之七十的古建筑严重损坏,三分之一的古建筑垮塌。后由中央灾后重建基金和河南省出资,对窦圌山文物建筑与岩体实施大规模抢险和维修加固。特别是,对窦圌山三座奇峰实施了“接骨大手术”,为固定松动和不稳定的岩土,在整个山体置入了三千根锚杆。整个工程,使用大大小小的锚杆总长度三点六万米,耗资两千五百万元。因飞天藏具有极高文物价值,国家文物局专家经过现场查验,建议不纳入灾后重建项目。飞天藏的修复务必遵循“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不需要预设完工期限。云岩寺古建筑群尽可能地使用原来建筑的构件材料,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古建筑的原貌。允许参与维修的设计施工方边研究边修缮,务必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以尽量保存飞天藏古风。历经十年修复,云岩寺飞天藏“凤凰涅槃”,即将重新向世人展现它的昔日风采与巧夺天工……

来源: 江油市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