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肖志鹏 ‖ 明代状元杨升庵途经会川 留下对联诗词赞会理

作者:肖志鹏 来源:凉山日报(2016年2月22日A11版) 发布时间:2019-07-15 15:54:15 浏览次数: 【字体:

明代状元杨升庵途经会川 

留下对联 诗词赞会理

 肖志鹏

据《状元杨慎》一书记,杨升庵曾在嘉庆靖3、5、8、18(公元1524、1526、1529、1538)年,因流放、父亲病、父亲故及“奉戎檄归蜀”等原因,曾多次途经会川(今会理),与会川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对联、诗词等近十首。 

据《会理州志·寺观》记:元泉观在州东北五里。明状元杨慎常寓此,题有“元泉道脉”四字。《新四川通志》《宁远府志》亦称此四字(或称之为元泉寺碑,为杨慎书)。

杨升庵与会川刘赞(明弘治己丑进士)是好友。刘赞原计划在县文庙为杨状元接风洗尘,因权贵们反对,后改在城西的皈依寺举办。接风时,杨升庵为老和尚咏联于望月楼。因闻,皈依寺为会川胜景,明永乐建有“盘松浮图”。杨升庵观之,“盘松形如华盖,高耸丈余,下可环坐,乃数百年之物也”。于是便以盘松为题,欣然命笔,联曰:

乱竹堆成世界,把茅盖住虚空。

会理县茶马古道(李俊辉 供图)

清人沈德潜评杨升庵联有八字:“随题赋形,一空依傍”。在上联中,杨升庵从俯视的角度,把盘松覆盖的地面,夸张为“世界”,把遍地松枝的投影描绘成“乱石”;下联他取仰视的角度,说盘松像把茅草,盖住了虚空。一俯、一仰,视角不同,景致各异,其妙已极。可惜的是,盘松已于清道光9年死去,后人不复见矣!

因刘赞的挽留及在州衙的疏通,杨升庵途经会川时,曾托病在元泉观住过数月,并在观里写下了五言古体诗《元泉观》。诗曰:

名园会水傍,游女出滇阳。

竹叶沽春酒,梨花洗墨庄。

醉来迷眼处,疑是碧云乡。

会理古城钟鼓楼(蓬州闲士 摄)

诗中所言“会水”,指城河,古称会川河。“滇阳”,泛指滇之北,会川一带地方。“竹叶”,指会川古之名酒“竹叶青”。“洗墨庄”,清人何东铭在《邛嶲野录》中说:“元泉,治东,泉色稍黑”。“梨花”,《会理州志》作“黎花”。“碧云乡”泛指仙境。

会理古城的早晨(蓬州闲士 摄)

五言古诗写的是:仲春二月,春祀之期,会川男女老少,身着明靓之盛装,成群结队,到会水傍春游。人们饮酒、赏花、祀神,嬉戏,一派欢悦、和谐。诗人为此情、此景感染,忘却流放之苦,似置身“清明上河”,融入了欢乐人群之中。

大明第一博学才子杨慎(图片来自网络)

杨升庵虽迷恋会川山河美景,但毕竟“负罪”在身,岂容留连。南行至火烧腰驿(今马鞍山五里坡),杨升庵在此填写了《南枝曲》。在曲文之前,他抒发感慨,深情地写了一段序。序曰:“会川五里坡猡猡哨边有古梅一株,婆娑荫映,形如曲盖,封藓斑驳,纹篆籀(zhuàn zhóu)数百年物也。予平生所见梅树,此为魁绝。惜乎生于穷山绝域,而不得高人韵士之赏也。玩叹之余,作曲焉”:

我渡烟江来瘴国,毒草岚丛愁箐黑。

忽见新梅粲路旁,幽芳古绝空林色。

绝世独立谁相怜,解鞍籍草坐梅边。

芬 香韵风能递,绰若仙姿月与传。

根地锦台迷蚁缝,树杪黄昏摇鸟梦。

飘英点缀似留人,顾影徘徊若相送。

焦桐椽竹亦何心,中郎一见两知音。

谁谓南枝无北道,愿谱金徵播玉琴。

曲中“南枝”,是梅的代称(详见《太平御览》)。“五里坡”,地点,指今之凤营乡马鞍山,距县城70里。“封”,意杂草盘根错节。“烟江”,金沙江。“瘴国”,指充满瘴疠之气也。“岚”,山中蒸腾之气,“粲”,鲜明貌。“籍”,坐。“芬 ”,清香。“绰”,体态优美,“杪”,树之细枝。“焦桐椽”,作椽子的桐木。“中郎”,中郎将,指东汉文学家蔡邕。“此道”,这里寓孔夫子“借道旁之兰自伤”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借道梅自伤,是生不逢时之意也。“金徵”,泛指美妙的琴曲。

《南枝曲》并序,是一首绝妙之咏物的曲调。曲中妙语连珠,多寄托,多双关语,多弦外之音。全篇以“惋惜名花,委弃空山,自伤贬斥,无人顾怜”。所谓“生于穷山域而不得高人韵士之欣赏”,实寓当今皇上之昏庸,“其放逐后之感受”。曲中以咏叹梅花古艳幽香,自喻行洁志芳,绝世独立”。“所望称赏于的高人,既不可得,又不能从俗,必至茫茫无依,无可慰藉”。杨升庵不愧为状元郎,《南枝曲》并序,出自大家手笔,令人细读细品玩味无穷。

杨慎塑像(新都电视台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嘉靖18年(1538年),杨升庵“奉戎檄归蜀”,“黎(今汉源)、雅(今雅安)勾当,便道还乡”。10月,他从环州(今武定)入蜀,夜宿金沙江边,有感而发,写下了《夜宿金沙江》。诗曰:

往事虽回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山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元谋距金沙江95里,渡江后再走15里抵姜驿。姜驿北坡5里有一古碑,上书“蜀滇交会”四个大字。据成都市新都区考证,杨升庵第四次入蜀,由元谋渡江无疑。

金沙江会理县皎平渡全景(图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诗中“驿楼”,在今广元市城西。“搅”,乱也。“江声月色”,出自雍陶《宿嘉陵馆楼》,杨升庵引此,显得更为凄切。

《宿金沙江》一诗,可分两层:前写昔宿嘉陵,后写今宿金沙。同样的“江声”“月色”,然而前之“离愁”“幽独”,犹可说道,而今之“飘零”“断肠”,远苦于昔。

今日会理(图片来源:会理文化旅游网)

次年,杨升庵“黎雅勾当,便道还乡”后再赴戍所。会川故人百里相送,至松坪关时他写了《松坪关》七绝话别,诗曰:

莫唱离歌惨别颜,蜀云滇月共青山。

太平处处经过惯,梦里还乡又出关。

“松坪关”,会川戌所辖之要隘。俗话说“北甸沙,南松坪”,他们是会川大地南北两大门户。松坪关驻有总旗一员,兵卒50名,关外石梯尽头是条小河。河边竖有石碑,上书“塔甲渡”三个潇洒俊逸大字。

会理县绿水镇松坪村全貌(李俊辉 供图)

《松坪关》绝句,前两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过分悲伤,别后亦应各自保重。后两句则以自己十余年萍踪漂泊早已成习惯,来安慰友人劝其放心,表示这次偶然机会回家后再赴戍所,自会平安无事,七绝语重心长。但“太平”二字绝非颂词,而是包含许多难言的苦楚。

会理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嘉靖9年(1529年),杨升庵返乡奔父丧后返戍所,再经会川,闻“关索斩蟒”的故事,激发了他对英雄的怀念,专程拜谒,写下了《关索怀古》。

吴索庙岭在何处,猿啼鸟道凌青霞。

千年庙貌犹生气,三国英雄此世家。

月捷两来武露布,天威南向陈云嘹。

行客下马一酹酒,候旗风偃寒吹茄。

杨升庵留给会川人民的这些作品,有文学的构思,有文学的笔调,有文学的色彩,不失为传世之作。数百年来,这些作品脍炙人口,一直在会川大地流淌,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争相传诵。

会理风光(蓬州闲士 摄)

链接:会理始名会无,建置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延至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改置为会川县;清雍正六年(公元1782年)移会理州于会川,才开始用会理这个县名。 

来源:凉山日报(2016年2月22日A11版)

作者:肖志鹏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凉山日报(2016年2月22日A11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