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1951年,井冈山人民写信给毛主席拜年

来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02-16 18:37:33 浏览次数: 【字体:

1951年井冈山人民写信给毛主席拜年

何小文 唐 萍

近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资料时惊喜地发现,有一幅标注为“1951年冬《人民日报》刊发《革命故乡井冈山区全体农民写信给毛主席拜年》”的摄影图片,将井冈山人民对毛泽东以及对党和人民政府最深情的告白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信的文字全部用的繁体字,采用竖式排版,为飨读者,现将全文实录如下:

革命故乡井冈山区全体农民

写信给毛主席拜年

(本报讯) 革命故乡井冈山上的七百零四户农民,于新年前夕写信向毛主席贺年致敬,报告他们解放后的翻身光景和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情形。原信如下:

亲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住在革命故乡井冈山上的七百零四户农民,新中国的第三个新年来到了,眼看着越过越好的翻身日子,我们心里有许多话要向您说。

毛主席:自从您带领着红军离开这里以后,反革命大恶霸肖家璧,在这里进行了疯狂的烧杀,大小五井(村名)牺牲了三分之二,白狗子(指蒋匪军)还常来驻扎镇压,逼着我们在山崖里住了三、四年。我们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迫害呀!前年秋天井冈山重获解放,我们受到人民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尊敬和关怀。二年来,中央人民政府、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江西省各界人民接二连三组织访问团、派人、拨款来慰问我们,苏联朋友也长途跋涉上山来看我们。我们还经常收到云南、陕西、南京、上海……许多地方的人民写来的慰问信。

毛主席:解放二年来,我们在您的领导和关怀下,山区生产步步提高,人民生活越过越好,今日的井冈山上到处是一片兴旺气象。您是晓得的,井冈山区田地贫瘠,野猪又多,二十年来白狗子害得民不聊生。我们缺少耕牛农具,没有力量上肥、上石灰、保护青苗,年年只有三四成的收成。今年春天,井冈山区完成土地改革后,人民政府先后拨了十几万斤的慰问粮和农具贷款。我们有了口粮,又添了十几条耕牛和四十多件农具,今年山区三千八百多亩稻田都做到了(二犁三耙三除草),田里下了七十多万斤石灰,开辟出来的二百六十八亩荒田荒地也全部种上了水稻和红薯。春天,我们补整和新修了二百二十九座水陂、水圳;夏天,我们又搭了二百多个防兽棚,组织互助护青;这样我们今年秋天获得了六十年来没有见过的大丰收。全区每亩田平均割了稻谷三百二十斤(比解放前增加了一倍),下庄乡劳动模范罗龙茂的稻田最高产量每亩达五百二十斤。稻子结实饱满,红薯、黄豆收获也好,人人都说:“感谢毛主席的关怀,今年百种百收”。

今年秋收后,许多人家添置耕牛农具、买布、修房、办喜事。下庄乡农民罗龙茂种了十年的田,解放前什么都没有,今秋他家收了七十多担谷、六担半红薯,如今耕牛、农具样样办齐备了,还买了二十几丈布,全家五口换上了新棉衣,二十多年住一幢破屋,连大门都没有,秋后也雇工装修了一番,他还准备明年换上新瓦。山上最近有三十多对男女自由结婚。往年,井冈山上很多人家没有米过年,总是“半年野菜半年粮”,现在哪家都有二三十担谷子,大部可以留到明年五六月,再搞些副业就可以接到明年秋收了。山区建设正在进行,今年人民政府拨款在茨坪建了毛主席住宅和毛泽东小学,另外还办了五个村学,十七个民校,组织了十三个读报组,现在儿童老头都有书读了。今年八月,人民政府还帮助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山上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入了股,此后,我们就再不用翻山越岭跑几十里到外面去买油盐百货了。

今年八月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到井冈山传达了您的亲切关怀和指示,当时我们就要以爱国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您的恩情,保持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原先我们计划增产捐献二千二百万元,与遂川县人民合力买一架“井冈山号”战斗机,但是到九月底,我们就已缴款四千八百多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半年捐献计划。今年秋天的公粮任务,全山区也只五天就全部入库,还超过了预计数字七万多斤。

十二月三日柳辛林同志从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归来,开会传达了您关于加强抗美援朝,厉行增产节约的号召,我们马上开展了讨论,并定出了增产节约的具体计划,许多人家已经根据您的意思修订了爱国公约,并且已经照着做了。我们决定:明年稻田要在今年大丰收的基础上每亩再增产稻谷四十斤,今冬明春要多挖药材、扛木头,挖竹笋、猪、养鸡等,增加收入和稻谷十四万斤,从过年过节,婚丧喜事少请酒、少打米粿,节省稻谷二十二万五……

此照片虽然没有标明具体日期,拍摄的图片也不太完整,但从书信中的那句“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到井冈山”中可以明确,此信是写于1951年冬,因为当年七八月间,井冈山人民喜迎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访问团还带来毛主席亲笔所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题词。

重要的是,这封不太完整的信,却动情地描写了毛泽东和红军离开井冈山后、人民的悲惨生活情境以及对毛主席、对共产党的感恩感念之情。

从信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关心关怀井冈山人民,并派出多批次的慰问团前来慰问,甚至苏共中央还指派著名汉学家、苏联外交部东亚司司长费德林于当年2月中旬访问井冈山。费德林在山期间不仅体验了“红米南瓜生活”,访问了井冈山农民,而且还登临了茅坪八角楼,他最后感慨道:我这次来井冈山,有这么一个体会,觉得中国的革命斗争条件,比苏联共产党推翻沙皇,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十月革命,要艰苦得多!

事实正如此。自1927年毛泽东引兵井冈山、朱德、彭德怀等革命先辈相继汇聚井冈山,并在这里创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继而点燃了革命星火,照亮了中国革命前程的伟大壮举伊始,井冈山就被视为国民党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反动军队发动的“进剿”“会剿”下,广大井冈山人民常常遭受残酷镇压。即便主力红军早已转战赣南闽西、1930年2月井冈山被沦为敌手后,肖家璧等靖卫团团总仍然多次率领数百团丁蹿至茨坪,与叛匪沆瀣一气,对井冈山大小五井实行大烧大杀。且手段极其残忍,有砍头、剖肚、火烧、割脉、剥皮、抽筋、开水烫等十余种。除了惨杀共产党员和苏维埃干部,连他们的亲属也不放过。致使大小五井原有村民123户,竟有69户被杀绝,房屋全部被烧毁,唯留小井一家匪徒们要吃饭的“中和昌”小饭店。更甚者,有的被杀后,亲人偷偷地将尸体掩埋,肖匪又派人扒出烧掉棺材,将尸体扔在大路旁,任凭山鹰野狗撕咬;期间,还勾结反动政府推行《保甲制度》,规定的区以下设联保、保甲,改为各乡设保甲,各级之间环环相扣,互相牵制。各户如发现另户为“匪”、通“匪”、窝“匪”等情,应立即报告,如隐匿不报,便以“庇护罪”或“纵匪罪”论处。而保长通常由当地地主、土豪、顽劣担任,其实质是通过联保连坐法将湘赣苏区变成大囚笼。在军事方面,肖家璧于井冈山区修筑大小碉堡130余座,并建有弹药库、监狱、水牢等。在扩充军事势力的同时,进行经济掠夺,垄断了井冈山区的油行和粮库,对民众任意派捐派款,敲诈勒索。

抗战结束后,为扩大内战需要,国民党反动派积极扩充兵力,征兵扶夫。肖家璧对此更为积极,强征壮丁2000多人,期间还把被征的20多名壮丁充当他私人的长工。如,井冈山市下七乡上七村仅在1946年就征送壮丁140多人,该乡农民刘义海先后被抓壮丁9次,结果损坏了身体,造成终身残疾。大井村邹文耀的儿子因逃避抓壮丁而被迫流落于宁冈和湖南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直到解放后才回到家乡......

来自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关心关怀,让井冈山人民心怀感动,让他们信心百倍和豪情倍增。他们觉得生活自此又拥有了好光景,在外避难的父老乡亲也纷纷返回家园,他们以支持当年党领导红军开创革命根据地那般的热情投入和实际行动支持农业生产、改善自己的生活,甚至用节衣缩食的行动来支持我们国家的国防建设。

是啊,井冈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是当年的毛委员带领党和红军,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亮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孕育形成了发展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广大军民在井冈山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建立了工农专政的红色政权,深刻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老百姓最讲实惠,也最懂得感恩。因此,井冈山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感恩之情以及萌发的爱国之志,由此可见一斑。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当年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上的微弱灯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火,并照见了老区人民的艰苦岁月。让井冈山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的夙愿,也是毛主席和我们党对这片红色热土许下的庄严承诺。然而,囿于自然条件的束缚,加之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井冈山一直到2014年还未实现脱贫。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在井冈山视察指导时深情地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带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近年来,井冈儿女正扬鞭策马、衔枚疾进,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奋力描绘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井冈画卷,社会经济发展已经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在全国率先脱贫之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也早已迈出坚实步伐。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从贫穷到富裕,井冈山的发展也是新中国70多年发展历史的缩影。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勤劳质朴的井冈山人民承载着革命先辈们对这片土地的期待,传承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征程中,向外界展示了井冈山和井冈山人的新形象,唱响了一曲“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大无畏的英雄颂歌,踏上了快速发展的新“路”,使这片用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神圣土地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1951年毛主席提题词

    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来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撰稿:何小文 唐 萍

    图片:除1951年《人民日报》文章摄影图片为何小文提供外,其余源自红色资料库

    来源: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终审:何谐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