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蒲殿俊:四川保路同志会领袖‖张洪林 李胜平 王邱悦

作者:张洪林 李胜平 王邱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2-12 12:31:43 浏览次数: 【字体:

蒲殿俊

四川保路同志会领袖

张洪林 李胜平 王邱悦

广安市广安区档案馆藏有清代广安州商务分会档案58卷,其中有1件是蒲殿俊为《成都商报》写的发刊词。

蒲殿俊(1875—1935),字伯英,号沚庵,笔名止水,今广安市广安区浓洄镇人。蒲殿俊自幼受传统文化教育,青年时曾热衷于功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登丁酉科拔贡,次年赴京朝考不第,时值“戊戌变法”发生,蒲受强烈震动,产生了改良社会的愿望。光绪二十五年(1899),与表弟顾鳌在县城办紫金精舍,聘胡骏、张澜等具有维新思想的人执教。蒲殿俊革新教育的尝试,是他最初改革社会现状的维新实践活动,故人称其为“康党”。光绪三十年(1904)又将精舍改建为广安州立高等小学堂,开创广安新学。同年,蒲再次赴京,考中进士。次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梅谦法政大学。在日期间,蒲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影响,并与梁启超额有来往,崇尚君主立宪,梦想在中国实行与日本一样的宪政。

蒲殿俊

20世纪初,英法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夺取川汉铁路修筑权,四川人民强烈反对。蒲殿俊等在日留学生激于爱国热情,为“保主权”,决定“自度其力,先认筑路股金,以为内地倡率”。当时,川督锡良奏请清廷自办川汉铁路,蒲殿俊在东京联合川籍学生300余人支持自办,累计认股银4万余两,并承担募捐股银30余万两的任务。

光绪三十二年(1906),蒲见川汉铁路公司积弊甚多,约集胡骏、萧湘等数百名在日川籍学生组成“川汉铁路改进会”,被推选为正干事(会长)。他以清廷颁发的商律为依据,论证商办的合法性;以川路“租股为大宗,租出于民不出于官”的事实,论证商办的合理性,上书清廷,要求公司实行“商办”,并出版期刊《川汉铁路改进会报告书》,与清廷进行合法斗争。次年,公司改为商办。

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蒲与萧湘、邓熔从日本回国,在京任法部主事兼宪政编查馆行走。次年,清廷令各省成立谘议局。十月十四日,四川省谘议局成立,蒲为川人推崇,当选为议长。任职期间,蒲领头集资5000元,创办谘议局机关报《蜀报》,自任报社社长,并聘著名立宪派人士邓孝可为主笔,以使《蜀报》能竭力宣传君主立宪,鼓吹早日召开国会。

宣统二年(1910),立宪派连续三次发起国会请愿活动,要求清廷缩短预备立宪期。八月,各省谘议局联合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蒲任大会副主席,并为国会请愿活动的核心领导成员。后,又与四川立宪派人士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为君主立宪奔走。十月,蒲等回川,在成都聚集3000余人到督署请愿。

宣统三年(1911)五月,清廷宣布组成“皇族内阁”,继续实行封建君立专制,但蒲仍存幻想,出任宪友会四川支部负责人。五月八日,皇族内阁登场。五月九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政策规定:宣统三年(1911年)前所有集股商办的干线,必须由国家收回。新上任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 起用了前不久因照相问题被免职的端方 为督办大臣,并强收川汉、粤汉铁路 为“国有”,旋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 订立借款合同,总额为六百万英镑,公开出卖川汉、粤汉铁路修筑权。这一行径激起湘、鄂、粤、川人民反对,保路风潮随之兴起,尤以四川最为激烈。

五月二十八日,蒲召开川汉铁路公司临时股东筹备会,协议抗争办法,并在《蜀报》上发表题为《卖国奴盛宣怀》的文章,号召人们以死争路,死中求生,要求清政府“俯顺民情”,收回成命,维持商办原案,还恳请护理四川总督王人文代奏,乞求清政府暂缓接收川汉铁路,并用现金如数退还川路股款。清政府对四川绅商的要求置若罔闻,声称对川汉铁路公司已用之款和现存之款一律换发国家铁路股票,概不退还现款,如川人定要筹还现款,朝廷必借外债,并以川省财政收入作抵押。六月十三日,清政府与四国银行团签订的“借款合同”寄达成都,清政府夺路、夺款、卖路、卖国的原形毕露。六月十七日,川汉铁路公司召开股东代表大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蒲被推选为会长。继后,他主持发表《保路同志会宣言书》《讲演部启事》《致各府、州、县有司启》等文章,“公开向清廷宣战”,号召全川群众行动起来,“拒借洋款,废约保路”,从此群众性的罢市罢课斗争席卷全川。

当时,“同志会攘背一呼,全蜀响应,风潮尤为剧烈”,清廷统治者感到岌岌可危,遂武力镇压。九月七日,川督赴尔丰下令诱捕蒲殿俊等保路运动领导人,又下令枪杀为援救蒲殿俊等人而上督署请愿的群众数十人,制造了“成都血案”。

成都血案发生后,同盟会员用木片制成“水电报 ”,投入锦江 ,传警各地。成都附近十余州县以农民为主体的同志军,在同盟会员和哥老会 首领秦载赓 、龙鸣剑等人率领下,四面围攻省城,在城郊红牌楼 、犀浦等地与清军激战。仅在十余天内,成都附近州县的同志军“皆呼号而起”,“每县数起,每起数千或至数万”,从四面八方把成都围住。这些起义队伍总数不下20多万,统称为保路同志军或国民军。他们砍断电杆,阻截交通,扼守要道,与清军战斗不下数百次,多次重创清军。

赵尔丰一面派兵分头镇压,一面向清政府通电求援。清廷派兵赴川镇压,又催促端方迅速启程西上“查办”。同志军围攻成都,表明四川保路运动已由立宪派领导的文明争路发展为同盟会领导的武装革命。鉴于成都一时难以攻下,同志军决定改变战略,除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城外,其余同志军分兵进攻各府州县,把反清烈火引向全川。各省谘议局及各界人士,也致电呼吁。

在蒲被关押期间,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清王朝已呈土崩瓦解之势,赴尔丰不得不释放蒲殿俊等人。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四川保路运动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立下了不朽功绩。

不久,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1月27日,蒲被推为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当时,赵尔丰虽交出政权,但仍有重兵,加之成都社会秩序混乱,蒲却给士兵放假十天,一些人争夺官位,十二月八日,在举行阅兵式时,赵尔丰又暗中挑拨。成都兵变突起,蒲随即辞去都督职务,任职12天。

民国二年(1913),蒲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偕张澜、罗纶赴北京,时值共和、统一、民主三党合并为进步党,蒲乃任进步党理事长兼四川支部常委,为研究系骨干。

民国六年(1917),张勋复辟,蒲支持段祺瑞伐张,任段祺瑞内阁内务部次长兼市政公所督办,为时四月。蒲殿俊从袁世凯、段旗瑞篡权时得出的结论“中国政治依然黑暗如故”,决心从此脱离政治生涯,作一个“文化人”。

民国八年(1919),蒲拒绝北洋政府所委教育部长职,创办和主持研究系机关报北京《晨报》自任总编。在李大钊等人协助下,改组《晨报》,副刊设“自由论坛”“译丛”,介绍新知识新思想,常以“止水”笔名发表文章,鼓吹言论自由,宣传妇女解放,提倡白话文和大众文学。

与此同时,蒲从事戏剧改良,创办《戏剧》月刊,创立北京最早演出话剧的“新民大剧院”。他提出传统戏的改革方向必须“面向劳工”,戏剧创作必须“以民众的精神为原动力”。在《戏剧》月刊上,他先后发表《戏剧为什么不要写实》《南通、西安两处戏剧的教育比较观》等文章,探讨戏剧创作技巧、戏剧教育和戏剧评论。同时还创作《道义之交》《阔人的孝道》两个话剧本。

民国12年(1923),蒲参加北洋军阀首领曹锟贿选。

民国十三年(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被囚,次年蒲回广安。

民国十九年(1930)初,蒲撰《辟治广安天池议》,呼吁各界人士筹款万余元建成广安天池公园。

民国十九年(1930)年底,国民革命军二十军进驻广安,蒲因故受辱,迁居重庆。民国二十三年(1934),蒲去北京,同年10月29日病逝。

蒲殿俊擅书法,且自成一体,其行书遒劲、妩媚、秀润,深受爱好者称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洪林 李胜平 王邱悦

供稿:广安市广安区档案馆 广安市广安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广安市广安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