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非遗奇珍:三汇彩亭会‖王梦

作者:王 梦 来源:《四川政协报》 2023年6月2日第4版 发布时间:2023-07-14 13:55:11 浏览次数: 【字体:

非遗奇珍:三汇彩亭会

王 梦

听闻三汇彩亭会多年,却从未亲眼一见,便一直心心念念。三年疫情之后,今年 四月末,三汇彩亭会惊艳上阵,令人心动不已,决定前往一睹为快。

三汇彩亭会是达州市渠县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将文学、绘画、雕刻、力学完美结合,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2008年,“三汇彩亭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汇彩亭会始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特点,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三汇镇街道和码头进行表演。彩亭会以抬彩亭、祭拜“三圣娘娘”、看彩亭为主要内容,敬天法祖、消灾祈福。 连续三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赛似过年。

三汇水系发达,物产丰富。历史上,三汇商埠码头商旅云集,十分繁盛,各帮派势力为争名逐利,都以文化崭露头角。每年,这里除了官办的祭祀与节庆外,民间还有王爷会、药王会、三圣会、土地会等10余种节会,加上民间传统文娱项目,像赛马、舞狮、说书、演戏、拉旱船、踩高跷等,可谓是争奇斗艳、热闹非凡。至清初,亭子会就在三汇应运而生了。起初,是由居民自动组织、自备 穿戴、自筹资金,于农历三月十五日这天抬彩亭。随后,行帮商会集工匠之精华,专攻彩亭技艺,并定于每年三月十六日至十八日举办“彩亭会”,逐步形成了固定的民间传统民俗活动。

三汇彩亭通常是在约4平方米的平台中心,竖立一根铁杆,杆上支架横伸斜展、曲折有致,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层叠3至5层,高8至10米。8名壮汉齐步慢行,亭上儿童舞袖摆手,在空中表演,其宽松的服饰掩住支架,凸显“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整个过程中,孩子是最辛苦的。亭子上的孩子大的也不过6岁左右,从凌晨4点多起床化妆,7点钟左右扎亭站立,上了亭后就不得下来上厕所了,因而不能喝水,还必须穿上尿不湿,直到活动结束,差不多得站立4个小时左右。 在游行中,总会有孩子打瞌睡,下面拿着高杆的人就会碰醒他(她)。为了让孩子不哭不闹,坚持到底,大人们总会适时地给孩子们递上棒棒糖。亭子晃晃悠悠,小孩立而不惊,让观众唏嘘不已、惊叹连连。在欢快的锣声中,彩灯彩旗开路,众人拉动旱船,滑稽诙谐的“抬总爷”随后,接着彩亭闪亮登场。钱棍、舞狮、踩高跷、戏剧等多种川东民间文艺表演一个接一个亮相,亭上儿童依主题展示不同姿势,妙趣横生。 “送子娘娘”怀抱婴儿,“麻子娘娘”手持三汇锅盔,“痘子娘娘”则稳坐亭台;两层彩亭“龙凤呈祥”“三娘教子”“龙宫取宝”,三层彩亭“虎门销烟”“宕渠飘香”,既蕴含历史故事,又不失当代特色,栩栩如生、意境育人。亭子缓缓而过,众目追随。人们在街道两边伸长脖子、伸出双手,争相用手机记录这精彩的时刻。

我在激动与兴奋中,一路“狂飙”,边跑边摄,“逐鹿”彩亭。但见彩亭上的孩子们手持棒棒糖,相互玩味,令人忍俊不禁,赶忙长焦聚焦,留住这美好一瞬 ,而广角仰拍时,则凸显惊险,气势不凡。 有了中长景,当然还得近距离观赏彩亭!一番远近高低地拍摄之后,起飞无人机,拍摄大场景——从彩旗队到彩亭再到舞狮队收尾,足足一公里长,两边人群重重叠叠,喝彩声不断。

终于如愿以偿,把三汇彩亭会的精彩画面一一定格!

来源:《四川政协报》 2023年6月2日第4版

文/图:王 梦

来源: 《四川政协报》 2023年6月2日第4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