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漫步新溪子 欣赏兆雅火龙‖杨光英

作者:杨光英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5:48 浏览次数: 【字体:

漫步新溪子 欣赏兆雅火龙

杨光英

四川泸县兆雅镇新溪子古街,是目前泸州市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之一,有600多年历史,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它那独具特色的文化古迹,成为乡愁的寄托地。

2024年3月,泸县龙文化研究院组织了“游新溪子·观火龙”的采风活动,有二十位研究员参加。

泸县兆雅火龙

来之前,笔者查了资料,新溪子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相传,明永乐年间建文帝流亡到江南时,在新溪码头岸边巨石上刻下“建文三塔”,至今仍清晰可见,建文帝畅饮的“建文龙井”一年四季甘泉取之不尽。新溪村在明清时繁荣一时,是川南地区极负盛名的货运集散码头,鼎盛时有400多户1600多人,街道热闹非凡,商品琳琅满目。新溪村人才辈出,明朝督镇总兵郭定邦、兵部尚书熊文灿,近代同盟会成员杨兆容、当代巾帼谢定淑,都是新溪人。

在泸县兆雅镇文化干事杨金华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新溪子古街,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新溪的建筑风貌与众不同,船型建筑,与当地地理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安静祥和之地。老街的大门上刻有金色的“新溪”二字,庄重大气。漫步800米长的老街,这些青石板路,贯穿南北,历经风霜,也承载着古街无数的历史印记!

泸县兆雅火龙表演

民居房屋大部分为明清年代建筑,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大多临街而建,临街设店,前店后室。所有建筑均为木结构,屋顶盖小青瓦,楼阁和夹壁房屋相间构建。后屋建造四合院,设戏台、祠堂,均建有天井,内有屏风、花台、鱼池、假山、花草。门窗、天花板雕刻有精美的花、鸟、虫、鱼,如自然园景,协调和谐。街沿用条石砌成,便于排泄雨水,提高街面稳固性,使之易于持久耐用。

石板路旁的黄角树

杨金华介绍,古街中的碉楼,正方体建筑,用于望风、防劫,通常为三层。底层多为条石垒砌,作储藏室,建地下通道沟,通街内其他建筑,形成立体互通式防御网。二层为值班室,三层为枪械室。古雕楼英姿挺拔,独成一景。

戏楼为四合院楼,两层木结构楼房,中间天井,置放刻饰花鸟走兽的石凳。正北方为主楼,设戏台,台檐均有雕花。四合院戏楼与其他建筑之间用高耸的封火墙隔离,确保房失火时其他房屋安全。

我们来到杨家祠堂,它是新溪古街的代表建筑之一。杨金华说:“清末乡绅杨运成倡议杨氏族人集资整修街道,并与江边码头接通,形成今日所见街道面貌。杨氏旺族祠堂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全部用大圆木支撑,‘品’字形悬山式穿斗梁架,梁梁依扣,衬托而成,中间无一隔墙。房屋空间阔大,很有气势。此造型结构在古代祠堂建筑中较为独特,具有代表性。”

从古街口走到长江边,有一千多级石梯,因势曲折成12个拐弯,当地人以此比喻12生肖,蕴含生命的曲折、探索、奋斗、多彩和圆满等意义,在古道建筑风格中确属独特。石梯每隔20余米或拐弯处,就有一棵树龄上百年的巨大黄桷树,形态各异,树荫如盖,为挑夫提供歇脚、乘凉、避风、躲雨的便利。临江街口还生长有两根千年古树,虬龙劲枝,见证着新溪古街的风雨历程。

然而,古老的街道、建筑和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的命运。或许,通过保护这片土地的历史遗迹,我们能够延续这个古老村落的记忆,让新溪古街的韵味得以传承,成为永恒的文化之地。

新溪子古街道

我们来到新溪村村委会,舞龙的人已在那里等候了。兆雅火龙第六代传承人赵述奇接待了我们,他说——

兆雅火龙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泸县安贤乡新溪子长江沿岸,是一种由鱼、兵、虾、将随从组成,全身火红,身披火把而吐火焰得名的龙舞。该龙舞至今已传承六代,主要有兆雅、新溪子,王氏家族和吴氏家族发起,其中王氏家族掌宝,吴氏家族舞龙头,杨氏家族舞龙身龙尾和鱼兵虾将。

在来的车上,泸县龙文化研究院游书勇院长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故事——清朝光绪年间,有一年农历正月,瘟疫流行,人畜大量死亡,人们只好祈求天神保佑。就在元宵之夜,皓月当空,万籁俱寂。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两条赤色的火龙,在腾飞盘旋,与瘟神展开了激烈搏斗,战至黎明,终于将瘟神击败。瘟神狼狈而逃,火龙则融于东方绚丽多彩的朝霞之中。此后,瘟疫竟奇迹般地消失了。人们认为是这两条火龙的保佑,称它们为“火龙神福主”。为表达对火龙神的感激和崇敬之情,兆雅人建起了“火龙神庙”,长年祀奉,而且在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期间,都要举行隆重的烧火龙祀神活动。

赵述奇走近火龙,介绍道:火龙主体制作由龙头、龙颈、龙身、龙尾组成,附件由一或二龙宝、一鱼兵、一虾将、一龟相、一蟹帅、两个水怪组成。火龙用两年生慈竹刮青破篾制作,先装扎龙身和鱼兵虾将的骨架,再用红纸或红布裱糊,然后用颜料绘制图案。在夜间表演时,点燃火捻、焰火,龙灯通明,行如流火,极为壮观。

“兆雅新溪子火龙每年腊月扎装裱糊,正月初五出山拜码头,元宵灯会烧火龙,已成为一种习俗。从康熙乾隆年间移民入蜀填川入泸县安贤乡,落户新溪子码头而拜龙王敬火神龙,舞龙吐火以示平安的风俗,大约传承了三百多年,2011年兆雅火龙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行的研究员陈敬源老师说。

我观察到,表演者都是男子,他们的服装是面布染成的,头巾、上衣、下装、披风、手护腕、绑腿等,都是红色。服装上绘有金黄色的花纹,有花鸟、几何图形和龙,富有喜庆氛围。

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表演开始了。火龙口吐焰火,龙身着火捻,龙尾拴火炮,展现“龙行云、龙钻洞、龙翻江、龙抢宝、龙砌塔、龙穿梭、龙滚火、龙腾空、黄龙滚动、二龙戏珠、二龙争斗、二龙夺宝”等一系列招式。边看,赵述奇边解说,龙口吐火焰,寓意赴汤蹈火;龙身龙尾有火捻,寓意光明磊落;龙嘴龙角喷焰火,寓意前程似锦。

泸县是龙文化之乡,龙舞有60多种耍法,除道具外,其套路和基本内容雷同的较多,但兆雅火龙很有特色。

“兆雅火龙具有造型独特、舞动灵活、套路清晰等特点。”赵述奇说,“火龙敬烧在元宵节夜间,先由传承人敬上香烛,一般口吟吉利子:‘盘古开天地,伏羲制人伦;神龙生五谷,九河禹王洗;从此天分地,社会才兴起;神龙来保佑,幸福我和你……’吟完,舞龙者戴着尖顶盖帽,舞着龙和鱼兵虾将,诵着吉利子,愉快地接受红爆竹和铁水花的洗礼,用香烛点上稻草引燃火龙,直到焰火花将龙身燃烧而达到高潮,大有翻江倒海之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燃完后,全体舞龙者跪着拜向龙灰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下次元宵节我们能来欣赏就好了。

我们参观了位于古街旁的兆雅火龙工匠培训学校。这所学校是2023年底建成的,与泸县四中合作,第一批准备在2024年暑假招高一学生。

新溪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除兆雅新溪火龙,还有新溪腰鼓、新溪花灯,这些具有泸州地方文化特点的非遗项目。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

作者:杨光英(四川泸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龙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坚持业余创作30余年,公开发表作品数百篇。合著文集《逝水留香》《走读泸县龙桥》。出版个人散文集《心境向暖》《像溪水那样行走》)

摄影:杨金华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