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摩诃池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哪些变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7-24 14:56:34 浏览次数: 【字体:

摩诃池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哪些变迁

2013年,考古人员在成都体育中心附近发现了一处重大古代遗址,其中包括唐代建筑基址、明代蜀王府和人工河遗址以及此前存在于文人诗词中的摩诃池遗迹。

摩诃池遗址

2014年,这处遗址被命名为东华门遗址。这处规模宏大、有着丰富遗迹和文物出土的地方,向我们证明了该处正是千年前成都城市的地理中心,也是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为我们了解曾盛极一时、极具皇家气派的摩诃池、宣华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据唐人卢求记载,582年,隋文帝杨坚第四子杨秀镇蜀,被封为蜀王。为修筑蜀王府和子城,先后命人直接在城中取土,故而留下一个巨大土坑,后渐积雨水形成一个大池。有西域僧人到成都,见如此巨大之水面,感慨称之“摩诃宫毗罗”,摩诃是梵语,为大之意,毗罗为龙,意为此池大而有龙,故名为摩诃池。

史料记载,摩诃池形成初期,面积约500亩,杨秀在其上建散花楼,用来游宴取乐。摩诃池初期靠储蓄天然雨水。唐代,成都的城市水利得到全面发展,785年,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并与摩诃池连通,湖面逐渐扩大。

唐中叶,摩诃池已是泛舟游览胜地,成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公园。文人墨客、平民百姓都可以到摩诃池上泛舟游览,宴饮聚会。镇守成都的各级官吏,如严武、韦皋、高骈等都曾游览摩诃池。

东华门遗址

据《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杜甫在诗中形容摩诃池:“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摩诃池秀丽的景色借着大诗人的诗句声名鹊起。诗人高骈也有诗:“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不辞不为青春醉,只恐莺花也怪人。”摩诃池在唐代还曾经是战乱期间成都重要的救急水源。

829年(唐文宗大和三年),南诏国军队围攻成都,城郊百姓都进城避难,城中水井水源枯竭,百姓只能从摩诃池中打水饮用。王建称帝建立前蜀后,修建的皇宫就在摩诃池畔。他将摩诃池改名为龙跃池,纳入宫苑。摩诃池由公共游乐之地变成了皇家禁苑。

919年,后主王衍继位,立刻扩建内苑和池水面积,并改龙跃池为宣华池,所在宫苑命之为宣华苑,耗时三年始成。环池修筑宫殿、亭台、楼阁,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宫;降真、蓬莱、丹霞、怡神之亭,飞鸾之阁,瑞兽之门,土木之功穷极奢巧。宣华苑极尽豪华,其范围广达十里,青羊宫皆在宣华苑内。

博物馆中的宣华苑模型

由此可以想见,千年前这座皇家宫苑规模的宏大和奢华。花蕊夫人将宣华苑和池畔的景色几乎写入了每一首《宫词》之中。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湖面有“内人追逐采莲船”,湖边是“惊起沙鸥两岸飞”,春雨夏歌四季景色不同,烟波荡漾宛若江南水乡。

除了池畔风光,宣华苑内的殿宇、山水、花木等园林盛景,在《宫词》里也描写得非常详尽:“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宣华苑作为一处皇家名苑,有殿阁楼亭、怪石修竹、小桥流水,同时又有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群,兼具中国园林之美和皇家气派。宣华苑内栽种的牡丹、芍药、木芙蓉、海棠、栀子花四季次第开放,石榴、梧桐、樱桃各种树木常青,荷花、荇藻在水中飘摇,这处皇家园林宛若人间仙境。

925年,前蜀亡于后唐。前蜀亡后,宣华苑遭兵火焚掠。934年,孟知祥建立后蜀,仍然以前蜀宫为后蜀皇宫。孟昶即位后,将湖面再次扩展,龙跃池又改回摩诃池。

摩诃池复原图

据现代考古发现的摩诃池西北角和南角判断,后蜀时期的摩诃池有1000余亩,达至鼎盛。《宫词》中描写了后蜀时期使用人工脚踏龙骨车提水,实施人工降雨。可见无论其当时的建筑技艺还是制造工艺,后蜀宫廷不说是独步天下,起码也是独出机杼,目前还没有发现比摩诃池龙骨水车更早的人工降雨的历史记载。

只可惜乱世中的繁华很快过去,随着后蜀的灭亡,摩诃池和宣华苑的芳华也一去不复返。入宋后,蜀宫中的殿阁被大量拆除,引水的河渠逐渐淤废,至南宋时池的面积已缩小至与唐代相似。范成大镇蜀时曾游摩诃池,有《晚步宣华苑》:“乔木如山废苑西,古沟疏水静鸣池。吏兵窸窸番更后,楼阁崔嵬欲暝时。有露冷萤犹照草,无风惊雀自迁枝。归来更了程书债,目眚昏花烛穗垂。”夜晚的故蜀宫苑,池边尚有高大的乔木,不过看起来像是荒山,沟渠中还有静静的流水。废弃的楼阁、惊飞的鸟雀,景象让人心惊。

摩诃池出土文物

陆游宦游成都时也曾多次游摩诃池并写下数首怀古之作:“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年光走车毂,人事转萍根。犹有宫梁燕,衔泥入水门。”诗人自注云:“蜀宫中旧泛舟入此池曲折十余里。今府后门,虽已为平陆,然犹号水门。”

今昔对比,世事变迁,二百多年过去了,不仅两蜀盛景早化烟云,北宋的繁华也如旧梦。诗人此际的销魂不是感叹池水美景,唯黯然销魂矣。“宣华辇路牧牛羊,摩诃龙池草茫茫。宫殿犁尽余缭墙,南风远吹禾黍香。”当年华丽的宫池已成牛羊漫步、荒草萋萋处,只剩下一些残存的宫墙供后人怀想。不仅是摩诃池和两蜀的宫苑,王建死后归葬的永陵,历经宋元至明清时已不复为人所知。幸而陆游在《后陵》诗中为后人留下了线索。

“陵阙凄凉俯旧邦,恨流衮衮似长江。穿残已叹金凫尽,缺落空余石马双。攫饭饥乌占寺鼓,避人飞鼠上经幢。阿和乳臭崇韬耄,堪笑书童束手降。”陆游曾到过永陵,当时陵园内的地面建筑永庆院尚有部分残留,但眼前已经是一片荒凉萧索,昔日皇陵已是乌鸦老鼠的天下。到了明洪武十八年,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蜀宫旧址修建蜀王府。

摩诃池隋代池岸护堤

明末清初,蜀王府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1665),蜀王府废墟上又兴建起贡院,只有西北隅仍残留少许水面。到了民国初年,摩诃池全部被填平成为演武场。至此,历时1000余年,令唐代诗人武元衡“爱水看花日日来”的“摩诃大池苑”消失殆尽,繁华瑰丽的皇家园林也隐没不彰。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