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墨池怀古仰先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21 14:13:20 浏览次数: 【字体:

墨池怀古仰先贤

作为蜀地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扬雄在成都留下过不少著名的文化遗址,其中尤以洗墨池为代表。

扬雄画像

不同于子云亭的声名远播,洗墨池则显得没有那么独特。许多名人皆有类似遗址留存,亦有故事与传说。而扬雄的洗墨池却因其浓重的文化色彩与可贵的传承,足以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历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杜甫洗墨池

据说,公元前311年,张仪、张若在筑成都城时,取土的遗坑形成了一个龙堤池,这便是洗墨池的前身。扬雄的故宅子云亭正是在龙堤池畔,因扬雄曾在此池洗笔涤墨,因此人们称之为洗墨池。后来随着城垣水道的变迁,晚唐时期高骈修筑罗城,扬雄宅与墨池均不能保留,易地重建到了青龙街中兴寺内。晚唐人郑暐撰《蜀记》,即说扬雄宅邸是在秦大城内唐节度署西北二里二百八十步,其方位即在现在的青龙街,以此可证明墨池的下落。

青龙街

到了五代十国的王建前蜀时期,青龙街上的扬雄宅和墨池都逐渐荒废,后变成了仓库。北宋时期更是因为战火,连仓库都被焚毁,扬雄宅与墨池就此荒芜。

庆历七年(1047),成都府知府文适听中兴寺僧人怀信说起扬雄旧宅和墨池的事情,决定修复故址,便命人查看旧址情况,结果发现扬雄宅已经改名为龙女堂,墨池也被“湮塞淟(tiǎn)涊(niǎn)”。第二年,高惟几在旧址恢复墨池,修建了准易堂,并绘扬雄像于堂内;又在墨池中央垒一台地,修建解嘲亭。他还修建了用于宴会的场所——吐凤轩,种植各种奇花异树,风景格外清幽绮丽。所修建筑,几乎都化用了扬雄的各类著作典故,可谓是忠实的纪念。

墨池书院

元朝初年,洗墨池备受重视。镇守四川的都元帅纽璘奏请朝廷,把文翁石室、扬雄墨池、杜甫草堂列入学宫,并自掏腰包修建三所书院,墨池书院从中诞生。但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墨池书院遭到损毁。

文翁石室

直到明朝弘治时期,蜀王宫承奉(承奉,即承奉正的简称,是明朝建立的宦官机构承奉司的负责人)宋景重修书院,建有书堂、书楼,藏书万卷。成都府知府耿定力则在墨池边立碑,上刻“墨池”二字。不过,到了万历中期,墨池又荒废了。明末清初成都兵乱,扬雄宅、墨池等遗迹更是被毁坏殆尽。

清康熙二年(1663),成都知府翼应雄组织人力疏浚墨池,修建草玄亭、木桥,并书写“洗墨池”,勒石记载此事,但此时的扬雄宅故址已被修建了民居。

清代的墨池书院、芙蓉书院(图据《成都县志》)

道光年间,学政聂铣敏捐赠了约一万两白银,购买洗墨池故址处的私宅三院及空地数亩,重建墨池书院,并置学田七十余亩,让书院的运营经费有了坚实的保障。然而聂铣敏走后,书院逐渐败落。

咸丰二年(1852),位于拐枣树街的芙蓉书院迁至墨池西边。光绪三十一年(1905),墨池书院、芙蓉书院合并改为成都高等小学堂,仍在青龙街上。学堂内墨池尚大,池旁有子云亭。

成都子云亭 1934年 (庄学本摄影 杨显峰提供)

1907年,成都高等小学堂改为成都县立中学。后又改称成都县立初级中学、成都县立中学校。1952年,成都县立中学校易名为成都市第七中学校(即今成都七中)。1954年,成都七中迁到今林荫中街,即七中本部林荫校区;而墨池书院原址上,建起成都十三中。直到2000年后,十三中搬迁,墨池遗址被修成商场、住宅,这一文化遗址便彻底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1933年成都县立中学(成都七中前身)礼堂后的洗墨池旧址(图片来源:方志金牛)

“半亩方塘湛碧天,子云遗迹尚依然”。惜往日墨池尚存,后人还可临池怀古,缅怀先贤。如今,墨池不存,先贤早已逝去。岁月浮沉,墨池兴衰更替,最后还是走向了末路:兴,有文人之推崇助力,也有社会风气之相契;衰,有时人之批评抨击,也有岁月之无情抹去。

但终究还是留下了一方“墨池”,不大不小,足够占据成都文脉一席之位;不远不近,足以让人观其盛况。那股由始至终的崇敬与执著,并未因墨池不存而消逝。正因此,墨池还在,还可以怀古,还可以瞻仰先贤。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