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纪实】聆听灾后花开声‖李靖

作者:李 靖(四川省芦山县作家协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4 21:13:53 浏览次数: 【字体:

聆听灾后花开声

李 靖

“多灾兴城,多难兴邦”,这句话用于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古老小城芦山来说,再贴切不过了。

芦山,青衣源头,偏安一隅。青衣羌笛酝酿着远古那一缕魂魄的召唤;蜀风汉魂悄然播种下厚积薄发的种芽;茶马古道艰辛悠远号子纵贯了岁月的流年;红色血脉浸染卷起革命的微澜;长征路途风雨兼程荆棘在脚下蜿蜒;芦山,从苦难中走来,经风沐雨,汲泉承露,从此秉承了宁折不弯的风骨。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山河变色,地动山摇,房屋垮塌,百姓哀嚎。在大自然灾难面前,脆弱的生命如此渺小,如江河落叶一般随波飘摇。但英雄的芦山怎会低头,怎会屈服。勇敢的芦山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信念与决心,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同面对灾难与困难。灾难能摧毁他们的房屋与家园,但摧毁不了他们的宁折不弯脊梁。不认命,不服输,彰显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霸气。

在党中央英明指挥下,在四面八方支援中,芦山人民不等不靠,自食其力,从瓦砾废墟倔强地站立起来。用自己的辛勤双手,短短几年间在废墟上重建起一座芦山新城,也构筑了更加美丽的新家园。

灾后恢复重建的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图片来源:四川地震局)

我有幸全程参与芦山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用我的亲身经历,讲述平凡动人的故事。

白伙速度

白伙村位于芦山县龙门镇,是4·20芦山强烈地震的震中。在这次毁灭性的地震中,白伙村几乎被夷为平地,成了一片废墟。劫后余生的村民站在废墟瓦砾上惊魂未定,他们已然无家可归,眼望被毁的家园,他们忍不住眼泪婆娑嚎啕大哭,他们只有暂时被安置在救灾帐篷中勉强度日。

雨,不适时宜的添加了愁绪,村民在昏暗的灯光下相拥而泣,暗自神伤,他们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助与迷茫,不知何时才能重建家园,回到那个叫家的地方。

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鼎力支持下,在白伙村村民大力配合下,建设者与村民不分彼此,不论白天黑夜,不惧烈日风雨,大家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大家艰辛付出后,仅用了短短10个月时间,一片白伙新区已成规模,一幢幢崭新的花园小楼拔地而起,用“白伙速度”实现了家园重建。村民们笑靥如花,敲锣打鼓,跩起花灯,搬进了新家,住进了洋房。

“白伙速度”成了灾后重建的一个靓丽缩影。就连李克强总理在看见白伙新村照片时都连声称赞:“这是现实照片?我以为是规划图呢,很美!很美!”

芦山县龙门镇白伙新村( 2020年4月19日李梦馨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白伙村现在更是励精图治,整合并挖掘新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依托“锦绣田园”“龙门溶洞”“射箭坪”“红岩滩”等一大批优质旅游景点,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诸多媒体进行推广与宣传。

如今的白伙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花更艳了,路更宽了。涅槃重生后的白伙新村,乘着芦山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的东风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癌症书记的心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袁超,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党支部书记。他是焦裕禄似的好干部,从1996年开始,连续担任4届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荣获四川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至2012年,连续获得芦山县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作为最基层党支部书记,他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他将村民的利益与为村民服务放在首位,全心全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2011年,袁超被查出患食道癌,但依然坚持工作,在自己深爱的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起到传帮带作用,把手里的工作交接完毕,这样他就可放心离职就医了。

4·20芦山强烈地震,大地颤抖,房舍倒塌,惊鸟高飞,生命飘摇。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袁超猝不及防,但他很快恢复镇定,挺起一个共产党人坚强的脊梁,临危不惧表现出一个老共产党员在灾难来临时足够的担当。

袁超拖着病体,第一时间启动防灾应急预案,组织党员干部马上投入到抗震救灾中。他挨家挨户疏散村民,在残垣断壁下搜寻被埋在废墟下的村民,排除危险,抢救伤员,转移物资。

在他的感召下,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中来。他临危不乱,沉着冷静,亲临现场指挥,先后组织抢救出遇险群众65名,转移伤员28名,大同村1900名村民,一个不少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在地震中死亡。

当他面对自己垮塌的房屋与家人的责备时,袁超面沉如水,目光如炬。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还是一个村党支部书记,遇到危险我不上谁上?如果我只顾家里不为百姓,是要被老百姓戳脊梁骨骂娘的。”

他在抗震救灾中强忍病痛,以身作则,舍生忘死,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高尚情怀。他高负荷的工作,短短3个月体重从140斤瘦到100斤,身体情况更是每况日下。

“抗癌支书”袁超(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抗震救灾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他又马不停蹄带领大同村村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灾后重建中来。为确保灾后重建工程质量,也为了让村民早日住进新房,他搬到工地亲自蹲守,与参与灾后重建的工人们同吃同住,并发动村组党员干部组织村民义务帮工劳动,从而确保了灾后重建项目保质保量提前完成,并圆满通过竣工验收。

2014年1月,袁超获得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全国三农人物”荣誉称号。

2015年4月,袁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17年5月,年仅56岁的袁超因病治疗无效去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袁超走完了他辉煌且短暂的一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奋斗不息的壮丽篇章。他终于可以停下不休不止奔波的脚步,好好喘上一口气,休息一下了。他走得是那么云淡风轻,人们自发从四面八方来送他们的好书记最后一程。

袁超(右)生前在工作中(芦山县大同村村委会提供,图片来源:北纬网)

袁超最后的心愿,就是“让大同村所有的村民全部住上灾后重建新房,全部脱贫实现小康,一个也不能落下,一个也不能少。”

“云天不远,青山妩媚。”袁超书记并未走远,心愿已然实现。今天芦山这块富饶的热土上更加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事迹将会被我们秉承与铭记!

爪爪的幸福生活

居住在芦阳镇芦溪村的村民袁开伟,因小时候打防疫针出现医疗事故,导致右手、右脚终生残疾。村里人都叫他“爪爪”,久而久之习惯就成了自然“爪爪”代替的本名。他家中弟兄五个,都是靠父母种几亩薄田艰难度日。他小学读完后,贫困让他辍学回家。因身体上的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不得不依靠父母供养,相依为命。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爪爪”就长大了,父母日渐衰老,哥哥们也分了家,他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他家徒四壁,自身又带残疾,谁家愿意把姑娘往火坑里送,嫁给一个“爪爪”呢?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还没有从父亲病故的悲伤中走出来,4·20芦山强烈地震让他的家变成了一片废墟,母亲也在这次地震中撒手人寰,永远长眠在废墟之下。他嚎啕大哭,悲痛欲绝,他咒骂老天对他的不公,灾难、厄运让他头顶的那片天彻底崩塌了。

在他无助时,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及时伸出援手,为他盖了新房,解决了低保问题。这时又恰逢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芦溪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准扶贫对口单位芦山县人民武装部为他重新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扶贫干部因地制宜,量身打造了适合他自身情况的养殖产业,为他买猪崽、送饲料、教授养殖技术,灌输先进的养殖理念,手把手带他熟悉每一个饲养环节,还为他申请了扶贫免息贷款。

参观袁开伟的养殖场(图片来源:国防时报)

他也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相应回报。他通过科学饲养,加强猪瘟疫情防治,两年间生猪健康出栏近四十头,加上卖了一些土鸡,一年下来纯收入8万元多元。

他的事迹还带动了一大批地震受灾户、贫困户踊跃脱贫致富,他也把自己学到的养殖技术与经验,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俨然成为芦山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芦山县清仁乡芦溪村村民竹金龙在为长毛兔添料(图片来源:人民画报)

他先后被芦山县评为“脱贫先进个人”,被雅安市评为“雅安脱贫榜样”。他披红戴花,欢欣鼓舞地到雅安接受了市上的表彰与嘉奖。

“爪爪”现在可是信心满满,规划构建着自己的宏伟蓝图。他现在最关心的是扶贫贷款政策,想在银行贷款扩大养殖规模,还打算尝试引进新品种柑橘苗,在芦溪村荒山坡地上搞名贵柑橘种植,到时再找一个“新人子”帮忙管理。

“爪爪”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了......

“瓷娃娃”感党恩

1984年,一个叫张艳的女孩出生在龙门镇河心村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因从小患有极其罕见的“脆骨病”,全身上下骨骼随时都会骨折。她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医院与去医院的路上度过的。在她的恳求下勉强读了3年书,后因身体原因辍学回家。

她17岁才会走路,2011年结婚,2012年漂亮的女儿出生了。她原本以为就这样平平淡淡,粗茶淡饭的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可天有不测风云,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就是在她家乡龙门镇,她家房屋瞬间被地震夷为平地。万幸的是,由于孩子哭闹,当时还在哺乳期的她怀抱着孩子起床,竟然万般侥幸躲过一劫,她所睡的床被垮塌的墙体砸得粉碎,至今想来都心有余悸,毛骨悚然。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在帐篷暂时安置时,张艳的父亲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后经医院检查,断定为恶性肿瘤鼻咽癌。

一边是倒塌的废墟,一边是病重的父亲,加上一无所有的家庭与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初为人母的张艳,她那伤残瘦弱肩膀如何担当?大灾面前她怎样坚强?一时间她觉得天都灰暗了,全世界都抛弃了她。

是党和政府为她撑起了头顶上的一片天空,为她扬起了生活的风帆。从抢险救援、过渡安置,到灾后重建,在党和政府关心帮助下,张艳全家于2015年喜搬新家,住上了260多平方米灾后重建的小洋房,这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张艳渐渐走出人生的阴霾,从此她的脸上有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张艳文化不高,也不善言辞,但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她深深知道没有共产党,她们就不可能遭大灾后迅速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她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帮助过她们的人。张艳永远铭记这份恩情,并将这份恩情融入她的余生。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面对家庭的诸多变故,张艳毅然决然扛起了家庭重担。她用超出常人的毅力,参加了大爱武术开展的残疾人手工艺培训班。通过自己超乎常人的刻苦努力,她的技能成为了培训班上的佼佼者。

张艳学以致用,她借政府打造龙门4A旅游景区的契机,在家人的支持与帮助下,买来材料,在家开起一个人的小作坊,用学到的技术制作出楠木佛珠、木梳、小摆件等一批带有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在党和政府与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关爱下,渐渐地她的产品被大家认可,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市场与销售渠道,生意也有了很大起色。

“瓷娃娃”张艳(图片来源:视雅安)

张艳并没有满足现状,她苦练手工艺品制作技能,不断提高工艺品制作精品度,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体现她自身的价值。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张艳参加了各种技能竞赛,并在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参加四川省红十字会组织的“魔豆妈妈”创业扶贫大赛,成功竞选上“魔豆妈妈”。

张艳成为技术能手后,没有忘记自己感恩的初心,她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把地震受灾群众和残疾人组织起来,带他们一起体现自身的价值,创业脱贫致富。”

说干就干,2015年12月,她在县残联和总工会大力支持下,带领着大家成立了芦山县大爱残疾人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20多名地震受灾群众与残疾人贫困户一起入社制作手工艺品,张艳成为合作社法人代表。

创业是艰辛的,残疾人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张艳展现了自己足够的责任与担当。她通过不断努力,学会了电脑应用、各种设备操作、企业管理流程,并建立了微店,在网络卖合作社制作出的拳头产品。她们制作出来的各种金丝楠木手工艺制品,通过各种渠道走向了全国各地,并蜚声海外。与此同时,她还发动社员开展家庭种养相结合的模式,种花生、喂猪、养鸡等副业,社员每人平均增加了上万元收入,最终2020年实现了社员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用这句话来形容张艳再恰当不过。张艳心怀感恩艰难跋涉,这里面满是她汗水与泪水的浸泡。她扩大合作社规模,将合作社多元化、正规化、网络化。他将合作社定位为以土特产品、旅游产品、手工艺品为主打牌,并开发竹编、藤编等新产品,再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在抖音、快手、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全方位覆盖,在推动产品的同时,宣传家乡的美丽山水、风土人情、巴蜀文化、红色故事,让全国的客户在购买合作社土特产品与手工艺品时,更多地了解青衣源头—大美芦山。张艳构想着用她们的产品销售带动旅游,用旅游推动她们产品销售的良性循环。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如璀璨烟花,一种如流深静水。张艳便是第二种,她如流深静水般不张扬,不做作。她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感党恩。

我爱您,我的故乡

我叫李靖,也是本文作者。光阴荏苒,岁月煮雨,我来到芦山不知不觉已有12个年头了。芦山,这座钟灵毓秀的千年古城,宁静、恬适、缓慢、深邃,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深的吸引了我。

也许是前世未了千万次回眸的缘分,还是对今生对此间山水风物流连忘返的羁绊,我便驻足于此,并在这里落地生根,娶妻生子,开枝散叶。

4·20强烈地震来袭,我与芦山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携手经历并见证了芦山的坚强与不屈。

灾难来临时,我有幸与众多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们全程参与了芦山的抗震救灾。我作为芦山县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我与我的队员们成为废墟上一道“逆行”的风景,与他们一起在废墟上搜寻救助伤员,挥汗如雨搬运发放救灾物资,夜以继日搭建临时帐篷,全心全意为灾区民众提供志愿服务。

“做一件让自己值得骄傲,一辈子都不后悔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我们每一个志愿者的初心吧。

因在抗震救灾中的工作态度与组织能力得到了大家认可与肯定,我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与芦山共赴劫难,同历生死后,芦山,原本的他乡,俨然在我心里成了那魂牵梦萦的故乡。

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我放下曾经的成绩与荣誉,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灾后重建上来。我所在公司为彻底解决灾后老百姓购物难的实际情况,上马了芦山县最大的超市“新雅都购物中心”项目。从开始修建到最后商家入住经营,仅用了短短7个月时间,这个速度堪比“白伙速度”。

我作为公司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施工总体进度与各方协调这一块,我像打了鸡血一样,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白天,顶烈日,上工地指挥监督施工情况;晚上,披星月,在办公室研究图纸,写施工日志,常常加班到凌晨。更有甚者,在最后突击时段,因工人加班过于疲劳,不得已我自己必须顶上去。我像“万金油”一般,无论是砌砖、抹灰、安装、调试,甚至是干小工干的粗活、累活,我都毫无怨言。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必须保质保量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超市终于按时顺利开张了,看着灾区百姓购物时一张张笑逐颜开的脸庞,身心疲惫、一身晒得黝黑的我,一切都释然了。

在灾后重建中,我不仅参与新雅都超市、金丝楠大酒店等县上重点工程建设,还参与酒店管理,为建设者们提供优质舒适的酒店服务。我所管理的雅都酒店,用优质的服务,满负荷接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这期间,我们克服灾后困难,圆满完成了多个重要接待任务,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一致好评。

“云霞曼妙罗纯山,月光点洒青衣江。江山锦绣添重彩,奋笔挥毫书华章。”在工作闲暇,我发挥自己写作爱好,发掘芦山厚重的蜀汉文化,描绘美丽如画的水墨山水,探寻神秘莫测的青羌风物,重蹚古老悠远的茶马古道,领略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缅怀红色不朽的峥嵘岁月,以及灾后重建后芦山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我点点地收集,细细地整理,慢慢地品读,然后再渐渐地融入,用我真挚尚且稚嫩的文字去堆码,堆码起我对这片故土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我先后在《方志四川》《西昌月》《青衣江》《芦山地方志》《姜城文苑》等刊物上或新媒体平台发表了关于芦山的作品30余篇10多万字。其中,《吹过姜城的风》已形成芦山风物系列。

芦山,我的故乡,我的血脉已然融入了巍巍罗纯山,滔滔青衣江。我将全身心的来建设您,与您不离不弃共赴远方。

雅安灾后重建美丽新村——芦山县龙门镇白伙新村(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愿我的故乡—芦山,在继往开来中抓住机遇,砥砺奋进。明天的芦山必是充满朝气,生机盎然,蓬勃发展,谱写华章!

尾 声

听,芦山灾后花开的声音。经历风雨后,每一朵花都是那么鲜艳,那么芬芳。

最后我用一首我与张莉老师为灾后芦山编写的童谣作为本文的结束。

芦山新篇章

李 靖 张 莉

罗纯山,青衣江,姜城灾后穿新装。

一方难,八方帮,感恩祖国感恩党。

废墟上,建新房,美好家园人人享。

搬新家,喜洋洋,跩起花灯把歌唱。

马路宽,华灯靓,绿树成荫花绽放。

创文旅,新气象,脱贫致富争荣光。

兴农业,奔小康,川西药谷百草香。

工业园,生产忙,战天斗地号角响。

中国梦,筑理想,红船星火指方向。

风雨后,见希望,芦山人民更坚强。

山巍峨,水荡漾,千年古城永芬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 靖(四川省芦山县作家协会)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