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52):香格里拉之魂

作者:王怀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19 16:23:59 浏览次数: 【字体:

大香格里拉——舞动的缤纷彩蝶

香格里拉之魂

现在让我们来到大香格里拉心脏,被称为“香格里拉之魂”的稻城亚丁。

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作者供图)

亚丁,位于稻城县日瓦乡境内,景区海拔2900米至6032米。亚丁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62个,犹如一颗颗蓝宝石镶嵌在雪山草甸之间。湖水清澈碧透的度母湖,犹如一汪碧玉依偎在雪峰怀中;立于湖岸,雄伟壮美的仙乃日雪峰伸手可触;蓝天、雪峰、森林倒影于湖面,仿佛童话故事一般。五色海玲珑剔透,雪山倒影湖面,被当地人奉为神湖。恰斯神湖湖中枯树残横,水生植物密布,水质呈淡绿色,湖旁红叶落下飘于湖面;旁边的小湖呈蓝色,两湖色彩差异明显,形成湖中有湖,“半江瑟瑟半江红”之奇观。湖四周香柏冲天,之间挂着五彩经幡,树和经幡倒影水中令人叫绝。阳光从树枝的空隙间照射下来,斑驳的阳光撒在滩上,微风吹过,如跳动的火焰。

亚丁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高峻庄严而又洁白美丽的仙乃日、央迈勇和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当地人称它为“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意为降妖伏魔三位一体的三怙主雪山。三座山峰形态各异,呈“品”字排列。仙乃日海拔6032米,夏诺多吉和央迈勇海拔均为5958米。更有趣的是,夏诺多吉到仙乃日和央迈勇的距离恰好相等,是一个标准的等腰三角形。远看这三怙主雪山,犹如一朵巨大的盛开的白莲花,四周纯清的湖泊就像从花瓣上滑落下的珍珠。这雄伟的仙乃日、央迈勇和夏诺多吉雪峰分别是观世音、文殊和金刚手菩萨的化身,它们背连背守护着这方净土,其雄伟、神奇、美艳的造型和内涵在世界雪峰中十分罕见。

仙乃日(稻城县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仙乃日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雪山。当你从香格里拉乡山谷蜿蜒而上,从山的褐色脊背后绕出,眼前一座高大伟岸的雪山兀然出现在你的眼前:在一片苍翠的山岚上惟有她拔地而起,洁白无暇,卓尔不群;同时,她的山形像极了一座慈相庄严的巨佛,用超然世外的眼神,默默而悲悯地注视着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许多游客在这里或俯首跪拜,或默默不语,在这座圣洁美丽、佛意浓郁的雪山下,人们或者浮躁的心绪得以净化,或者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感悟……

仙乃日(图片来自网络)

雪山、草甸、溪流、峡谷、牦牛、飞鸟、牧人,风景十分迷人;山峦、谷地、草原遍布红叶、黄叶、绿叶,谱下了绚丽柔和,五彩斑斓的色彩,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内涵的完美结合,使之尽显香格里拉之魂的魅力。

稻城亚丁洛绒牛场(蓬州闲士 摄)

其实,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亚丁时,却往往忽视了稻城及其周边地区。

稻城亚丁冲古寺及嘛呢堆(蓬州闲士 摄)

从理塘进入稻城,要经过著名的海子山。海子山,满山神奇的石头立于理塘至稻城的路上。山势和缓,波浪起伏,放眼望去,高远的天空下密布着无尽的大大小小、奇形怪异、触目惊心的石头。烈日下荒凉悠远,夕阳里惨烈雄壮,夜幕中森然逼人,使人恍然觉得置身于宇宙洪荒!这就是海子山,3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更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海。光是这样一山石头还嫌单调,叫海子山必然少不了海子,1145个高山海子点缀山间,其壮丽景观可以想象。

稻城海子山(蓬州闲士 摄)

海子山千个海子个个晶莹澄净,但大小不一,色彩各异。在公路边可远观的一个海子,中心一圈是浅乳蓝色,外围却是深深的碧蓝,同一湖水呈现出泾渭分明的两轮颜色,似乎被一种神圣的力量所主宰。圣湖兴伊错是海子山最大的高山湖泊,湖面宽阔,湖区黄鸭、野鹿、野鸟栖息;湖水湛蓝深邃,湖岸却是一湾细细的金黄的沙滩。小一点的海子多是季节湖,雨季一过,海子便慢慢干涸,最终留下一盆沙,有金色的,也有银色的——而更多美丽的海子隐藏在海子山的深处,至今无人能识。

稻城海子山古冰帽(蓬州闲士 摄)

行进在稻城县城前后公路沿线的宽阔河谷,路边能看到一个个绵延数公里的用泥沙和草皮堆成的经塔,上面堆着一些刻有经文的玛尼石,粗粗一看,怎么也有上百年历史。由于河谷多为丰厚的草地,这条因地制宜用当地材料建成的“古经塔长廊”,诉说着当地人久远而坚韧的信仰史。

稻城亚丁冲古寺与嘛呢堆(蓬州闲士 摄)

稻城县的寺庙中,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皆有。距县城30公里的蚌普寺,为一世嘎玛巴都松钦巴所建,里面还有大师留下的足迹。寺庙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庙内野鸡悠然来去,在秀丽的桑堆河边,游鱼成群,常来喂食的僧人可以用手触摸鱼背。在寺后的山壁上,有传说是都松钦巴用鼻血写就的文字,1999年西藏高僧阿公活佛解开了这段古藏文,意为“我走遍康区,这里是最美丽的地方”。

稻城蚌普寺(图片来自网络)

过县城12公里的扎朗寺,是一个花教寺庙,但已无该系寺庙传统的外观。寺中文物众多,有远自尼泊尔运来的佛像,其中的一幅唐卡画边幅就曾有人出价十万,但僧人们是万万不会为钱出售的。

稻城扎朗寺的壁画(图片来自网络)

漫步在城边宽阔平坦的大道上,可看到懒洋洋的河滩上那万亩人工种植的杨树林,在夕阳的辉映下泛着金黄色的光,将小小的县城装点得十分美丽。那一幢幢藏式民居隐在这黄色的树林中,显得那么宁静和温馨。这里的民居虽然仍为石砌建筑,不过不同于雅砻江以北的片石为墙,却是整齐厚重的石块砌就,是石碉文化一脉相承中的变异还是建筑材料的因地制宜使然呢?房屋外观显出石块天然质朴的颜色,屋檐上迥异于其它地区的是用黑色线条装饰,显得气象森严肃穆,这是牦牛黑色文化的影子还是苯教的流俗,尚待专家们去解开。

游客稻城县万亩杨树林留影(蓬州闲士 摄)

纷飞之翼

《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将“香格里拉”解释为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仇恨,没有战争,是一片宽容、安宁、祥和的净土,一片神奇的、拥有无与伦比的原始自然美的乐园。

稻城亚丁(图片来自网络)

大量中外专家的考证也指出,洛克1929年从云南经木里两次考察现在的稻城县亚丁自然保护区一带。囿于资料匮乏,他一直以为自己在云南,但他留下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却说明了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1999年,稻城县向世界宣告了“最后的香格里拉”的存在。

稻城亚丁五色海(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寻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醒悟:我们追寻的其实是人类回归自然的渴望和纯净的精神家园。人们不再执拗于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处的争论,而相信这一和谐、美好的象征存在于一切各民族、宗教水乳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基于这样的认识,一条跨越了川滇藏、羌、纳西、摩梭等民族地区及传统风景区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最近强势凸现,它再现了前人描述的拥有神秘宗教、民族文化、冰川、雪峰、草甸、温泉、森林、峡谷浑然天成的香格里拉。

稻城亚丁冲古草甸(蓬州闲士 摄)

定位于“中国西部最大的一条世界级旅游环线”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像极了一只巨大的彩蝶,如果说彩蝶之头为云南迪庆,心脏为稻城亚丁,它的左翼为成都——康定——理塘——稻城——木里——泸沽湖——西昌——成都,右翼为成都——康定——德格——昌都——芒康——迪庆——丽江,而其中317、318国道就是其中美丽的花纹,以康巴文化、佛教文化、女性文化为底蕴,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为精髓,处处绽放着惊世之美。

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蓬州闲士 供图)

从巴塘往东,过金沙江是西藏的芒康,那里栖息着被误称为滇金丝猴的稀有物种;由于澜沧江河谷盛产盐卤,天然晒盐的盐井不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历史上还引起周边族群的强力争夺,至今,那里的纳西族和藏族还毗邻而居,由藏人担任的天主教神甫还牧养着一批上帝的子民。

位于芒康县的澜沧江岸盐田(图片来自网络)

从稻城往西,经过凉山州的木里县就到泸沽湖和西昌了。这个在近代还与世隔绝的木里王国,像桃花源一样长期不为人所知。还有藏之深山的泸沽湖女儿国,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泸沽湖风光(蓬州闲士 摄)

从乡城或得荣往南,可以到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2001年,因迪庆州的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设为香格里拉市),加之云南旅游开发较早,他们在香格里拉品牌旅游中夺得头筹,旅游业发展较快。现在,聪明的云南人已伸出手臂,与周边的西藏和四川联手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共同创造着辉煌灿烂的未来。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普达措国家公园弥里塘高山草甸(蓬州闲士 摄)

香格里拉,正缓缓舞动其巨大的双翼,向世人展示她缤纷的色彩和迷人的面容。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

王怀林‖打开康巴之门(41):深藏不露雅砻江│秘境九龙(下)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2):大道风景│川藏大道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3):大道风景│民居风景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4):大道风景│道孚民居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5):格萨尔文化走廊│无处不在的格萨尔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6):格萨尔文化走廊│冷兵器英雄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7):格萨尔文化走廊│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花朵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8):德格——康巴文化发祥地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49):梵音阵阵(上)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50):梵音阵阵(下)

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51):沿川藏线向南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