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张喜洋 ‖ 我帮母亲卖黄豆

作者:张喜洋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金沙城区文沙路丹灶广播电视站新闻部 发布时间:2019-11-18 00:30:30 浏览次数: 【字体:

我帮母亲卖黄豆
张喜洋

我的家乡在四川东北部山区一个叫福德镇的地方,隶属蓬安管辖,与广安、渠县交界,自古有“一脚踩三县”的说法。福德场镇是个很有特色的古镇,又叫“新场”。

它的特色还在于,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街,几乎是青一色的瓦房,一间连着一间,开满了铺子,呈“丁”字形,有正街和横街之分。一条福德河穿场而过,四面八方的乡亲,要进入这个场镇,得经过三座古老的石拱桥,才能抵达场镇中心。

福德镇的赶场日子是“二、五、八”,逢场天在乡下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小节日:交易、交往、休闲、相亲、看电影、看录像……尤其是农民卖鸡蛋、谷米粮食,扯布逢衣,或购买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大多在逢场天进行,因此这一天对乡亲们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打记事起,跟着母亲赶场是经常的事儿,也是最高兴的日子。逢场天街上人头攒动,要么挑着担子,要么背着背篓,你来我往,擦肩而过,都在忙自己的事儿,街面上发出“哄哄”的嘈杂声。不时有面馆里的香味和铺子里飘来糖果味儿的浓香,饥肠辘辘的我总是要狠命地吸上几口。

有一回,年仅十岁的我,跟着母亲在那条熟悉的石板街上卖黄豆。不知是为什么,母亲要走开办事,就把一布袋黄豆递给我,叮嘱我说一定要站在那里不要走动,人家问价就说2角5一斤,一定要等她回来才卖。我答应了母亲。

我牵着口袋站在那里,一会儿一个中年男人向我问起黄豆的价格来。

“多少钱一斤?”

“我妈说要2角5。”我说。

“哪要那么贵?2角卖不卖?”

“我等我妈来了才卖。”我越来越紧张起来。

“哎呀,2角卖给我算了,难得等。”

我脑壳发热,想来2角和2角5也差不到哪里去,况且一直等下去,又怕卖不出去,就自作聪明地卖给了中年男人。

我拿着空布袋,站在原地等了许久,母亲终于回来了。

“黄豆呢?”

“卖了。”

“多少钱一斤?”

“2角,10斤豆子的钱都在我手里。”

“你真笨,叫你等我回来才卖你不听话!”

母亲生气了。

因为我自作主张帮母亲卖了黄豆,惊慌失措,埋头站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母亲问我认不认得那买豆子的人,我说那人脸上也有“豆子”(麻子),特点明显,肯定认得,母亲就叫我带她去街上寻。

母亲牵着我在熟悉的石板长街上找那个中年男人,我们从街这头寻到街那头,再从那头寻到这头,到处是人头晃动,我跟着母亲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母亲的额角也沁出豆大的汗珠……突然,我眼前一亮,终于在人群中认出那个满脸“豆子”的中年人!

“妈,就是他!”我指着中年人,中年人一脸惊惶。

“我说同志,我娃儿小,不懂事,我那黄豆2角不卖。”

“那你要多少?”

“至少2角5,不然你还我豆子。”母亲很坚决。

“算了算了,我补你钱就是了。”没想到中年人很是通情达理。

我嘘了一口气,心里终于平静下来,要不然因为这事儿跟着母亲回去,不知会不会挨顿饱打。当时农村的境况,别说是5分钱,就算是1分5厘,农民看得比命根子都重要。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生了我们四兄弟。为了让我们吃饱饭,每每煮午饭的时候,母亲总会往锅里多添两瓢水,菜稀饭熟了以后,她拿出一个大碗先盛起来。待全家人吃完饭后,母亲再将一大碗菜稀饭煨在铁锅里。

入夜的时候,母亲将这一大碗菜稀饭端上八仙桌,我们三个较大的兄弟便你一勺子我一筷子,很快将剩饭倒进了肚里。可是,借着煤油灯的光亮,我看见母亲正躬着身子,抱着最小的弟弟哺乳。

母亲说:“娃儿们,你们吃,妈不饿。”

这时,我的眼晴里已含满了泪水……

我时常想,山里的农民真苦,当农民的母亲真苦。我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勤奋努力,一定要拚命挣钱,挣更多的钱给我的母亲,不想她再这样拮据,让她生活得好一些,生活得幸福一些,以此来报答我的母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改革开放了,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生活彻底解决了温饱。而我们年轻一代,可以纷纷出川,奔赴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和江浙一代打工挣钱。一时间,像我们福德镇邮政局从全国各地寄回来的汇款单,像雪花一样飞回家乡。而后来我多次返回家乡往往见到这样的情景:乡亲们赶场的主要目的不是卖土特产了,而是在乡镇邮政局前排起了长龙,以取亲人的汇款为荣。再后来,国家彻底取消了农业税,种田的乡亲们还直接获国家的补贴,这些要是在以前,农民们想都不敢想!

而现在,国家发展步入了新时代,乡镇邮政局取汇款的人又越来越少了,而处理快递的业务又增多了。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全凭借一部数字手机,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就可以把钱直接转给家乡的亲人了。

看看现在四川的新农村,各式小洋楼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座比一座漂亮,它们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显得那样的美!更重要的是,目前家乡水泥公路已是村村通,乡亲们赶场要么有自己的私家车、摩托车或电动车,要么干脆坐小中巴或赶场小面包了。

我的母亲和四川大多数的乡亲们一样,住在装饰一新的农家小院里,正和全国人民一样齐奔小康生活。

作者简介

在《学习强国》《方志四川》等网络平台及《读者》《巴蜀史志》《广州日报》《珠江时报》《佛山日报》《打工族》《参花》《江门文艺》《佛山文艺》《黄金时代》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随笔、言论等文学作品约百余万字。散文《坐歌堂》获2004年度佛山市群众文艺“百花奖”三等奖,入选全国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辅书。目前已出版散文集《坐歌堂》(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喜洋(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金沙城区文沙路丹灶广播电视站新闻部)

来源: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金沙城区文沙路丹灶广播电视站新闻部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