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3-11-10 11:31:53

【庆祝建党百年】岁月里的老屋‖杨燕

作者:杨 燕(四川省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出版散文集《静听花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18 20:54:17 浏览次数: 【字体:

岁月里的老屋

杨 燕

老屋坐落在宜宾市南溪区万里长江第一湾,长江从门前缓缓流过。年复一年,院子里的那棵枫杨树一直静静地陪伴着老屋;老屋在风雨中默默坚守,以静默的姿态等待我归来。

历经沧桑的老屋承载了几代人温暖的记忆,几代人在老屋休养生息,寄托着我们的情怀与眷念。老屋曾经为几代人遮风挡雨,记载着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年华,记载着我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老屋是我的根,是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老屋是3间土坏垒成的茅草房,是爷爷奶奶修建居住,后来留给父母的老宅。3间不大的草房便是我出生和生长的家,母亲生了我们6姊妹,一家8口人在这老屋里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年久失修的草房潮湿滴漏,一遇到下大雨,屋里到处漏雨,便用盆和桶接水,苦不堪言。遇到暴雨天,母亲总是担心大风把房顶掀翻,彻夜难眠。那时是人民公社,在生产队出工挣工分才能分得口粮,我家是生产队的贫困户,家里劳动力少,加之孩子多挣的工分很少,到年底结算,每年都要补钱才能分到基本口粮,家里是年年欠债,且债台高筑。姐姐和妹妹因为没有钱交学费,读完小学便辍学在家。记得那时大队学校的学杂费是一学期1.5元钱,虽然钱不多,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的确很困难,如果是几姊妹一起上学,那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为了供我上学,父母想方设法东挪西借筹学杂费。小时我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姐姐长高了不能穿了就给我穿,一个传一个,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过年别人家的孩子穿新衣服,我们几姊妹只能羡慕,从未想过自己能有新衣服过年,能够穿上干净的补丁衣服已经满足了。

小的时候,家里是到长江里挑水,用明矾澄清后才能饮用。夏天,长江水浑浊,杂质又多,挑回家的水用明矾澄清后,一挑水里有小半桶泥沙,即使是澄清的水也不清澈,微微发黄。10来岁的我一天要挑10挑水才够一家人饮用。从家里到江边要走几百米的鹅卵石路,挑满满一挑水,光脚踩在高低不平的鹅卵石上行走,脚底又烫又痛,有时脚没有踩稳,踩到鹅卵石缝隙间的玻璃碎片或瓦砾上,脚被划伤,鲜血淋漓,仍然忍痛把水挑回家。那时没有电灯,家里点的是煤油灯,计划经济时期,煤油也是计划供应,凭票购买。因为粮食不够吃,家里只能吃两顿饭,母亲总是让我们早早地上床睡觉,一来可以节约晚饭,二是可以节约煤油。我经常晚上饿得睡不着觉,睁着眼睛数星星,盼望早点天亮。

我小学和初中在大队学校读书,学校教室简陋,低矮的土墙、土房,桌凳破旧,操场狭小高低不平,地面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无法下脚。通往学校的路是一条田坎路,遇到下雨天,一身泥泞。因为家里穷没钱买胶鞋,仅有的一双鞋是母亲做的布底鞋。因此,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一年四季我都是光脚走路到学校上学,到了学校门口,然在田里洗干净脚穿上鞋才进教室。记得一年冬天,连续下了几天雨,田坎路又溜又滑,上学路上,我不小心掉进田里,全身湿透。那时家里穷,没有多余的衣服给我穿,母亲把棉衣洗了,我便没有棉衣穿,只好窝在被子里,3天不能去上学。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城里的高中,食宿在学校,父母就更愁了,不仅要交学费,还要准备生活费,每学期交学费和生活费成了父母的心病。父母愁眉不展,要面子的父亲放下自尊,厚着脸皮四处借钱筹学杂费,受尽冷眼。为给家里减轻负担,我每星期回家背一次红薯,带一瓶母亲做的豆瓣酱当菜就红薯吃,餐餐如此,天天如此,从未在学校买过饭菜。豆瓣酱颜色偏黑,只有盐味而无其他佐料,能够填饱肚子也经很满足了。生活虽然艰苦,但想到父母期盼的眼神,我便发奋努力读书。我高中毕业报考了师范学校,因为师范学校免交学费和生活费,可以给家里减轻一点压力。直到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父母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生产队也实行田地下放到户,农村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了,日子有了盼头。全家人同心协力埋头苦干,家里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由过去每年春节只有生产队杀猪才能分到肉吃,到逢年过节家里也能吃上肉了,过年时我们几姊妹也有了新衣服穿,下雨天也能穿上黄胶鞋了。

1981年我中师毕业工作后慢慢还清了家里的债务,通过全家人几年的努力,1987年父母亲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拆除了摇摇欲坠的草房,在老宅的地基上修建了4间青砖瓦房。新房落成那天母亲高兴地说:“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大风把房子吹倒了。”电灯代替了煤油灯,家里到处亮堂堂的。我们吃上了干净清澈的井水,挑长江水饮用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后来家里安装了自来水就更方便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我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不仅衣食无忧,家里还添置了摩托车、农用三轮车、电视机等家电,不用出门坐在家里便可以看新闻、看电影了解天下事。

我曾读书的乡村学校重新修建成楼房,一条宽阔的混泥土路直达学校。教学楼窗明几净,崭新的桌凳、黑板,新修了篮球场,操场是宽大平整的水泥地面。学校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学生们全部实行义务教育,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华丽的蜕变,旧貌换新颜;师资力量不断雄厚,电教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树木葱郁,鲜花盛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学校上空高高飘扬。

在岁月的风雨中飘摇的老屋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见证了我们国家日益强大繁荣昌盛,见证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也见证了我家庭的兴衰和变迁。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变得越来越美丽。家门口已成为万里长江第一湾景区,是南溪区极具代表性的宣传名片,万里长江第一湾已成为南溪区标志性景观,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形成了长江上游迷人的画卷。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处处鸟语花香。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以富民强国为已任,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年满84岁的堂哥常常对我们说:“共产党好啊,以前羡慕城里人晚年有养老金,现在,我们也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国家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让我们生活无忧,安享晚年。进城也很方便,公交站就在家门口。”很遗憾我的父母早逝,没能目睹中国今天的繁荣盛景,没能亲眼看见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时代发展带来的幸福。相信他们地下有知,一定会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深感欣慰。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老屋也将完成自己的使命,为新南溪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未来的家乡更加美好,宜宾三江新区产教融合示范区,将全力打造中国首个“产教体景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长江生态国际高职园。长江第一湾区域将建一个宜宾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以高职园发展带动南溪消费升级,实现高职园与南溪区经济社会互动发展。规划建设两所体育艺术类职业院校及宜宾市体育赛事中心,结合周边山地体育公园,形成室内室外运动一体规划建设,打造运动赛事主题组团,一场两馆:4万人体育场、专业比赛场馆、多功能赛场馆。南溪的宏伟蓝图清晰可见,未来可期。

南溪湿地公园(罗平 摄,图片来源:宜宾日报)

我们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续写美好生活新篇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燕(四川省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出版散文集《静听花语》)

配图: 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