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清明特辑】缅怀英烈遗腹子邹汝祥先生‖何允中

作者:何允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05 13:50:38 浏览次数: 【字体:

缅怀英烈遗腹子邹汝祥先生

何允中

我同汝祥先生相识于20年前,相识就一见如故,以兄弟相称。汝祥年长8岁,为兄。

他的父亲邹绍孟(慕陶),是我从小就熟悉的名字。是我父亲何煋荣向我讲述得最多的两个人之一:一个是王麟,一个就是邹绍孟。

抗战前夕,父亲在川军41军绵阳军校任专职中校教官兼中队长.邹绍孟作为师参谋长,常轮值在军校任总教官和教育长。因此,二人维系着上下关系。

“七七”全面抗战爆发,绵阳军校撤销,我的父亲被编入124师740团任副团长。此时,邹绍孟是124师参谋长,王麟是740团长,我父亲是他二人的直接下级。

80年前是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热血迸溅的年代。

1938年3月14日,台儿庄战役开始了。日军第10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直取徐州,川军二十二集团军41军、45军奉统帅部命令坚守徐州以北的滕县三日,以待部队在台儿庄集结会战。

滕县是鲁南重镇,南距徐州100公里,东南距台儿庄70公里。县城以西是国人尽知的微山湖,县城以东不远是沂蒙山区,津浦铁路从城西通过。县城雄踞山、水之间,紧紧锁住日军南进的要道。45军坚守城北山地,41军固守城垣。

3月14日战斗打响,一开始就十分激烈,日军全力以赴立体攻击,天空飞机轰炸,地下大炮坦克开路。我防守部队凭大刀手榴弹等简陋窳劣的武器和满腔热血作战。阵地尸横遍野,15日,日军攻破外围阵地,三面包围县城。16日,日军以滕县县城东门为主攻方向,从南面和东面向县城发起猛攻,数十门大炮和十余架飞机反复轰击,城墙多处垮塌,护城河被炮火填平,城内一片瓦砾,砖石乱飞,硝烟四起,烈火熊熊。守军伤亡惨重,堵塞了城门死战不退。

16日夜,在城北山地坚持作战的41军124师740团二个营奉调进入东门外的东关,接替已伤亡殆尽的122师严翊加强营,迎战17日的日军总攻。

那时,王麟是740团上校团长,我的父亲是中校副团长。

东关是城东门外的一个村寨,村寨的西面和东城墙相接,村寨三面有寨墙。740团部设在东门城门洞内,距东关阵地最前沿的寨墙约四百米。

日军从17日晨开始攻击,炮火强于头一天数倍,大地在炮声中颤抖,城墙在爆炸的烟火中晃动。东关依然是日军重点所指,寨内所有房舍尽毁,寨墙早已不复存在。日军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前面的被打退了,后面的又涌上来。到了午后,东城门洞已成坍塌之状,守军弹药告罄,几挺重机枪全部打毁,赖以生存的手榴弹所剩无几,日军坦克攻入寨内,东关前沿告急。

王麟团长没有半点犹豫,迅速点起团部的所有勤杂,大喊一声:“冲!”率先冲入弹雨增援东关。正在此时,一颗炮弹就在脚下爆炸,团部政训员胡溪清当即牺牲,团长王麟重伤:一块弹片击碎下颚,鲜血咕咕直冒,顿时不省人事。我的父亲却奇迹般地在四射的弹片中存活下来。

父亲一边指挥作战,一边命令传令兵抬起濒临气绝的团长火速返回城内总指挥部报告。41军代军长王铭章(时任122师师长)和124师师长税梯青一看情况危急,立即命令124师参谋长邹绍孟代理团长赴东关指挥作战,“参谋长!参谋长!”师长高声呼唤,可是无人应答。环顾四周,一位参谋答道:“参谋长在南城墙督战未归!”南城墙战事惨烈,密集的枪炮声清晰可闻。

团长王麟是上校,师参谋长邹绍孟也是上校,由他代替王麟指挥正好。可是战况已是千钧一发,时间紧急,连派人通知参谋长的时间也没有了!师长和王铭章代军长迅速处置,当即命令浑身烟尘、正在指挥部等候命令的副团长升任团长指挥东关残部作战。

下午,东关守军战至弹尽人绝,父亲率最后的二十余人退入城中参加巷战。东关全寨房舍被坦克碾成平地,唯有一座满身弹痕的石塔耸立在原地直至今天,成了历史的见证。

滕县东关龙泉古塔

师参谋长邹绍孟错过了入东关作战的时机,留在指挥部协助师长指挥全军。惨烈的战斗继续进行,日军攻破东城门,不断从炸开的城门洞和垮塌的城墙缺口冲入城中,双方在城中、城墙上搏杀。到五时左右,日军攻占了县城的北、东、南三面城墙,紧接着又攻占了我军最后据守的西城门。这时,只有最后北西方面还有一小段城墙还在我守军顽强固守中,眼看日军就要在城墙上对全城合围了。

城内弹药完全用尽,代军长王铭章执意殉城,但指挥部决定从最后的西北城墙突出,利用还在我军坚守中的城西火车站收集残存官兵继续作战。终于,指挥部一行人登上城墙,准备缒城。四面城墙上的日军发现了这支部队,各种火器猛烈开火,一些官兵倒在城墙上,代军长王铭章重伤,被卫士长背着缒城。邹绍孟等人在火网中从北门突出,朝西关电厂突围。可是,密集的弹雨追上了他们,指挥部最后残存的人员几乎都阵亡在这里了。倒在这里的除代军长王铭章外,还有122师少将参谋长赵渭宾、124师参谋长邹绍孟,还有作战处长,政训处长等。

后来,王铭章的尸体被统帅部下令盗回。余下的人,包括邹绍孟的尸骨,以及城内外三千余将士的尸骨,留在了鲁南大地上。

这就是我从小就根植在我脑海里的故事。

师参谋长邹绍孟,字慕陶,四川荣县乐德乡人,189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读于私塾,24岁考入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多年在川军29军田颂尧部任职,1925年任少校参谋,1928年任中校营长,1934年任中校参谋主任,1935年任41军124师上校参谋长。

这位师参谋长的成长过程,正是中华民族最艰难困苦的年代。他历见了由于国家积弱,西方列强凌辱中华民族的斑斑血泪,从而历练出振兴中华现代精神,以及传承数千年的爱国主义思想,它们成了这位年纪稍偏大的上校参谋长脑海中根深蒂固的精神支柱。

“七七”事变发生了,参谋长留下一份遗书请缨抗战,离开了妻儿随二十二集团军北出剑门,顶着寒风,渡过波涛汹涌的山西风陵渡,进入第二战区参加晋东娘子关战役。太原会战失败后,伤亡惨重的二十二集团军东调山东第五战区,邹绍孟作为集团军先遣人员,随总司令邓锡侯、孙震及师长税梯青等赴徐州谒见战区长官李宗仁,又北上济南谒见战区副长官韩复榘。从济南回来,路过曲阜时,不忘以虔诚之心参拜孔庙,在这位千古圣人面前如痴如醉重温教诲,民族气节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沐浴中高度升华,并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

邹绍孟参谋长在孔庙留影

孔庙中敬仰崇拜,为邹绍孟的一曲千古绝唱奠定了基础。

二十二集团军两个军,在太原会战中减员近半。1938年春节前东调鲁南,进驻滕县,45军部署在县城北沿山地,41军驻守县城及周边。两军一边展开游击战,一边同南进的日军对峙。

过完春节,日军在济南、曲阜等地集结了以第10师团为主力的重兵,从北向南对滕县的守兵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到了3月初,日军不断聚集军火重兵,向南发起大举进攻的趋势已十分明显。这时,参谋长接到了一封家书。这封来自四川乐山由参谋长泰山大人的手笔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现在已无可考,但至少有一点是报忧:参谋长留守在岳父大人那里的大儿子学习不认真,让全家忧心忡忡。

大战就要开始了,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力量对比预示着将是千万人血洒疆场。马革裹尸,邹绍孟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征人也有家,身为征人的人父更有浓烈的亲情。想着刚收到这封令人忧心忡忡的家信,他提起了笔,如堂前谆谆教子,写出了回信:

邹绍孟参谋长手书,右图是信封正面,右下是41军驻成都办事处主任杨光明写跋。

宁儿如晤:

日前接得汝外祖父手谕,藉悉汝去岁下学期成绩甚坏,名列丙等。想汝天资不甚坏,只要稍微勤奋,最优等虽不可得,优等谅必可能。今竟名列丙等,真使我增加无限忧思。回想汝前次来函云,准定受外祖父母教训,不再贪耍,勤奋读书,与乎因功课甚多,正准备试验,均是一派假话,益令我愈觉忧气。幼时均一味说诳,长成亦必无成就,对国家社会无补,国家何须有此国民,家庭何须有此子弟!望汝凡事立志向上,存极甚竞争心,不可一味贪玩,不温习功课,以至每事均落人后,不知羞奋。因我身属军人,刻在前线抗战,万一不幸以身殉,完成我军人天职,则今后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民族,责任端在汝,而是否能肩此重任,则视汝等幼时之修养造诣如何为断。望汝细味此旨,不晓处请汝外祖父与汝解说。牢记勿忘。见函后汝之思想如何,及汝外祖父家老幼情形如何,与汝今年入校经过,统盼函报。手此顺询。

近好

父 孟手示

民国二七年三月十一日

山东滕县军次

邹绍孟和长子汝宁、警卫合影(后站立者)

6天后,他随着代军长王铭章在孤城中洒尽满腔热血上演了最后一幕。这时,这封家书还没有到达乐山五通桥岳父家。这封家书成了师参谋长的绝笔。

邹绍孟这封家书充满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却又绽放着晶莹剔透的爱国主义光芒。这封信在成都报纸上刊出后,川中若干青年学生和爱国人士纷纷向报社索要。41军驻绵阳留守处把这封家书翻拍成五千份照片分发。不少青年为这封家书所激励,怀中揣着照片走上了热血纷飞的抗日战场。

这年4月12日,就在邹绍孟阵亡后不到一个月,他的一个儿子出生了,这位从未见过父亲的儿子取名汝祥。

邹汝祥的人生成长,伴随着多灾多难的年代。众所周知的历史性原因,国民党将领后代的阴影就像一顶看不见又看得见的帽子罩在他的头上。但是,父亲的几张遗照和那封寻常又不寻常的家书,是他永远的精神支柱。

家书中所言“幼时均一味说诳,长成亦必无成就,对国家社会无补。国家何须有此国民,家庭何须有此子弟?”对他来说刻骨铭心,随时朗朗上口,鞭策着那颗少年的心。

终于,刻苦攻读高中毕业,他考上成都工学院(现四川大学),毕业后就职四川轻工研究所。

改革开放的年代来临了,人们禁锢的思想开始了对历史真相的探索。汝祥心中压抑了多年的种子绽放了:他要为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英烈立一座纪念碑,立碑的地点选在滕县(现滕州市),碑以纪念滕县保卫战为主题。毕竟,他父亲满腔的热血洒在那里,父亲的忠魂在那里飘荡。但是,更深的隐喻在于,这块碑无论在哪里,都是为了让后人铭记那些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的先辈,以及所有为了抗日战争胜利而作出贡献的人们。

汝祥设计了纪念碑的样板,取名英烈墙。拟以花岗岩为材质,正面为英雄浮雕,背面为参战英烈名录。

为进一步落实这一夙愿,王汝祥来到滕州同市民政局局长和纪念馆长商谈,承诺自己出资50万元,不花滕州一分钱,只希望滕州市纪念馆里划出一块能容下英烈墙的土地,让英烈们能堂堂正正地站立在自己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地方。

为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汝祥决定把这一方案通过媒体和自己不懈地宣传向社会公布。他说:“建立纪念碑的事,不是我个人的事,我希望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建碑的经费由我负责,但我希望支持这一倡议的人,哪怕是捐上一元钱,也是一片心意。让这件事成为社会的共同事业。”

成都市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下的小广场成了宣传这一倡议的地方。

汝祥亲手制作了十块展板,在展板中以文、照介绍抗日战争、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和滕县保卫战,介绍川军将士在抗日战争和滕县保卫战中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惨烈战斗场面。

邹汝祥在川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安放的展板

2019年3月17日一大早,汝祥约着我和志愿者们来到川军纪念碑前安放展览板,同时,在展板下面放了一块6米长的白布,上面写有“支持建立滕县抗日保卫战英烈纪念碑签名”。很快,展板前面人头攒动,人来人往,汝祥和志愿者们忙忙碌碌在人群中散发传单和作讲解。签名的白布很快就落满了人名,令人感动的是,有坐着轮椅的人签名,还有小学生趴在白布上公公正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纪念碑前支持建英烈墙签名的人们

有的人当场表示要捐款,汝祥反复强调:“现在只签名,不收款。收款的时间要等到我的50万元打入一个公开的账号、大家能亲眼看到后才开始。”一位女士坚持要预先捐出一千元,她说:“请先收下这点钱,因为到时候我不一定有机会再来捐上这笔钱了。”看到这位妇女恳切的目光,汝祥收下了这一千元,记下了这位妇女的姓名,相互留下电话。回过头来汝祥把钱交到我的手中:“这笔钱先由你保管,待我的账号建立了再入账。”

当天的展览一直到晚十时左右,天早已黑尽,还有人凭着路灯在观看。因为有的展板字体小,观者几乎是鼻尖紧靠着展板在观看。这个场景令汝祥极为感动,他说:“只要还有一个人在看,我们就不收摊。”

这样的展出共进行了三次,除此之外还有当年的9月3日,第二年的3月17日。第一次之后,又对展板和悬挂方式进行了改进,让展板悬挂得更稳当。第三次又增加视频方式:汝祥把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制成光碟,在汽车的后厢中放上一台大屏幕电视机,打开汽车后门播放。

宣传的效果非常好,汝祥看着一叠叠发出去的传单和围观者众的场面由衷地感到欣慰。

收集参战英烈名单颇费周折。

由于历史的原因,参战者的姓名多已散失,或者已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和档案管理部门。为此,汝祥设计出一套收集路线图。

首先,汝祥到了南京第二国家历史档案馆,办好入馆借阅手续,有意同工作人员攀谈起来,聊起缘由,以获得同情和支持。他说:“我不是为我的父亲来查找资料,我的父亲的资料是完备和准确的,他既为国民政府授予烈士称号,也为今天共和国民政部追赠为革命烈士。我来查找资料是为搜寻当年一起参加滕县战役上万的川军将士,我来查找他们的英名,无论牺牲了的还是没有牺牲的。在战场牺牲了的是烈士,是英雄,没有牺牲的,也是英雄。”

果然,汝祥的言谈打动了管理者,在查阅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的方便和支持。

在第二档案馆共查找到二千余英烈名字。

从南京回来,他把英烈名单整理成册,书名《抗日战争滕县保卫战英烈名册》,封面落款“邹汝祥叩首敬录”。另在扉页中写道:

写在英烈名册前的几句

此名册为抗日战争滕县保卫战英烈名册,虽含牺牲将士,但并非阵亡人员名册。因为我们纪念滕县保卫战这伟大悲壮的历史事件,凡参加此保卫战者,死去是烈士,幸生是英雄。这一历史事件的参与者都应该受崇敬,都应该纪念。

英烈名字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成都市档案馆之档案资料及亲历者回忆录……

现查找到两千余名,但不及阵亡将士人数的60%,参战将士人数的20%。我将竭力继续查找,补充此名册。为在英烈鲜血溅洒之地——滕县建立英烈墙铭刻他们的名字,告慰英灵。

凡弘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缅怀英烈之目的用此名册,本人均十分乐意。并向作为者致以敬意。

邹汝祥 顿首

2009年3月17日于四川成都

落款日期3月17日,英雄阵亡日,为的是永不磨灭记忆。

邹汝祥发誓要搜索完凡是可能有英烈名字的地方,找过了成都市区内的相关部门,又约上我开始在成都周边的县市档案馆(室)等部门查找。我们出去,都由我开他那辆北京现代车,他说我驾驶技术好一些。绵阳、德阳是重点,因为这里曾是二十二集团军的防区和驻扎地。

查完了绵阳、德阳、三台、江油等地,他又去了台湾,第一次是以旅游的名义(当时只能以这种方式)踏点和找门路。在台湾受到东森电视台关注和支持,计划回来后约上朋友第二次到台湾全力展开工作。

也有一次让他大为恼怒的事。在川北,汝祥找到了相关部门,说明来意,希望得到帮助和支持。没想到这位姑娘却一脸冰霜:“你们到县里去,我们这里不管这件事。”汝祥反复说明我们是刚从县里来的。但是,依然无法扭转局面。

汝祥脸上的肌肉抽搐起来,勃然大怒:“你有什么了不起!我也是中共党员,这不是哪个党的事,这是民族的事。我走过了许多地方,包括国家档案馆,都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人!”终于,几天后,一份名单从这单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我们手中。

英烈的名字在逐渐增加。

2010年7月中旬,邹汝祥来电话约我一同到省档案馆查阅资料,再次在省档案馆查找滕县英烈名单。我电话联络档案馆管理员,恰好此时管理员因产假休息不在班,于是约好7月20日后在档案馆的史志资料室查阅。

可是,汝祥回电说,他已定好于7月20日(即周一)赴荣县,与教育局讨论捐赠希望小学事宜,既然这项约定在先,去省档案馆的事,只好顺延。汝祥在电话中语气讷然,颇多遗憾。

我等待着,等待二三天后他返回成都。

没想到,等来的是噩耗。

7月21日上午,我正驾车在高速路上,手机响了:汝祥的表兄胡蜀平打来电话,说汝祥出事了!我顿时如惊雷轰顶,四肢发软,连忙说:“胡兄,稍等等!我把车停在路边再说!”

原来汝祥在自驾车去荣县途中发生车祸,轿车起火燃烧,汝祥竟未能从车中脱险出来。

和我同样惊愕和悲痛的,还有抗战军人及后人联谊会的全体同仁,大家相约前往邹家悼念,送别。

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心中仍然是挥之不去的影子。那古稀之年的巍巍白发,那在滕县抗战纪念日向围观群众宣讲的声音,那号召市民为支持在滕县建立英烈墙和签名布,那制作、张挂纪念抗战胜利的版、画和文字时颤抖的手,甚至还有那因我失误而受到他那如兄长般呵斥的声音。这些,挥之不去,反复在心中萦绕,我则似乎总是等待着他,就像他同往常一样,驾车出去收集资料了,过几天就要回来。

然而,事实又是如此残酷。每每想到汝祥,我又要想到80多年前惨烈的滕县保卫战,想到那连天的炮火、那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滕州市和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时从房宅地基中挖掘出来的屡屡白骨。

父子英烈,忠义二代。我又每每这样想。

1984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邹绍孟革命烈士称号。

2015年8月24日,邹绍孟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8月5日,在台儿庄古城忠烈祠中,首批供奉了邹绍孟将军等八位在台儿庄战役中殉国的国民革命军将军。

邹汝祥夫妇和两儿子向建川博物馆赠送父亲家书(照片左侧为本文作者作为历史见证在场)

修改于2023年7月

何允中,1944年3月生于四川省仁寿县,1967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退休于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后代联工委常务委员,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其父何煋荣为起义将领、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1981年因病去世。

长期从事川军抗战史研究。出版有120万字长篇纪实文学《抗日战争中的川军(上下集)》(201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撰稿人,与四川电视台合作完成2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国仗·川军抗战实录》(获2014年四川省精神文明奖)。在四川省图书馆巴蜀讲坛主讲川军抗战系列讲座6讲,在大专院校、中小学及有关部门讲座20余次,发表有关抗战内容的作品百万字以上。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何允中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