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宾馆服务员眼中的毛泽东

来源:方志江苏 发布时间:2024-02-16 18:23:48 浏览次数: 【字体:

宾馆服务员眼中的毛泽东

口述/朱源生 陆阿胖 张英华

整理/陶克华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两次到过无锡,都是住在小箕山招待所(现名锦园宾馆)。我们有幸参加了接待毛主席的生活服务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仅7天),却使我们终生难忘,这是我们一生中所接受的最光荣的工作任务之一。在生活服务工作中,我们耳闻目睹了伟大领袖在生活上的一些琐事,看似平凡,却使我们深受感动、教育。

1954年3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无锡(侯波 摄)

1961年12月上旬的一天,太湖饭店接到市委关于准备接待中央首长的指示。市委要求将小箕山招待所的一号房和二号房作为接待用房,在3天内做好全部接待准备工作,同时强调不用现有的沙发床,而是专门制作一张大尺寸的木板床,还要设法借一套记载无锡历史的《金匮县志》……

虽然,市委的指示并没有讲明要来的中央首长是谁,但是,从市委指示中的具体要求来看,要来的中央首长很可能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要来了!大家又惊又喜,这可是多年来我们每一个接待工作人员内心一直盼望的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接待了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同志,但是还从来没有接待过毛主席。我们一直在盼望着毛主席能到我们这里来住一住。尽管大家十分激动,但是因为有工作纪律,谁也不说穿,都是心照不宣,认真进行紧张的准备。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总算先后顺利通过了市公安局、市委常委会的专门检查。

12月12日夜,省公安厅厅长洪沛霖专程赶到无锡,亲自来作最后的检查。他告诉我们,要来的中央首长就是毛主席。他检查后又提出若干改进意见,例如毛主席用的床一定要结实、牢固,外床沿要比里床沿高出几公分,沙发椅也要加高,要尽可能适应毛主席的生活习惯。

第二天,因其他无关人员已全部撤出一、二号房,洪厅长就亲自动手和我们一起做准备工作。当天下午,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等人先行到达小箕山。根据他们的意见,洪厅长又带着我们把那张硬板床从二号房抬到一号房,并撤下我们已准备的绸缎被面的被子,换上他们自己带来的已洗得褪了色的毛巾被。等我们抱着绸面被子走出卧室时,蓦然发现会客室的大沙发里坐着一位身材魁伟、仪态慈祥的长者。他满面红光,一边吸烟,一边在向我们微笑——啊,毛主席!我们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毛主席,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同志们中不知是谁说了声:“茶水炉还没有生火呢。”于是大家就立即赶去生火烧水,为毛主席沏茶……

在毛主席带来的行李中,除了一个铺盖卷外,其他全是书籍和文件,其中有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有古今中外的图书。毛主席的卫士按照毛主席的习惯,靠床里头几乎一半地方都堆放了书。此外,桌上、凳上、沙发旁的茶几上……也都摆满了书籍、文件,以便毛主席随时翻阅。就是在卫生间里,也根据毛主席的习惯,摆了一张小茶几,上面也放了几本书,其中包括我们通过市文化局借来的《金匮县志》。

毛主席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还仍然这样爱读书,这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读书既是他的一项工作,又是他的一种休息,已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毛主席在锡期间,白天听取华东局、江苏和安徽省委及苏南几个地、市委领导同志的汇报,晚上就读书、批阅文件。每天凌晨三四点钟,毛主席的卧室里仍亮着灯光,他还在工作。有一天下雨,毛主席醒来后,就倚在床上整整看了一天的书和文件,连晚饭都忘了吃。到半夜时,我们值班的同志听得招呼电铃声,走近毛主席卧室一看,他老人家倚床睡着了,手中还拿着一本书。床边桌上摆着我们送去的晚饭,原样没动。电铃是卫士长按的,他要我们那位值班的同志帮忙,一起为正在熟睡的毛主席换睡衣,以便让他更好休息。

平常,毛主席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这一夜睡了八个小时。毛主席的保健医生、护士和卫士们都高兴极了。我们也是这样,把毛主席休息得好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为了不影响毛主席休息,我们每天总是在半夜后才去花园整修花木、擦洗路灯和打扫卫生。负责为毛主席送茶水的同志还特地换了一双新布鞋,并拆去了刚钉上的鞋掌,以免走路发出响声打扰毛主席的工作和休息。

1961年是毛主席向全党倡导调查研究之年。毛主席在无锡时注意从各种渠道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他把一些地方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请到小箕山来,听取他们的情况汇报,同他们一起商量克服经济困难的办法。

同时,毛主席在小箕山还批阅了不少报告及人民来信,并抽空阅读《金匮县志》和《无锡日报》。在毛主席的身边有两名江苏籍的卫士,毛主席让他们先后回家探亲,要求他们顺便在家乡作调查研究,带回第一手资料。

无锡的太湖风光闻名遐迩,紧邻梅园的小箕山,更似镶嵌在烟波浩淼的太湖之中的一颗明珠,岛上长满了终年常绿、青翠欲滴的香樟、绿竹、雪松和扁柏,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可是,毛主席两次住在小箕山时,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从未去游览过这山清水秀的太湖风光。

有一次,毛主席提出要在太湖中游泳。我们早已读过毛主席充满革命豪情的《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体现出毛主席“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伟大气概,也表现出毛主席“今日得宽余”的愉悦心情。我们也衷心希望毛主席在锡期间能休息好,遗憾的是因水温太低,无法满足他老人家的愿望。

为了让毛主席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尽可能休息好,市委在太湖饭店小礼堂组织了两次小型文艺晚会。在晚会上,毛主席高兴地看了省歌舞团、市锡剧团的演出,并招呼一些演员坐到自己旁边,同他们亲切交谈,鼓励他们多到基层为群众演出。

更使我们忘不了的是毛主席艰苦朴素的生活和平易近人的作风。

我们一位同志在为毛主席洗衣服时,发现毛主席的衬衣、睡衣都已打过补丁,还有一位同志在为毛主席的中山装缝纽扣时,发现这件外衣口袋处也已织补过。我们的同志感动得热泪盈眶,想不到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领袖竟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毛主席的饮食更简单,一天吃两顿饭,从不要水果和点心。每餐总是三菜一汤,以他常年爱吃的辣椒、豆豉等熟菜为主。

人民解放军驻锡部队首长听说毛主席来了,曾专门派人为毛主席送来一头猪,于是,我们几次提议为毛主席加菜以改善伙食,毛主席都没有同意。我们请厨师为毛主席做了一个无锡名菜——酱排骨,他也没有尝一块。记得他老人家当时说,现在是经济困难时期,领导干部要带头和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共渡难关。毛主席吃的饭也不是全部用大米煮的,里面掺和了小米,我们称它为“两米饭”。也许是他老人家永远忘不了在延安时期的生活吧。

毛主席最使我们感到平易可亲的还有,他让卫士回家探亲时,特地关照生活秘书要为探亲的卫士准备一件棉大衣,以作路途御寒之用。有一名卫士在做毛主席一行离锡准备工作时,写了几张有“随身携带”字样的标签,准备贴在行李箱上。毛主席发现那卫士把“随”字写错了,就亲自写了一个大大的“随”字,并耐心地一笔一划地教那名卫士学会了“随”字的写法。

此时的毛主席就像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者和老师。看到这动人的情景,我们的眼睛都湿润了。

毛主席对我们也很关心,第一次见面时,亲切地询问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和籍贯,离锡时还把我们召集来向我们表示谢意。当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欢迎毛主席再来时,他高兴地说,我还来!

是的,我们一直在盼望着毛主席再到无锡来。我们的一位同志至今还保存着那双因接待毛主席而拆去了鞋掌的新布鞋,一直留作纪念,舍不得穿,并曾一心想着等毛主席再来时才穿呢!

(陶克华根据朱源生、陆阿胖、张英华回忆整理)

来源:方志江苏(据无锡史志、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口述:朱源生 陆阿胖 张英华

整理:陶克华

来源: 方志江苏
终审:何谐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