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忆儿时过年‖吉祥

作者:吉 祥 来源:行脚成都 发布时间:2024-02-07 16:19:01 浏览次数: 【字体:

忆儿时过年

吉 祥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但现在对年的期盼好像没有小时候那么浓烈。

我小时候是70 年代,那时候物资非常匮乏,什么都是凭票定量供应的。

连每个人吃的口粮也是每月定量供应的,除了米面,还会搭配红薯。那时候我们都特别不喜欢吃红薯,所以,爸妈就经常吃这种粗粮,把细粮留给我们三个小孩吃。

记得那时候,家里的户口本里随时都夹着五张纸(每个人一张纸),纸上分成了很多的小格子,每个小格子上都按顺序印有阿拉伯数字。买东西的时候,光有钱是不行的,还必须有那一张印有阿拉伯数字的纸才行。平时那张纸消耗得少,一到年关,那纸就嗖嗖地变没了。

快过年时,父母每天都会派我们三兄妹去粮站看是否有新的公告贴出来。我那时候是文盲,我哥识字多,他能看懂公告上写的内容:多少号票什么时候供应什么,一张票小孩的供应多少,成人的供应多少——然后,赶快回家,告诉父母和左邻右舍的人。大家立马把那张纸拿出来,用剪刀把印有那个数字的小纸剪下来,准备好钱,等供应的那一天,就早早地去排队买东西。

那时候的年,从号票加大供应的时候就开始了。

因为父母工作忙,年货一般都是我哥带着我们买回来了。我记得我买过肉,板油,糯米,花生,胡豆,瓜子,芝麻,核桃----,那时候粮站和肉店的工作人员是最拽的人,他们能决定你买到的是好货还是歪货。所以,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的愿望就是长大了,当售货员去卖肉,这样我们家就可以买到最肥的猪肉了。为什么要买最肥的猪肉呢?因为那时候大家肚里都缺油水,并且过年了,也需要用猪油做汤圆芯子。虽然我们家是河南人,但我妈还是被部分“川化”了。

我妈做的汤圆芯子一般是红糖白糖里面有黑芝麻和花生、核桃,特别香。做好以后,会把它藏起来,怕我们偷吃。但不管她藏到哪里,我都能把它找出来,但每次不敢偷吃得太多,怕挨打。

除了腊肉香肠,最早准备的年货应该是汤圆粉了。等我们把糯米买回来,我妈就开始浸泡,然后拿到厂附近的粮食仓库里用机器打粉。年底,等着打粉的人很多,经常要排到晚上才打完。然后就赶快晾晒。成都冬天缺太阳,若晒不干,汤圆粉就会发红吃起来有酸味,不过,我喜欢吃这种用晒不干的糯米粉包的汤圆,外面酸,里面甜,主要是红的,好看。有时候,芯子不够,就单纯用糯米粉做那种“kaka”汤圆,“kaka”表示小的意思,不知道是哪个字。这种汤圆因为没馅,灵魂就在汤里面了,醪糟和糖就是它的灵魂,也非常好吃。

炒花生,胡豆,瓜子一般要等到快过年的前几天才开始,这个一般由我妈操作。找别人借来沙子,粗沙炒花生,胡豆,细沙炒瓜子。我们就守在灶台边上,从滚烫的沙子里抓花生,瓜子吃,胡豆没炒熟是很难吃的。我妈边炒,边笑吟吟地看着我们吃。我妈特别聪明,能掌握好火候,炒出来的东西又脆又香。

一般到二九三十的时候,我妈还要按照河南老家的风俗,炸各种各样的圆子,什么萝卜丝圆子,红薯圆子,南瓜圆子什么的。然后,由我拿部分给蒋妈,给蒋妈拜年。

我们家的大年三十一般是这样度过的:早上吃汤圆,中午吃熬菜,晚上吃饺子。吃汤圆是四川的风俗,熬菜和饺子就是老家的风俗了。小时候,我是不喜欢吃饺子的,主要是觉得那里面的菜比肉多,因为我喜欢吃肉。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学习的那一年,经常跟年龄相仿的医生聊小时候的事,我说自己小时候肉没吃够,有一个医生说:他小时候饭都没吃饱过,更不要说肉了——顿时觉得自己生在四川好幸福。

那时候没有电视机,连收音机都很少。吃完饺子,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花生胡豆,瓜子,边听我爸我妈总结我们三个小孩在这一年里哪些地方乖,哪些地方不乖,以后要怎么改进。最后,就到了一年中最期盼的时刻:发我们少年儿童的“年薪”了。

我记得开始时是一毛钱,后来是两毛钱。哪一年涨到一块钱的,我忘了。那时的一毛钱可以说是“巨款”哦,可以买几个卤兔头了。

那时候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我妈就把头几天加班加点给我们准备好的新衣服放在床边,大年初一早上吃完汤圆,我们就穿着新衣服,走到大街上去和别人比谁的衣服更好看。

我还能清晰地记起自己当年穿着新衣服,拿着压岁钱逛街的情景。

右手紧紧的捏着那一毛钱,然后把手藏在裤包里,走路的时候只甩左手,右手是不轻易拿出来的。

我比较狡猾,看到街上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缠着让我妈我爸出钱买。我姐就不是,她看上什么就自己买,结果,她的一毛钱还没过完年就用完了,我的还可以用很长时间。

那时候空气里都充满着火炮的味道,冷不丁谁就会在你的脚边扔一个甩炮,把你吓得半死。

其实我是不喜欢放火炮的,除了胆小,还因为当医生以后,经常看到有小孩或成人被火炮炸得眼瞎,震得耳聋的。不准放火炮以后,过年值班就再也没遇到这些急诊了。

我们家真正的像四川人一样,做一大桌子菜,肉敞开吃,一般都是初二中午,因为那天,我们家在四川唯一的亲戚要来。那是我爸爸的一个远房侄子,他在成都空军司令部工作,每次他来的时候,会给我们带糖果,压缩饼干,午餐肉,红烧肉罐头什么的,所以盼着他来也是我们过年的期盼之一。他来了,我妈就会狠狠地露一手,把她会做的河南菜,四川菜,自己创新的四川河南混合菜都做出来。我妈死劲地做,我们就狠劲地吃,大人们也不管我们是不是吃多了。记得有一次,我吃撑了想下楼去玩,当时我们家住二楼,我走到楼梯口竟然胃撑得让脚迈下不了——只好又挪步回来,躺在床上等着食物慢慢消化。

我上医学院以后,才听说我们学校有一个师哥,在毛主席生日那天,学校会餐的时候,吃多撑死了。知道吃多了会胃穿孔,胃穿孔了就会死人!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庆幸,当初我还没被撑死。

回忆儿时过年的情景,就忍不住想感叹: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人们都丰衣足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新衣服你想什么时候穿就什么时候穿,不用非要到等到过年了!所以,人们对年的期盼也没有以前那么浓烈了。

来源:行脚成都

作者:吉 祥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行脚成都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