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当时时代的铺路石‖陈元昌

作者:陈元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05 14:08:35 浏览次数: 【字体:

当时时代的铺路石

陈元昌

2022年12月26日,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简称“成昆铁路复线”)峨眉至冕宁段正式通车,标志着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通车运营。这让我想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父辈们参与成昆铁路建设抢运物资的画面。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开通运行,动车行驶在四川省凉山州越西火车站(刘国兴 摄,图片来源:光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笔者父亲在四川省乐山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工作。父亲一生最大贡献就是全程参加了成昆铁路建设。父亲两次从乐山被派到彭山青龙场火车货运转运站,负责成昆铁路物资转运。几年后又被调到眉山汽车站。眉山汽车站作为援建铁路大站,父亲的工作是汽车货运调度。

为保证成昆铁路物资及时运输,乐山汽车运输公司的11车队(驻地乐山)、13车队(驻地峨眉九里)、12车队(驻地五通桥)的车辆全部投用;成都公司抽调部分车辆和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二公司合计约四百人带车承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运输实行双班制,沿途在眉山、夹江、峨眉、龙池、峨边、金口河等建立食宿站,确保驾驶员随到随吃。在峨眉鞠槽设立汽车维修点,保证昼夜随到随修。父亲夜以继日工作,吃饭就在装卸队食堂搭伙,晚上就睡在办公室旁的值班室,确保驾驶员办理相关运输手续。

当时只有马力小跑得慢的小道奇和解放牌汽车,沿途道路弯多坡陡,途经最危险乐西公路的蓑衣岭,一边是陡峭绝壁,一边是悬崖深渊,稍不留神就会车毁人亡。

参与运输成昆铁路货物的驾驶员,大多数是从部队转业的,他们哼着“工人阶级硬骨头”的革命歌曲,投身到国家轰轰烈烈的成昆铁路建设中,满腔热血倾注在蜿蜒的公路上。没有人甘愿落后,也没有人留恋“老婆孩子热炕头”。

修筑成昆铁路(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运输高峰期每天有上百车次,驾驶员日夜兼程,排队装货,争先恐后,任劳任怨,参与运输车辆实行小组联动互相帮扶,一般六辆车为一组,前后照应结伴而行。“树标兵,夺红旗”,好一幅你追我赶、如火如荼的感人画卷。晚上驾驶员住食宿站,睡前开班组会。我常去宿舍,听他们讲趣闻轶事。“不怕翻下蓑衣岭,不怕跌下羊子岩”,这句豪言壮语,让我记忆犹新。

父亲根据各个建设工地需求及库存现状,调度安排运输,做好驾驶员的思想工作,确保一线施工不掉料,仓库不积压。每天夜里10时,他要向乐山公司电话汇报运输进度。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源源不断地将一车车枕木、钢轨、钢材、水泥等,及时地运往眉山、峨眉、金口河、甘洛、乌斯河、西昌、攀枝花等地,保障了工地施工的物资供应。

在眉山车站,几乎每天我都把饭送到父亲办公室,常常见到几位师傅围在父亲身旁等着办运单。父亲不急着吃饭,他要先为驾驶员和业务员办理完业务,饭菜冷了就用开水泡一下。只见他每次吃饭,总是三下两下,几分钟就吃完。若在吃饭时有人来办事,他马上放下碗筷投入工作。

一次,父亲端上泡了开水的饭菜刚吃两口,13队的杨师傅走进办公室,见父亲马上又要放下碗,忙挡着他说:“别着急,小心噎着!吃饭不误工的,吃完饭再工作嘛,你也别忙坏了身体。”父亲摆摆手,咽下口中食物,喘了一口气说:“我这里快一点,就不会耽误你们,你们在路上就可以不着急。开车要小心,注意安全哟!”边说边戴上老花镜忙着开票。

少不更事的我常抱怨父亲“你这样积极为啥”?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成昆铁路是关系国家千秋大业的大事,公司信得过我才委以重任。做人要有良心,要对得起党和国家。虽然我工作忙一点,但比起一线的铁道兵、驾驶员、搬运工,他们更辛苦,随时还有生命危险。”

2021年10月,央视一套反复播放《坐着高铁看中国――行走成昆线》:如今行驶在此路上的慢火车,就是最受大凉山彝族同胞欢迎的“公交车”。看到电视荧屏上彝族同胞发自内心的笑容,父辈的辛劳得到回报。当人们缅怀成昆铁路建设者的丰功伟绩时,怎能忘记曾参与物资转运任务的乐山地区汽车运输大军。他们,就是那个时代最美的劳动者。他们,就像成昆线上一颗颗铺路石,默默无闻地承受压力,不屈不挠,最终定格为令后世仰望的丰碑。

图片来源:成昆铁路

我们要沿着老一辈建设者的足迹,当好时代的铺路石,学习和弘扬不怕苦、不怕累,讲奉献的精神,让时代的列车一直向前!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元昌(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乐山市市中区作家协会、峨眉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经济日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四川政协报》《企业家日报》《四川文旅》《方志四川》《四川散文》《西部散文》《东坡文学》《乐山日报》《三江都市报》《沫水》《三江潮》《嘉廉话》《嘉州文史》《峨眉山月》等报刊及新媒体平台)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