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16:55:23

【人物访谈】忆峥嵘岁月 抒家国情怀

作者: 罗晓庆 来源: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关爱明天》杂志记者 发布时间:2019-08-08 18:05:48 浏览次数: 【字体:


98533cfed2b74664b4788f9871c611b8.png


忆峥嵘岁月 抒家国情怀

——84岁老战士张世权访谈散记

 

罗晓庆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关爱明天》杂志记者

 

    头戴军帽,身着军装,胸口佩戴着数枚徽章,有1953年获得的三等功纪念章,银制的写着朝鲜文的,是朝鲜祖国和平统一纪念章,还有建党90周年老战士纪念章,各式勋章代表的是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经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这是抗美援朝老战士——张世权一贯的衣着打扮,无论是在家乡双流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做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还是在过去国企川棉厂一间仓库里自办的“社区假期学校”给社区孩子们讲课。

    老迈瘦削,皱纹深深,一辆上世纪70年代出产的自行车常伴他身“40年前买的,江苏生产的,质量好得很”,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彰显了旧中国苦难岁月在84岁高龄的张老身上留下的痕迹。

 

不忘最可爱的人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您作为经历了建国前后的老战士,时时不能忘怀的是什么?”记者问道。

    张老虽已耄耋之年,但仍耳清目明,言谈间透露着老战士的坚毅和情怀。“最可爱的人——那些前仆后继血染在战场上的战友们,他们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人和事。原来做梦都没想过的,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道路能这么宽,路面这么平整,社会发展这么好,是无数战士们的鲜血铺就的幸福路,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走在双流城区东升地铁站附近的一个街头转角处,张老指着一栋楼说,“看这个地方,曾经一天枪决了108个人,有恶霸地主、犯罪人员,还有国民党顽固派敌对分子……”一晃,几十年匆匆而过,这里变成了繁忙的街道,夏风拂来,在张老深深回忆的眼神中,好像是告别战争血染岁月的挥手。

    “你知道吗?在双流区烈士陵园里,有40座没有名字、没有生平、没有照片的烈士墓碑。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这段历史。我给你讲讲。这是我 14 岁时亲身经历过的。”张世权是土生土长的双流人,1935年生于双流区黄水镇,1950年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部队。1956 年转业后先后在成都、温江、双流工作,1996年退休。

 

传递口头情报的苦难孩子

    张老很健谈,打开话匣子后便给记者讲述起解放前后发生的故事:1949年6月,为迎接成都解放,中共牧马山地下党负责人李守一、赵定龙,组织牧马山地下武工队,发动人民群众同国民党政权进行地下斗争。赵定龙是个川大学生,为了革命工作,提前回到老家做地下工作。通过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发动穷苦群众“吃大户”,就是到地主老财家里拿米煮来吃,到富农地里讨来苕菜吃。当时的宣传口号是,“穷人不要焦不要愁,好日子在后头”,“听共产党话跟共产党走,有衣穿有饭吃有书读”等。群众中涌现出很多积极活跃分子,进一步组建胜利镇、杨公镇(现划归黄水镇)的地下武装,反对国民党旧政权。地下党还组织群众反抗国民党“拉壮丁”的斗争,当时人民群众就高喊“为国民党出力卖命当炮灰”,坚决反抗甚至敢围攻国民党军官不许带人走。我当时才不到14岁,家里很穷,六姊妹,从小就是到处跑,找能吃的东西,牧马山都跑遍了,小路大路沟渠都熟得很。看到我们穿得破破烂烂,挑着折耳根、麦油菜到处卖,赵定龙还有其他地下党成员就喊住我们“小娃儿,地头有红苕根根吃,大的你们吃,小的就拿回去喂猪”,还让我们带了十多口头情报。当时不是很懂,后来经过党和人民的教育我就懂了,多数是喊地下党成员开会的代号,比如“卖红海椒的时候请老表上牧马山来挑海椒”等,这样的口头情报简单好记,完全不危险,国民党也抓不到。

    据张老回忆,地下党为了迎接解放,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老百姓逐渐就观察到国民党有大败的迹象,他们到处抢劫物资,还到处拉夫(即拉青壮年卖力挑东西),整得老百姓坐立不安,人心惶惶。

 

无名英烈的英雄故事

    有一天,地下党成员就安排我们几个小娃娃,某天某时在云华庙(现云华社区)迎接人,给来的人带路。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1军第33师的先头侦察部队,他们从华阳镇过来,穿着青布衣衫,便衣装扮。我们叫他们“黑虎队”。要往彭镇去,我们就带路,走的是干涸河流的小河沟,从一杆旗走到彭家场火烧桥就发现了敌人的阵地。

    这支敌人的部队是国民党胡宗南部李文兵团残部万余人,从成都溃败退至双流彭镇。火烧桥是敌人的前沿阵地。这个兵团利用彭家场的小街小巷古老的公共设施,建筑防御工事。双方从下午2点持续战斗到晚上10 点。一开始,敌人利用2个灰砖碉堡,与解放军对抗,还有几挺轻重机枪对我方进行扫射我军失利以后,为了给牺牲的战友报仇,我军战士大喊“冲啊杀啊”地往上冲,立时就把国民党的火焰压倒了,最后歼灭了敌人一个连,俘虏了敌人的长官。从午后一直打到深夜艰难的战斗共牺牲了 40 多名解放军。又因部队追击溃军、紧急开拔,这40多名解放军战士的遗体只得匆匆掩埋,未能留下姓名。这就是那40位无名烈士为解放双流,却在青史上未留名的事迹。在人民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到12月下旬,国民党胡宗南部在成都地区被全部消灭。双流于1949年12月26日解放。

 

不忘初心 牢记嘱托

    “您当时才14岁,跟着解放军打仗,怕吗?”记者问道。张老用洪亮的声音,坚定地回应:“我们几个小娃娃跟着解放军,一点不怕死。抗美援朝都是我虚报岁数,积极主动参加的。跟美国军正面对抗,我也不怕。毛主席有句名言,‘参军不怕死,怕死不参军’,我不怕死。即便是我2005年患癌症时,在手术台上,我也是这样跟医生说,你们来,我不怕死,如果我死了,我的遗体也捐给你们搞研究。我至今都还记得,在给解放军引路时,解放军给我2颗手榴弹,我紧握手榴弹,随时准备看到敌人就拉引线抛手榴弹以保护自己的心情。”

    晚年,张老一直居住在双流平安巷川棉厂宿舍小区老房子里,早晨六七点不到,便开始走访网吧,对青少年上网进行义务监督,暑期有一个月时间花费在开办假期学校上,时不时也会接受机关单位和学校邀请给青少年“现身说法”,讲他经历过的苦难日子和战争故事,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就是他全部的生活内容。 “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不忘初心,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他如今最大的事儿。

a1155c9e6a2442f8872ea5ff07028ce8.png84094cfae5f2439abc2b11ad8081a7c4.png


来源: 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关爱明天》杂志记者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