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16:55:23

【散文】梧桐树

作者:张宇东 来源:四川省广元中学 发布时间:2019-07-25 08:49:30 浏览次数: 【字体:

90e4b868eb5f43e7be491465a43c0302.jpg

梧桐树

张宇东

梧桐树在川北又被称为“贫下中农树”,身居穷乡僻壤却能枝繁叶茂,无人看护照料依然点缀四季,沐浴春风雨露更加生机盎然。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许多老校友回访母校,想看看母校的变化。一个个苍老的身影漫步在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下,感叹最多的就是“变化太大了,除了这些梧桐树,完全找不到老校园的痕迹”。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拄着拐杖走在队列的最后面。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校友,家在北京,专程坐飞机回来参加同学会。听他说,这行梧桐树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学校迁来此地改名为“四川省广元中学”时种下的;它们几乎与新中国同岁,是广元中学发展史的见证者。如今,母校完全换了新颜,唯有这行梧桐树还与泛黄的记忆重叠。

那一株株刚强虬劲的枝干、一簇簇浓绿繁茂的枝叶就像一张张光盘刻录下了这片土地的峥嵘岁月。黄昏时节的阳光依然红火,密密的枝叶筛下一地斑驳,苍颜老者在细碎的光影中踱步,仿佛在悠长的岁月走廊中蹒跚。

我想,这位老革命可能就是当年的一位种树人吧。当年的广元中学位于一个远离县城的荒芜山冈上,创业者种树于此,寄托着美好的期盼。《诗经》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行梧桐树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老校友抚摸着树干上的疤痕,眼眶微润,喃喃低语,似乎在与梧桐树倾诉当年的岁月。这行几乎与新中国同岁的梧桐树经历了七十年风云变幻,见证了七十年发展轨迹,记录了七十年沧桑时光。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在它们的身边留下了朗朗的书声和浅浅的脚印;如今,重回母校,听树叶沙沙细语诉说那年的故事,日渐老去的身心再次勃起青春的脉动。

老校友的话语拨动了我的心弦。深夜,我独自来到这行梧桐树下的温凉小路上漫步,数着斑驳的星光,听着桐叶的低语,记忆中的碎片在星光的抚摸下,渐渐清晰凸显。

1986年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学刚毕业的我就来到了这里。学校坐落在一片农田中,距离城县城有三四公里路,交通工具除了自行车就是一双脚,没有奢侈的汽车。校园里的房屋大多是老旧的苏式建筑和低矮的平房,青灰的颜色没有多少朝气;唯一算得上靓丽风景的就是这行梧桐树。春风来时,枝头挂满嫩黄;夏日灼时,枝叶相覆搭成绿色长廊;秋天,炫丽的金黄又妆点了梦幻的校园;冬季,霜雪来袭,梧桐仍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平凡朴实的生命总是那么旺盛坚韧。

梧桐树的东边是一块有四条300米跑道的简陋操场,操场是一大块和着碎石子的泥沙地,上面东一簇、西一团的点缀着些杂草如同癞痢头。靠墙根的一大片野草能没过膝盖,小孩子们最爱在里面捉蚂蚱、逮蟋蟀。夏秋时降一场雨,操场就成了烂泥塘;春冬季刮点燥风,操场上就卷起铺天盖地的灰沙。

操场虽然简陋,每年的秋季足球赛却雷打不动;可是每年的球赛都要与绵绵的秋雨拥抱。凉凉的秋雨下面、粘脚的烂泥塘上面,能够进行足球赛吗?正常的成年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然而学生们是不在乎这些的,只在乎球赛能否照常进行。

当萧瑟的秋雨降临时,这片泥泞的操场就成了学子们肆意欢乐的舞台,抒写青春的乐园。勇敢的男生奋力争抢着,浑身上下全是泥水,人成了泥人,足球也成了泥球。一个泥球真奔球门而来,后卫迎上去一个大脚解围,泥球却被烂泥塘咬住骤然停下;后卫一脚踢空,甩了火腿,还摔个四仰八叉,惹来一串串好听的笑声。爱干净的女生围满了操场四周,任凭男生们起大脚、甩火腿、摔跟斗而溅起的泥点洒在白净的脸上、整洁的衣服上。男生们拼搏得越狼狈,女生们欢笑得越灿烂;加油声此起彼伏,热烈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晴天里的比赛。如果哪位的球服上还有巴掌大一块球服的本色,必然会被奚落得抬不起头来,赶紧冲到泥水最多的地方,摔个跟头,打个滚,爬起来猛跑。这样的比赛,已不是比赛足球,而是比赛团结的力量、拼搏的斗志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在他们青春的躯体里奔涌的也许就是将来建设国家、振兴中华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秘诀可能就在这里萌芽了吧。

沿着这行梧桐树往南走,路的尽头曾经站立着著名的东楼。东楼之所以著名,一是因为它的老旧。东楼与广元中学同岁,是苏联时期的两层筒子楼样式,一家生火做饭,满楼道都是蜂窝煤的呛人烟味。单调的青砖外墙上留着文革时武斗的累累弹痕。听老一辈人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数百公里外的成都过来一队红卫兵小将,他们在西山架起高射机枪,隔着嘉陵江朝广元县城扫射,弹雨乱飞,于是在东楼的墙上留下了这些弹孔。后来,甘肃平武大地震,在它累累的伤痕上又重重地劈出一道纵贯东西的裂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道裂缝已有成人拳头粗,如果再来一场小震,就会齐中把东楼剖成南北两半。当年的校长每次路过东楼,都会忧心忡忡,食不甘味。在有限的财力下,为东楼量身定做了一个钢箍,钢箍有十公分宽、一指厚,三百多米长,把可能成为南北两半的东楼紧紧箍住。这个箍子在当年可算是广元建筑史上的一个创新,几十人的性命全都系于这根铁箍子,每个来到广中的人都会慕名前去观看,无不啧啧称奇。

东楼著名的另一个原因是居住在里面的五六十个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东楼成了青年教师的聚集地。工作日的白天,寂静的筒子楼里,回荡着婴儿合唱团的啼哭声;周末的夜晚,楼边昏暗的路灯下,围着一群对弈的青年。一群臭棋篓子乱斗,你抢夺兵权,我临阵倒戈,他指点迷津;嘻哈吵闹厮杀一番后,增进了友情、放松了心情,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为莘莘学子的成长奉献智慧。弈的就是个相聚的快乐,图的就是个争吵的交流,弈是为了不弈,这才是东楼人弈棋的最高境界。在那个物质生活贫乏的岁月里,小小一方弈枰,却给那群年青人无穷的快乐,成了那群年青人快速成才的助推剂。他们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共同成长,在简单的物质生活中,凭着昂扬向上、苦中寻乐的精神护着梧桐待凤栖;薪火相传,这一群居住在梧桐树边的青年教师,正是改革开放时代的护树人。

我的脑海里常常回放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隆冬时节,天空刮起了狂风,东楼人戏称这一刮就是一周的朔风为母猪风。母猪风卷起操场上数吨重的尘土扑向东教学楼。而在母猪风肆掠的路上正好横亘着东楼,于是乎东楼被浓厚的尘土裹住了不见一点颜色,只听到危楼在凛冽朔风中的摇晃声。但是另一面的东教学楼里依然窗明几净、书声琅琅。

而今已是21世纪,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年历程,祖国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学校也是焕然一新。癞痢头般的操场、危旧的东楼都走了;现代化教学大楼、标准的四百米田径场、温馨舒适的活动室,昭示着老旧的学校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行列。2008年汶川地震,八方来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捐赠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两幢综合大楼,非常及时地解决了学校急需的多种功能用房。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灾后重建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今的校园设施齐全、功能现代、绿树成荫,梧桐树的身边已多了许多名贵树木,小桥流水花园书亭点缀其间。夏秋雨来,地无泥泞,春冬风起,不见灰沙。新的生命力正在古老的校园里涌动、喷薄。

第二天,老校友的侄孙来接他回老家,此人正巧是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学生。看着眼前这位白白胖胖、红光满面的学生,我很难将他与二十多年前的那位黑瘦小子划等号。

他是广元朝天区曾家山里人,读高中时家里极度贫穷,学校免除了他的学费。朝天区是国家级贫困区,曾家山又是朝天区中最贫穷的地方。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家山里的农民为了给孩子做件新衣服,或者只是为了买点酱醋盐巴火柴,天还没亮就背着二三百斤干柴离家,需步行七八个小时才能到达广元县城;一块干硬的火烧馍和路边不要钱的山泉就是他们途中的午饭。卖了柴,又赶紧往回走。如果运气不好,当天没人买柴,素以憨厚坚韧勤劳见称的曾家山汉子,会靠着墙角默默流下愁苦的眼泪。

“没想到,你发福成了这副德性。”

“托改革开放的福,赶上了西部大开发的好时机,国家又实施精准扶贫,帮助我们创业。”

学生极力邀请我去他的企业看看。奔驰在高速公路上,沿途所见,隧道桥梁穿山越岭,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乡村公路纵横交错,种植大棚比比皆是,一座座簇新的农家小院里停满了私家车。

朝天位于川陕交界处,曾是百官朝见天子唐玄宗的地方,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交通历史博物馆。因为这里山高水险,又是北上出川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所以栈道、水道和羊肠小道等等古人能够开辟出的道路全都汇聚于此。望着那悬崖绝壁下的滔滔江水,可以推知李白的《蜀道难》还真没有多少浪漫的色彩。

现在,江对岸1956年建成的宝成铁路已改建成了西成高铁,咣当、咣当的绿皮火车被呼啸而过和谐号远远甩在了身后。江中是来来往往的游轮和小艇,宽阔平坦的立交桥在两岸崇山峻岭中蜿蜒伸展,头上还有大客机飞过。朝天这片曾经的穷山恶水又成了新时代的交通工具大展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而今已是老少咸宜的通途,成了人人都可以前来散心抒怀的浪漫之地。朝辞西安吃羊肉泡馍,暮至成都烫麻辣火锅,中途还可在则天故里来碗女皇蒸凉面。

这片天地,曾经送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还迎来了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唐玄宗;可是几千年过去了,依然摆脱不了穷乡僻壤的命运。在21世纪的今天,江山依旧是那片江山,社会却不是那样的社会,因为人民已是别样的人民。

学生的父亲与他儿子一样也是一脸富态。热情的主人早早就准备好了当地有名的豆花鱼火锅,鲜嫩的泉水鱼摆了一大桌,点缀了几盘以前过大年才能尝到的农家老腊肉,香气扑鼻,色泽诱人。他在自己的面前却放着一碗水煮冬瓜、一碟凉拌马齿苋,几乎没有触碰油荤。

“莫非生活仍然比较艰辛,要把好东西紧着客人吃?”

看见我疑惑的目光,学生笑道:“现在生活好过多了,整天大鱼大肉却得了富贵病,医生告诫我爸爸尽量少沾油荤。”

他的话让我想起20多年前的一段趣事。他的父亲为了感谢学校免除了儿子的学费,背着三百斤干柴步行来校。黑瘦如铁的身躯全被汗水裹着,高卷着裤腿,露出小腿上两坨硬梆梆的几欲爆炸的犍子肉。他就着学校食堂的肥肉片回锅肉嗨了两大碗冒尖的干饭,那风卷残云的吃相和有些夸张的犍子肉,让我们这些文弱书生想起了水泊梁山里的好汉。

在学生开办的旅游康养度假村小住了两天,巧合的是房前屋后也有许多梧桐树。“我喜欢梧桐树,我们这里叫它贫下中农树,因为它不需要精心照料,在困难的环境中仍然长得枝繁叶茂。”

他与梧桐树的确有些共性,大学毕业后先在深圳打拼,十多年前回乡创业,开了这家度假村,带着一些乡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父子俩的变化正是朝天的缩影。以前的蛮荒老林子里如今运行着现代化的滑雪场,以前孤独流淌的深山溪流而今成了八方来客避暑的水磨沟,以前只能腐烂的山核桃现在华丽转身为游人争相购买的核桃饼……

“不过十多年,家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人民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今天,底子薄、人才少、起步晚的朝天能取得如此成就,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乡亲们的猛干劲密不可分。”

过去的几千年历史充分证明,无论多么英明的帝王,都挣脱不了家天下的桎梏,儒家圣贤的“以民为本”理想只能是空想。而今短短十多年的发展成果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民为本”才成了现实。可见,朝拜帝王,改变不了命运,只有一心跟党走,才有幸福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

学生又开车送我返回学校,他走到一棵梧桐树下,拾起一片树叶郑重夹在笔记本中。“母校给了我脱贫的智慧,祖国给了我致富的政策,我不能忘本。”

在这棵梧桐树边曾经有一盏路灯,我常常在这里看见他倚着树干勤奋学习的身影。现在路灯早已不见了,脚下曾经的泥土路已成了大理石板路,上面镶嵌着七块厚实宽大的黄铜板,每块铜板上都镌刻着广元中学校史上一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光。漫步其间,听梧桐树低语,看黄铜板铭文,如同穿越时光隧道。因此,这条史诗般的小路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桐语步道。

短短一截路却聚焦了过去与现在的奋斗历史,从县级重点校到国家级示范校和省一级示范校。学校的发展之路又折射了祖国的振兴之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每一个伟大的飞跃,都体现了个人、集体与祖国的和谐共进。梧桐树干上虽然满是风剥雨蚀的痕迹、虫蛀鸟啄的伤疤,但是长得生机盎然,为莘莘学子遮风挡尘,洒下一路荫凉。在新的时代里,它正酝酿着第八块黄铜板的时光记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凤凰就会翔集于此。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中学)

来源: 四川省广元中学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