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编修地方志发现的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蒋诚
编修地方志发现的
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蒋诚
钟振宇 刘 源
地方志,全面系统记述一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的历史与现状,被称为“一方之全史”,在保存历史、鉴古知今,明察地情、裨益民生,褒正抑邪、教化风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浩浩荡荡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波澜壮阔、灿烂辉煌,无数英雄,在历史长河中,击水中流、浪遏飞舟,名垂青史、万世流芳。但也有许多英雄人物,壮怀激烈,在历史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却在岁月更迭、星河变幻中掩埋在时间的尘埃里。
地方志,全面、细致、详实地记述了一方地情、史料,向来被视为地方史研究和国史研究的基础资料和重要参考,可“补史之阙,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字里行间,常常为一些史实留下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经过修志人的不懈努力,细心整理、耐心摸索,最终得以浮出水面。
蒋诚,一位战功卓著的人民英雄,默默无闻,埋首乡野36年,在地方志编修过程中被发现,重新走进我们的视野。
1988年,根据安排,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负责修撰《合川县志》,在查找档案资料时发现一份无人认领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喜报》载明:“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恭贺蒋诚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
属于蒋诚的被尘封了36年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复印件)(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对合川县而言,这是一份珍贵史料。但王爵英发现,这份《喜报》“备考”一栏,被注明“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这份喜报引起了王爵英的兴趣。喜报的主人蒋诚是谁?老兵现在又在哪?
查看投送地址,写着“四川省合川县四区兴隆乡南亚村”。巧的是,当时的合川,恰恰既有隆兴乡也有兴隆乡。
“会不会误将‘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从而导致‘查无此人’?”,地方志工作者的历史感、责任感、使命感,让王爵英坐不住了,他主动联系有关人员,并与相关单位核实。
经多方验证,在朝鲜战场立过赫赫战功的蒋诚终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合川日报》在醒目位置用大幅照片刊登了这张迟到36年的立功喜报。
这一年,蒋诚60岁,距离喜报发出过去了整整36年。
一等功臣蒋诚(图片来源:中国国防报)
随着这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的面世,蒋诚也迎来了一份由当时的合川县人民政府在1988年9月23日签发的通知,这份通知名为《关于蒋诚同志收回县蚕桑站为工人享受全民职工待遇的通知》。
《通知》认定,“蒋诚同志曾在朝鲜战场立过功,复员回到地方,不管干什么工作,他从不居功骄傲,总是谦虚谨慎,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党工作,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同意蒋诚同志从一九八八年九月起,为蚕桑站正式工人,按全民职工对待,工资定为80元。”
人们惊诧于这个在合川县蚕桑站的临时工,竟然是在上甘岭战役时立下一等功的战斗英雄。
一等功臣蒋诚(图片来自网络)
蒋诚,1928年生,重庆合川人,1949年1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解放军第11军31师92团1营机炮连战士;1951年3月,被提拔为机炮连副班长的蒋诚入朝参战;1952年6月在朝鲜金城由张云介绍入党;1952年11月1日,参加上甘岭战役,以重机枪歼敌四百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并奇迹般地用机枪击落敌机一架,荣获一等功一次。1953年12月,一等功臣蒋诚升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2团1营机枪连班长。
随着朝鲜战事结束,1954年,在朝鲜战场征战4年的蒋诚随部回国。据浙江省《江山市志》记载,回国后的31师驻地正是江山市。蒋诚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建设中,荣立三等功。
“班长、党员蒋诚同志是上甘岭战役中的功臣,他在这次营建任务中,保持和发扬了过去的荣誉,表现得吃苦耐劳,肯钻研技术,对工作负责,真正起到了一个班长的作用。”这是当年组织上对蒋诚的总体评价。
1955年2月10日,蒋诚复员返乡。
蒋诚的复员建设军人登记表(图片来源:中国国防报)
士兵档案显示,蒋诚退伍时带回家乡的只有5样物品:便衣一套、鞋袜各一双、毛巾一条、肥皂一条、布票16尺。
随后,他默默无闻于乡间,辛勤耕作于田野,从不曾向任何人提起他那令人惊叹的功绩,深藏功与名,粗茶淡饭,平淡度日。
从1955年2月退伍到1964年4月,蒋诚完全以一个普通农民身份务农。1964年4月,蒋诚因有一手拿手的蚕桑养殖技术,临时到隆兴乡从事蚕桑工作。这份临时性的工作,他一直干了24年。
36年间,蒋诚没向任何一级组织透露过自己的战斗功绩,也没找任何一级组织提出哪怕是正常安排工作的请求,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
如今,年过九旬的蒋诚 记忆力衰退,甚至开始认 不清身边的亲人,语言表达也已含糊不清,然而,当谈起上甘岭战役时,他浑浊的眼里忽然有了微弱的光。
2019年7月3日,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蒋诚说起击落那架敌机时的细节,眼神有光(张锦辉 摄,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他的讲述断断续续,不断重复着同一个片段:“它冲下来,我就把枪口对准它的头;它飞过去,我就打它的尾巴……”
立功喜报上的文字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于上甘岭战役中,配合反击坚守五三七点七高地战斗里,该同志发挥了高度的英勇顽强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班里在严密敌炮封锁下,熟练地掌握了技术,以重机枪歼敌四百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有力地压制了敌火力点,封锁了敌运输道路,击落敌机一架,身负重伤还不愿下火线……”
2019年7月3日,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蒋诚和他的纪念章(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在这次战斗中,作为机枪手的蒋诚被荣记一等功。
一次修志,让一位埋首乡野的英雄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彰显了爱国主义事迹,传播了爱国主义精神,唱响了爱国主义主旋律,坚定了人们的爱国主义信念,让人们思想受到教育,精神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净化。
2019年7月3日,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着一身绿色衣裤的蒋诚在老伴搀扶下散步(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地方志大量收录了一地一域的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红色记忆、革命文化。像张富清、蒋诚这样淡泊名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声名不显于当世,功绩不为外人所知的事例,在地方志这座宝库里,还有很多。
“存史、育人、资政”,是地方志的三大功能。挖掘整理英雄故事,宣传弘扬英雄事迹,传承发展英雄精神,不仅是留存史实的需要,也是教化育人的需要。
这,正是地方志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扩展阅读
发现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的
地方志编纂者王爵英
王爵英,重庆合川人,复旦大学商学士。1947年起,从事高级职业学校、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工作10余年,任省立合川师范学校校长26年。退休后任《合川县志》总编12年,兼任重庆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合川经济技术顾问,合川历史学会、合川陶行知研究会、合川文学创作协会、重庆三江文化研究所顾问、合川书法研究会理事长等职,系中国宋史研究会、中国元史研究会会员。长期在实践中从事教育、文史学术研究及业余创作,多次受到四川省、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重庆市教育学会的奖励。主编的《合川县志》(1996年12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获四川省地方志成果二等奖,并作为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之一,参加了1999年10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的《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会》。
1998年3月,合川市地方志办公室将王爵英著的《濮湖文存》一书(25万余字)进行刊印,时任合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桂杨为该书作序,评价“王老把他在各个时期的创作毫无保留地奉献到读者面前,需要的恐怕不只是不悔少作的勇气,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正是我们所极其需要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王老的所为即所教;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王老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历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王老是当之无愧的。”
2001年2月,王爵英编著的《合州·钓鱼城》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包括钓鱼城故事、合州人物、合州轶事三部分,是具有乡土教材性质的合州历史读物。王爵英认为,乡土教材在于利用乡土历史和人物资料教育青少年一代,首先要受教育者明了地方的历史,寓教育历史知识中培养青少年一代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操,轶事也是史实,比正史更具体、更丰富而多样,既可供观光采风的需要,也可从中找到政事借鉴和经济开发的信息。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钟振宇(四川日报) 刘 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