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王继红 ‖ 为农弃政:记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第二任监督屈德泽

作者:王继红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16 10:48:46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农业大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校之初名为“四川通省农业学堂”。至清宣统三年(1911)满清覆亡前,学堂共历三任监督。其中,第二任监督屈德泽是四川农业大学校史上第一位农学专家领导,是四川农业大学从普识性农业学堂走向专业性农学团体的关键人物。

屈德泽留学日本学农科

屈德泽,号春波,又号恩波,清光绪二年(1876)农历四月初二生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他年少勤学,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困,无力深造,遂辍学在家。后受乡人蔡朗甫资助,于光绪二十三年考入两湖书院。时值张之洞督政两湖,为倡新政、促实业,遂决定从两湖书院挑选学生远渡日本,学习先进技术,以期归国致用。屈德泽首批入选,于光绪二十五年赴日留学,并于同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科学习。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宣布成立文(作者供图)

留学期间,屈德泽勤学农业技术,并受当时革命思潮影响,与同仁创办进步刊物《湖北学生界》,在创刊第一期发表《世界农业一斑》《植物学》两篇文章。并于光绪三十年编著《动物教科书》,成为中学通用教材。清光绪三十一年屈德泽结业回国,并带回植物种子100余种,同年被任命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坐办,主管教学工作。后因与学堂监督意见不合,于光绪三十三年离开湖北高等农业学堂。

屈德泽任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监督

光绪三十四年(1908),屈德泽参加留学生归国考试,成绩优异,被授予农科举人,赏二等嘉禾章,“着以本班分省补用”。其后,屈德泽入川,赴任奉节知县。因其曾留学日本多年,所学专业为农学,并深受清末广为传播的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无心仕途,故任职奉节知县仅3个月即卸任 ,转赴成都任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监督,办农业讲习所。

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应清末新政广建学堂时势。据光绪三十二年《川省学堂之统计》,清末成都建立的所有学堂中,农业性的学堂只有四川通省农业学堂一所 。资料显示,光绪三十年川省中学堂仅有8 所,到光绪三十三年已达48所,但至宣统三年(1911)仅有51所 。由此可知,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川省中学堂基本维持之前状态,变化不大。据《四川农业大学校史》记述,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在光绪三十二年创办之初,仅招生40人。之后逐渐扩充,至光绪三十四年达17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制度之前,很少有人精通实业专业知识,以致在清末新政时期,虽大办新式学堂,尤其是实业学堂,但因师资力量极为匮乏,新式学堂呈现“新瓶装旧酒”之势,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建设之初,也因师资力量匮乏,传授的仅仅是较为传统的农桑知识。为改变这种局面,四川布政使司曾命人遍访农学之师,以求学堂名符其实。屈德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任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第二任监督。

20世纪30年代四川大学农学院门 (作者供图)

清末在建立学堂之初,往往开设传习所,一方面培养实业学堂师资,另一方面给普通民众传播实业知识,广开风气,缓解学堂建立后招生困难的状况。这可以从第一任监督洪守汝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发表的一篇毕业词中窥见一斑,文中称“念正科学期延长难求速效,复特设蚕桑速成科传习所,开风气先。”屈德泽接任监督后,于宣统元年(1909)在成都办讲习所的经历,多份资料对此都有记述。《实业家屈德泽》一文写道:“赴成都主办农业讲习所,任所长三年余,为发展四川的农桑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清末《四川官报》宣统二年第11期中,《督宪奏补用同知屈德泽等到省年满甄别片》一文提及屈德泽等人到省年满一年,在评价屈德泽任职一年的业绩时,嘉其“留心实业,勤恳任事”。屈德泽赴成都创办的农业讲习所在四川各地建立试验场,并大搞农业试验,取得一定成就,对晚清四川农业知识的传播与农业科技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屈德泽离任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监督

光绪三十四年(1908)至宣统三年(1911),屈德泽在川活动的文献资料很少,但笔者在查询史料时发现,宣统三年仅有两份资料可佐证其离任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监督之职。第一份是在《宣统三年四川奏办农业学堂春夏蚕成绩之调查》中,称“因去岁春蚕大失败,名誉扫地,幸后任监督张君璞,力求整新,遂于今春……”。可见,屈德泽应在宣统二年末至宣统三年春期间因蚕桑养殖项目失败,引咎辞职,由第三任监督张君璞接任。

据另一份资料记载,梁鼎芬在宣统三年(1911)前往武汉吊唁在四川保路运动中被杀的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端方,在此过程中,被革命军剪掉辫子,梁痛哭流涕,而在一旁安慰他的就有其门生屈德泽。因此可推断,在四川保路运动中,政局动荡,屈德泽也因其离任农业学堂监督之职,滞留川省意义不大,转而离川赴汉。

屈德泽在川任职时间虽仅有3年,但其功绩并未受时间局限而有所影响。其任职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第二任监督之时,恰是学堂在四川各地建立起农业试验场,由之前仅传授农桑知识的旧式学堂一跃而成新式农学科研团体的关键时期,这也为以后四川农业大学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奠定了一定基础。因此可以说,屈德泽正是这一时期的开拓者,在四川农业大学校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屈德泽回湖北继续推动农业技术发展

中华民国成立后,屈德泽任湖北省实业司司长,主管全省工商企业。民国元年(1912),屈德泽在武昌花园山主办湖北蚕桑讲习所,分三科招生,学制3年。培养的学生分赴各县,指导推动农业发展。民国12年,湖北水利局成立,屈德泽任首任局长。在任5年,整治河道,疏浚灌渠,使江汉平原水患得到一定治理。屈德泽任湖北水利局局长时,还创办了湖北省第一高级农业学校,任校长。该校内设农、林两科,学生学制3年。后因政治纷争及校舍破败,于民国20年停办。

20世纪80年代四川农学院校门(作者供图)

民国20年(1931),屈德泽出任湖北省设计委员会委员长,任职仅6个月,便辞职主办棉业试验场,任场长6年余。在此期间,引进美、日等国优秀棉种培育,并推广种植。棉农们感激其功,特将此棉种命名为“屈棉”。

屈德泽于民国27年(1938)武汉沦陷前夕返回家乡宜昌,任宜昌县财经委员会委员长。民国29年夏,病逝于沙河,享年64岁。湖北省政府念屈德泽一生廉洁、两袖清风,遂命相关单位举行公葬,将其灵柩护送回故居进行安葬。

终其一生,屈德泽虽曾出仕为官,但因其醉心于农业教育与农业技术发展,遂多次辞官致农。他办农校成绩卓著,为川湘两省农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总第224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继红(四川农业大学档案馆)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