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埋宝”源于明代反腐?遂宁宋瓷之谜再考

作者:李后强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09-18 14:41:00 浏览次数: 【字体:

遂宁宋代陶瓷的发现是考古界的重大事件,意义深远。但关于宋瓷的来历和主人,学界争论很大。比较一致和占主流的观点是宋瓷是蒙宋之战的遗物,其主人是“凤翔楼钱鑫”主人,这是基于南宋时局和文物本身作出的判断,证据比较充分,但还是没有解决主人是谁的问题。我多次查看这些文物,并翻阅了大量宋元明清史书,感到有些问题需要提出来请教史学界人士,特别是要跳出文物本身来思考。

我本人的专业是化学和物理,对史学尤其是考古学知之甚少,但为了深化“遂宁宋瓷之谜”的讨论,揭开真相和谜底,不揣冒昧,提出“明代反腐导致宋瓷埋入地下”的观点供大家批评。

遂宁宋瓷埋藏年代是明代而非南宋?

我认为,985件宋瓷是真的国宝,但18件铜器和2件石器的真实年代值得再研究。宋瓷埋入地下的年代可能不是南宋,而是明代洪武年间。在朱元璋反腐败巨大压力下,主人把自己的私人物品(收藏的和商店的)埋入地下。因为朱元璋出身贫民,痛恨奢侈,喜欢红色特别是釉里红陶瓷,反对宋瓷。“凤翔楼钱鑫”铜钟是突破的关键实物,这件铜器可能是明代产物(或者仿宋)而不是南宋制品,“凤翔楼”是店名无疑,但“钱鑫”可能是人名,更有可能是钱氏家族入蜀第一人钱茂。钱茂是传承钱氏家族基因、勤劳致富的大企业家,为明代遂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为什么在窖藏里没有发现明代物品特别是明代陶瓷呢?因为朱元璋讨厌奢侈品尤其是明代之前的高档生活用品,但不反对明代陶瓷和其他物品,主人不需要藏起来,官员和百姓都可以公开使用。因为宋瓷属于奢侈品,属于腐败之物,不敢公开使用,只要检查到谁有,谁就必死无疑,因此只能藏于地下。为什么不用真名“钱茂”而用“钱鑫”?因为“钱鑫”与“钱茂”同义,用真名有风险,一旦发现也会惹麻烦。钱氏家族本来就是名门望族,清廉家族,家教家风家训一直被世代所赞颂和效仿,不能因为这点宋瓷惹出大祸,掉了性命。至于那个碗底墨书的“元”字,显然是埋物时即兴所写,可能是指钱氏家族钱镠(liú)第一代“元”字辈,也指四川钱氏第一代开始,或者暗示“朱元璋”的“元”。

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

“凤翔楼钱鑫”铜钟造于明代而非南宋?

据遂宁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四川宋瓷博物馆、遂宁广播电视报社联合出品的《二十年前惊天发现,国宝宋瓷、四川、遂宁》(2011年10月)记载,1991年9月18日至23日考古界专家在村民协助下,在遂宁金鱼社区发现985件宋瓷,18件铜器,两件石器,共1005件文物。对这批文物的来历追溯,有铭文的铜钟是重要线索,一般认为此铜钟是南宋物品。但广东工业大学王福谆教授在《古代大铜钟》的文章中指出,“明代是我国铸造大铜钟最多的朝代,不论是大铜钟还是大铁钟,明代都名列前茅,是鼎盛时期”。最著名的是南京城内鼓楼广场明代大铜钟,高3.65米,重23000公斤,上铸有“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铸”铭文。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明代铜钟。四川类似铜钟也很多,如二郎山明代铜钟制造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四川大竹县文物管理所余和平撰文指出,1987年1月大竹出土了一批明代铜器,有铜爵128件,铜方炉15件,锡器3件。从铜器铭文可知,这批铜器是专门用以祭祀孔子、四配和十二哲人,明末文庙被毁,被人转移埋藏于此。因此,遂宁“凤翔楼钱鑫”铜钟也可能是明代洪武年所制造,因为明代技术最先进、社会最盛行。现在都认为是南宋所造,可能是仿南宋制品,应该在进行史学研究的同时进行物理化学分析。明朝与南宋相距百年,应该可以从形态上区别。同窖藏的其他铜器和石器,也可同时鉴定。即使此铜钟不是明代的而是南宋的,“钱鑫”也应该是人名而不是“钱庄”,就是说,宋瓷是钱氏家族的遗产。我们可以推测,吴越国的国王即钱镠(liú)的孙子钱弘俶,因为保护老百姓的财产,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得到百姓爱戴,此铜钟制造于宋代,并作为钱氏家族传家宝之一,主要悬挂在商铺大门,从江西老家带回遂宁悬挂商铺门前,但埋入地下是在明代。

“凤翔楼钱鑫”铭青铜钟

遂宁宋瓷不是蒙宋之战的遗物?

从1235年蒙古军入蜀算起,到1288年凌霄城被攻破,四川军民抗蒙军50余年。即使算到南宋灭的1279年,也有44年。学界主流认为,陶瓷主人为躲避蒙宋战乱而在此七年间将宋瓷藏于地下(即公元1235年蒙古兵大举入蜀,到1242年攻破遂宁府),后来主人死于战乱没取走宋瓷。这里的问题是,蒙古兵在四川打仗50余年,半个世纪,消息早就传遍各地,要运送宋瓷到外地或者埋入地下,时间非常充分,可以慢慢实施各种计划,而不是匆匆忙忙入地。因此可以推测,这是因为一个在全国范围突然颁布的禁令导致的结果,使宋瓷无处藏身,只有转入地下。

南宋龙泉窑青釉菱口瓜棱瓷瓶

这也是宋瓷在社会民间留下很少的原因,也是后来各地陆续发现大量窖藏宋瓷的原因,因为宋瓷是高档生活用品,容易损坏,平民买不起,只有富人和官员能用,朱元璋反腐正好针对官员和富人。

朱元璋执政后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朱元璋反对奢侈奢靡和贪腐,连自己的女婿、侄儿都杀了。为了增加震慑力度,朱元璋还剥贪官的人皮,做成稻草人,供众人参观。朱元璋反腐历时之久、措施之严、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杀人之多,为几千年封建历史所罕见。各基层官员和富豪也无法幸免,都被治罪,如贵溪夏氏,苏州姚氏等。在江南地区,人人自危,许多富户纷纷求告。朱元璋还鼓励百姓越级告状,各级官员如果胆敢“截访”,就治以诛灭家族的重罪。他还亲自作序颁布《御制大诰》,发动群众,要求农民们人手一本《大诰》,不识字的,就找各村德高望重的老人,组织大家当场讲读学习。从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八年,是他反贪风暴的最高潮时期,几乎到了“无日不杀人”的地步。如江西等地的地方官,在这十年之中,竟然没有一个能平安做到任期满的,不少官员戴罪办公。由于晚年朱元璋性格越发暴烈,处理案子更是从速从重,也出现许多冤假错案。许多诗书传家的书香门第,为了逃避做官,竟不让子女读书。许多官员为了能平安退休,放着官位不做,不惜装疯卖傻,只求朱元璋放自己回家养老。回忆起那场血雨腥风,后来的官员和富人都依然后怕。朱元璋还反对宋代文化,这是更致命的打击。这是因为元代人用南宋皇帝头骨做成酒碗即“骷髅碗”,并一直作为向汉人炫耀武功、征服汉人的物证。朱元璋攻入北京得到骷髅酒碗后,感慨万千,抚摸着酒碗对明朝的文武大臣说:“重文轻武的宋朝,但愿汉人再也不要有这样的悲剧了!”朱元璋将宋理宗的头盖骨下葬于金陵聚宝山,并派人专门守墓。朱元璋是穷苦出身,非常厌恶宋朝市民文化,如宋代城市的瓦舍(又叫“瓦市”、“瓦子”、“瓦肆”)也是市民娱乐中心,因为瓦舍内设有酒肆、茶坊、食店、摊铺、勾栏(勾栏是商业演出场所),他下令全国扫除,严禁点茶、饮酒、足球、插花、烧香等民间活动,违者杀全家。宋瓷是中国制陶的顶峰,但主要是生活和学习用品。朱元璋只喜欢红色特别是釉里红陶瓷,反对青白色宋瓷,认为那是腐败之物,凡有者必定受罚,大家只能悄悄收藏于地下。明代全国如此,遂宁官员和富人不可幸免,于是有了金鱼村的地下宋瓷。可以说,遂宁“四川宋瓷博物馆”就是反腐倡廉的基地。

南宋龙泉窑青釉菱口瓜棱瓷瓶

宋瓷窖藏形态涉及明代的政策措施?

按照常理,瓷器的窖藏方式应采用常见的砖砌或石砌窖穴,但遂宁窖藏宋瓷却是直接挖坑掩埋,器物的放置十分有序,很有讲究和很有规律,说明主人很有文化和思想。比如,所有的瓷器按照其主人对瓷器的喜好程度和瓷器本身的价值,分为四层埋藏,上面是铜器,最喜欢和最值钱的埋在最下面。最下面一层正中间,正是现在的国宝——青瓷荷叶盖罐,里面装了99只菊叶小碟,然后在罐的周围一圈排满了大一些的盘子和碗,不仅安全而且节省空间。

青白釉大口蟾蜍形三足瓷水盂

整个窖藏摆放形态像石碑,一个椭圆形,另一个是正方形。这是一个哲学、法学和美学理念。椭圆象征乌纱帽,即官位,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后高,靠后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著头发。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明代还有四方平定巾,用布做的像长方体的帽子,又称方巾、角巾。明朝建国初年,做这种帽子的人,为了歌颂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勋,就命名为“四方平定巾”,是读书人、官家常戴的帽子。所以,宋瓷窖藏形态涉及官方的政策措施。可以这样认为,椭圆是乌纱帽的象征,同时因为有两个焦点,表示国与家,公与私,只有两者统一才是完美社会。正方形表示法规,人人必须遵守,国家反腐,全民拥护。

青白釉大口蟾蜍形三足瓷水盂

 为了深化“遂宁宋瓷之谜”的讨论,我不揣冒昧,提出“明代反腐导致宋瓷埋入地下”的观点。宋瓷主人是谁?我多次查看这些文物,并翻阅了大量宋元明清史书,认为他应该是彭祖后裔钱茂。

凤翔楼钱鑫  应指这批宋瓷的主人

“凤翔楼钱鑫”五字,楷书阳文铸铭,实际是两个名字,商店名字“凤翔楼”和商店主人名字“钱鑫”。过去学界认为“鑫”是钱庄之意,显然不对,因为“凤翔楼”是钱庄,“钱鑫”也是钱庄,就重复了。此外,“鑫”作为人名更多。只有前者是店名,后者是人名,才符合逻辑。因此,“钱鑫”就是“凤翔楼”的主人,也是宋瓷的主人。

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瓷炉

 钱姓出自周代,有钱府上士官,为彭祖之后代子孙,以官为氏。得姓始祖:钱孚。彭祖名篯,西周时担任钱府上士,其后子孙便以其官名为氏,称钱姓。据《十国春秋》记载,钱孚的后人钱镠(liú)(公元852年--932年)统一了吴越两浙以后,保境安民,兴修水利,重视农桑,百姓安居乐业,功绩显著。唐昭宗还送了钱镠一块免死金牌或者说是“金”书铁券。到了北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南征北战,武力消灭了八个国家,但吴越之地因为富裕强盛未被消灭,双方战争持久,当时吴越国的国王是钱镠的孙子钱弘俶,为了保护老百姓的财产,使百姓免除战乱,做出了痛苦而明智的决定——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中国于是和平统一。北宋时编制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由于赵氏为帝,所以“赵姓”排在第一位,而“钱姓”排在第二位,是因为老百姓拥戴钱氏国王为和平统一全国而做出的选择。

青釉龙耳簋式瓷炉

 从宋以后历朝历代的钱氏家族人员都出过名人,他们或从政,或经商,或致学。总之,钱是中国大姓,也是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公元1367年,朱元璋为彻底扫灭元朝残余势力,实施了“洪武赶散”,诏令向湖南、湖北省份移民驻戍,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移民使大量原先居住于江浙一带的钱姓宗族再度迁往大江南北,钱姓遍及全国各地。但钱姓以文教工商为业,勤俭治家,所以到明代便很快涌现出一大批栋梁之才。

 近日,中央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推荐了浙江临安钱氏家族,说钱氏家族是千年名门望族,证明其家训家教好。

钱氏入蜀第一人  悄悄把宋瓷埋入地下

据遂宁钱氏家谱编委会《钱氏家谱》(2014年甲午仲春)记载,明初,有不少钱姓宗族为躲避战乱迁往今贵州、云南、四川、广东等地。据钱氏家族《入蜀叙》记载,钱茂,被称为七郎,是钱镠第17代后人,生于元代公元1351年,死于明代1420年,是钱氏入蜀第一人。

青釉莲瓣纹深腹瓷盖碗

 钱茂父亲钱忠追随朱元璋,屡建战功,封武节将军,正五品,58岁那年从江西湖口五柳乡迁移江夏(即武昌),解甲江夏。钱茂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带妻子胡氏从汉江西行,逆水而上,入陕西汉中、凤翔、陈仓、沔县,四川剑阁棋盘关南下,在涪江马堵寺留下。他见这里是风水宝地,水质、泥土、交通适合制陶业、商业运输,于是开荒种地、结网捕鱼,勤劳致富,主要从事陶瓷、丝绸、食盐、冰糖等生产和贸易,后来也办起了钱庄,与官方、宗教人士交往密切,发展很快,数年成为巨富和上流人士,马堵镇成为巨镇,“水之流而万脉,木之茂而千条”。

南宋龙泉窑青釉大贯耳瓷瓶

 因胡氏在迁移途中去世,钱茂在马堵镇娶陈氏为妻。陈氏为陕西宝鸡凤翔县人,老家在陈仓区,观音山附近,信奉观音,故商店名为“凤翔楼”。遂宁一直出清官,名人众多,如席书、黄珂、杨辅、吕大器、张鹏翮等,更为著名的是唐代陈子昂。明代遂宁商业繁荣,钱茂在遂宁生活51年,经常往返江西、浙江、武昌与遂宁之间,做陶瓷生意,用四川的丝绸、食盐、冰糖去江浙、武昌、上海换取古玩、名瓷,然后在遂宁销售,主要对象是官员、富豪及广德寺、灵泉寺,死后葬于“临水寨下桂花湾”,就是今天的金鱼社区一带,有的说是“法华寺武显庙”,在大英县回马镇农林村申家桥附近,但坟墓已经夷为平地,不复存在。

“凤翔楼钱鑫”铭青铜钟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曾在遂宁做遂宁郡王,登上皇位后感念遂宁观音的保佑,对广德寺和灵泉寺高度重视。广德寺和灵泉寺在明代得到更大发展,成为官员和商人经常朝拜之地。当年遂宁是丝绸、陶瓷交易和运输的重要枢纽。钱茂从老家收集购买了大量上百年的宋瓷,准备卖给广德寺、灵泉寺,但朱元璋反腐风声很紧(朱元璋当过和尚、乞丐,痛恨寺庙奢侈),钱茂压力很大,寺庙也不敢接招,社会名流更不敢买,放在家里也不安全,因此钱茂只好把这些祖传宝贝悄悄地埋入地下,时间大约是洪武20年左右。为了后来寻找方便和明确产权,于是用了“凤翔楼钱鑫”铜钟作证。

青铜器刻“永宝用之”“钱鑫”就是“钱茂”

钱茂之妻陈氏生5子,属于“永”字辈,即高、祖、安、德、用,因此在铜器刻有“永宝用之”这句古老的吉祥之语。这是从西周开始出现的铭文,表示子子孙孙永宝用之,万代兴旺,是美好愿望,希望后人久用,又是前人之语,没有风险。同时还在一陶瓷碗底部墨写“元”,这是指元代、也指钱镠第二代为“元”字辈,也暗指“朱元璋”的“元”,意义很深。

 青釉刻花莲瓣敛口斜腹瓷碗

 钱镠娶6妻生30子,均为“元”字辈,现在遍布世界各地。这些与钱氏家族字辈密切相关的密码,外人难于识破,但都是为了证明这些宋瓷是钱茂的私产。用“钱鑫”不用“钱茂”,是因为二者同义。《篇海类编·珍宝类·金部》写道,鑫,取其金多兴旺之意,财富兴盛,也指盂器。茂,指草木繁盛、丰富美好。《正字通》说,“鑫,宋子虚名友,五子以鑫、森、淼、焱、垚立名,金木水火土五行”,“鑫”与“茂”同义。为避免麻烦,钱茂在将宋瓷埋入地下时用“钱鑫”而不用真名。历史上和如今叫钱鑫的人也很多。清朝光绪年间四川提督叫钱鑫(安徽人)。叫“凤翔楼”或“凤翔大厦”的也很多。钱茂的第三代为“兴”字辈,分别为仁、珍、杰、成、隆、旺,表示鑫与茂之意。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李后强  摄影:周洪攀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