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破山和尚与重庆双桂堂

作者: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16 15:02:25 浏览次数: 【字体:

破山和尚与重庆双桂堂

01

破山(1597—1666),即破山禅师,法名海明,号旭东,自号破山,俗名蹇栋宇,四川省大竹县双拱乡人,明末清初我国著名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禅宗大师,系著名佛教禅院——重庆市梁平县双桂堂寺的开山祖师,世有“小释迦”之称。其弟子遍及云、贵、川并远及东南亚,世称“小释迦”,号“怪和尚”。善诗文书画,有《双桂草》《破山禅师语录》行世。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栋宇19岁,愤而弃妻室遁入佛门,受双拱姜家庵大持和尚剃度。尔后苦读佛学经典,遍访名师,潜心参悟。次年出蜀,顺江而东,足迹遍及湘、鄂、浙、赣。先在湖北,继到赣浙,相继参憨山、闻谷、雪峤,无异元来,后参一代佛学宗师圆澄湛然、密云圆悟。苦心孤诣,终日疑闷,竟至神思恍惚。忽一日来到破头山悬崖,两眼昏花,但见金光万道;举足而前,堕于山下,跌伤左足。求法心切,少年气盛,常以锋利言辞向师僧质疑。曾问得憨山语塞,又被雪峤斥为“弄嘴”,后被元来逐出山门。而其词锋智刃却受到湛然和密云赏识。湛然谓破山“说话大有来历”,委为副维那;密云与之一谈即合,后手书“曹溪正脉来源”一纸相赠,视破山为本派正宗传人。

崇祯二年(1629),破山始布道传法。整修寺院,广收门徒,刊刻经书,一时名声大噪。先住持嘉兴广福寺,五年辞师归蜀,卓锡梁山万峰古刹。川、滇、黔佛门信徒前来听其讲经说法者甚多。破山一面传法收徒,携弟子云游四方,传播破山法道,一面驰书各大寺院,或责其“行说不一”,或劝其“宗法临济”。行如巴蜀佛家坛主。

清崇德四年(1639)春,破山来到大竹无际寺讲学。七年冬,携弟子回到双拱骞家蝙,修葺其祝发地姜家庵,半年功成,题额为“佛恩寺”。

顺治十年(1653)冬,得梁山抗清明将姚玉鳞资助,于梁山县西南金带乡开创双桂丛林。破山迁居于此,督工修建,同时从事佛法活动。十八年(1661),法堂告成,廊庑完备,双桂堂初具规模,之后不断扩建,为西南丛林之最。破山为双桂堂第一任方丈,破山灯系开山祖师。康熙五年(1666)于双桂堂圆寂,住世70春秋。

02

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区,约7万多平方米。民间传说,双桂堂两棵桂树是月宫中的嫦娥亲手培养,嫦娥借观音的净瓶水为之浇灌,遣神燕去天河衔来肥泥为之壅土,用王母娘娘的云剪为之修整。在嫦娥精心护理下,这两株桂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在一个中秋之夜,嫦娥将它们送往人间。这两棵桂树带着满枝的清香落在宁波天童寺院内。密云法师将这两棵桂树交给弟子破山,让他带回蜀中,兴建佛寺,传播佛法,并称桂树生根之处就是你安身之地。

破山禅师尊师命,身背桂树,跋涉了几个月,进入蜀中。一日,他落脚在万竹山,半夜里,山间霞光四射,钟鼓齐鸣,四周的村民闻声而至,只见破山和尚正在打坐参禅,他所背两株桂树已落地生根,清香四溢。从此,破山和尚就在双桂落地之处建立禅院,并取名“双桂堂”。桂树至今尚存,枝繁叶茂,浓绿如云。每年金秋时节,桂花满枝,香飘数里,人们争相观赏。

1983年,双桂堂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1年,双桂堂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双桂堂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双桂堂获选新重庆·巴渝十二景人文胜地类。

双桂堂在在中国及东南亚佛教界地位崇高,被尊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世谓之“西南丛林之首”“第一禅林”“宗门巨擘”。近代著名书画家、佛学家竹禅大师也担任过双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双桂堂之所以是“堂”,而不以寺、庙命名,只因这里原本是一个旧式学堂。后人附会颇多,称双桂堂是西南禅宗之“大学堂”,“教”出一批方丈与住持,有“渝川滇黔禅宗祖庭”之称,并尊其为“堂”。

双桂堂

03

破山不避佛门派系争斗之嫌,转移多师,灯系繁衍。剃度弟子百余人,嗣法弟子87人。国内遍于大江南北,国外传到北美、东亚。自谓“花开槜李,果熟蚕丛”,时称“小释迦”。闻名当世的佛派学者丈雪通醉、灵符印昌、澹竹行密、字水园松、尼足如澜等,皆为座下高徒。

著名的“破山吃肉”公案,破山破戒止杀。明末,四川约有四百万人,至崇祯十二年(1639)张献忠入川到清初,经农民军、明军、南明军、清军、地方武装和小股土匪拉锯梳篦20年,死人过半。张部李欲屠保宁府,破山前往为民请命。李曰:“汝能吃犬冢肉,吾当封刃。”破山曰:“老僧为百万生灵,忍惜佛家一戒乎?”言毕,即食数块,李无言以对,遂传令禁止乱杀。战乱年间,破山在夔东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阳营中度日,因李立阳嗜杀成性,破山为救一方生灵,要求李立阳戒除不必要的杀戮。李立阳见破山严持戒律,不食酒肉,就要挟他说:“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杀人了。”破山立马与李立阳立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已活下来。当别人问起双桂堂有何禅法时,他说:“老僧门下,终日朝酒暮肉,不用造作安排,随家丰俭,听其自然。”当时破山居处有“醉佛楼”的称谓,令诸山长老刮目相看。

破山身处乱世,历经“七次大难”而不死,不顾个人安危,为保全民众生命,驻锡兵营,力劝权贵以民为重,以上苍好生之德而止杀戒杀,使数以万计的生灵得救。他不仅仅为一方权贵所重,不管是农民起义军及地方武装,还是清政权及南明政权,都想借助其宗教影响力,达到笼络民心,控制时局的目的。因此,破山禅师始终是各派武装力量的座上宾,甚至各路人马头目也拜他为师,参禅悟道,毕恭毕敬。在弘法双桂堂期间,曾先后收留难民万余人。

破山生当明末清初,目睹农民革命和明清王朝争斗,心怀悲悯,以偈为诗,成1300余首。《喜逢友人话旧》诗云:

乡曲情愁凄,其声不忍闻。

幸从天宝寨,尚获地灵人。

瞪目风刀远,客心两箭频。

劳劳氛宇内,清胜得难能。

身入佛门,却有浓厚乡情。破山希望的是和平,宁静。

早年《大竹即景诗》云:

三春已尽,九夏初临。山中茶老,田里秧青。

蚕妇采叶,农夫催耕。头头是道,法法皆真。

《无题诗》云:

路旁有石名马鞍,不许人来骑上山。

留与老僧标景致,太平永不借征蕃。

他所希望的宁静是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安居乐业,并非禅院三戒的清静。

《为苍松山人别言》诗云:

漏声催人静,寒夜独悲呤。

殿满灯光冷,窗外雪照深。

三思诗眼疾,孤枕念同心。

寥落一身外,萍踪何处寻?

这也是一种宁静生活的描述,寥落红尘以外,也就四大皆空了。《午日寄寿山禅人》诗云:

客岁逢佳节,安贫意志如。

烟茶当蒲酒,豉粥当香厨。

饱坐论兵赋,困坐论纸符。

欲将岁月忘,却到法门徒。

只有法门徒,才不论兵赋,纸符。《永庆寺》诗云:

踢倒须弥镜影空,逢人徒鼓舌尖红。

黄鹏不识吾生意,叫落庭前一树枫。

能解生意者,又有几多人?破山之所以称为得道高僧,亦在乎能解在俗人生之意,“寥落一身外”。如“竹鸡晴引子。”亦在于能解佛门子弟人生之道。

破山善书法,尤工草书,《黔诗纪略》喻其“体正立厚,纯法二王”,当不为过。

破山自谓“老僧行径,大异诸方”,顺治七年至康熙三年(1650~1664),过着“酒逸篱花醉,诗欢谷鸟呼”的生活,人称“酒肉僧”“怪和尚”。生前留下遗嘱,“诫其徒勿焚化,令备衣衾棺椁,殡葬如缙绅礼”(选自《光绪梁山县志》),后其徒遵嘱葬其于双桂堂万竹山前。

有《破山禅师语录》传世,惜几经删削,已残缺不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