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一身云南味的四川小城——会理

来源:央视一套 发布时间:2024-05-10 15:01:12 浏览次数: 【字体:

一身云南味的四川小城

——会理

它地处西南偏远之地,却保留着中原遗风;它曾是扼锁交通咽喉的要塞,是镇守于川滇交会处的明代卫城。高楼深墙,展现了中央王朝镇守边疆的壮志雄心;马蹄声碎,印证着昔日的繁荣。一城烟火,一城乡愁,这是一座由移民建起的小城:四川会理。

图片

兼容川滇两味

每到辰时,会理钟鼓楼的钟声都会准时响起,会理人一天的生活开始了。羊肉粉老店,一大早就坐满了人,只为了嗦一口地道的本地羊肉粉。丰沛的光热资源,山地与平原交会的地貌,为全域放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的会理特产——优质黑山羊,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一碗羊肉粉,麻辣鲜香。

图片

鲜美的鸡火丝,软糯的荞面粑粑,这些街边美食,不少食材源自云南,烹调出的味道却是正宗的川味。兼容川滇两地风味,这源于会理独特的地理位置。

两千多年离不开一个“会”字

会理,地处四川省最南端,金沙江北岸,与云南省隔江相望,是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交通要冲。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中提及一条古道,它便是从成都平原出发,穿越云南,最终通往南亚的“蜀身毒道”。

图片

会理就是这条古道由川入滇的重要节点。早在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在这里设县建制,始称“会无县”。此后,会理虽几经更名,却始终离不开一个“会”字,正是源于这里是“川原并会”之地。一个“会”字,沿用了两千多年。

夯土城墙“金包银”

会理古城是明朝初年修建的军事卫城。“土为金,砖为银”,在城墙的夯土墙外包裹上墙砖,当地俗称“金包银”。砖石间以石灰、糯米浆等作为黏合剂,增强了城墙的坚固性和防御性,很好地应对了南方的潮湿气候,城墙的使用年限得到极大延长,可以屹立百年不倒。

图片

古城连接内城与外城的北门城楼,又叫“拱极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是古城中建筑年代最久的建筑。城门上镌刻着“永固北辰”四个大字,寄托了历史上当地军民对中央王朝“江山永固”的企盼。

六万次锻打成就铜火锅

地处四川,会理火锅却不同于热辣的川式火锅,反而更接近北方的铜锅涮肉。据说,这吃火锅的习惯,也是中原移民带来会理的。

图片

会理自古产铜,是川西南地区最大的铜产地。得天独厚的铜矿资源,使铜火锅制作在当地发展成一门延续了几百年的行当。其中,锻打环节至关重要,需要三位匠人协同作业,一人掌控方向,另两人趁着铜坯高温软化时迅速锤打塑形,才能锻打出锅体的形状。一口标准口径的家用铜锅,需要六万多次的锻打锤击。这些敲打,在锅体上留下了细密的锤纹。

“移民之城”

图片

明朝卫所制度和中原移民的迁入,使会理成为一个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融合之地。会理辖区面积仅有4527平方千米,现居在此的居民有汉族、彝族、藏族、回族、傣族等35个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县级行政区之一。今天,会理的知名度正持续攀升,2023年,会理接待游客525万人次,平均每个会理人要接待13个外来客。这座原本隐身山间的小城,正变身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5月10日

央视综合频道(CCTV-1)18:20档

跟随《文脉春秋》一起

去“川原并会”的四川小城——会理

来源:央视一套

来源: 央视一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