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云朵上的石椅羌寨‖杨献平

作者:杨献平 来源:《四川日报》2023年7月18日第12版 发布时间:2023-11-08 14:28:48 浏览次数: 【字体:

云朵上的石椅羌寨

杨献平

乘车去石椅羌寨,从北川县城出发,车子没开多久,便深入到了崇山峻岭之中,只见植被苍郁,“苍山如海”。到石椅羌寨之下,沟谷深峻,曲折河流如明亮之弓弦与丝带,在其中柔肠百结,弯绕弹拨。邻近村寨炊烟曼妙,在空中舞蹈。使得这一片崎岖之地,更显得自在妖娆。

日光持续温热,远近清澈,石椅羌寨犹如一位独坐于高山怀抱之中的巨人,也像是一面把自己充分摊开的凹凸镜面,一边深扎大地,一边仰望天空。跟着石椅羌寨非遗传承人之一母广元的解说,来到一块巨型白石面前,我才恍然大悟,这寨子为什么叫石椅羌寨了。白石,羌族的灵物崇拜,在端公经典《羌戈大战》中,古羌人曾用白石为武器,打败了“虽愚而强”的戈基人。这一块巨大的石头连在一起,中间凸起,两边凹陷而平,犹如两把合在一起的石椅。母广元说:“没对象的坐上去,就会遇到心上人。想生娃娃的坐上去,不是公子就是千金。”其中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了一个民族在幽深历史隧道中,一路前行当中的心灵经验和精神历练。

在群山环抱中的石椅村被誉为“云朵上的山寨”(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

石椅羌寨家家户户所用的日常设施设备都很“城市化”,干净、整洁,无论哪个角落,都体现了当下年代的一种“文明性”。最近几年来,石椅羌寨之所以吸引很多人来,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这些都是自觉响应时代与不断自我更新的结果。所谓响应时代,其实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落实,在弘扬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以及生产、宣传、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上与“现代手段”接轨,从而使得传统与当代,自我和他者,从方式、空间、技术等层面发生紧密的联系。

母广元老人说:“不要新,不要旧,新旧之间抛绣球。找对点,牵好线,党的政策记心间。有特点,讲特色,家家户户细盘算。有啥做啥要精细,质量生态要占全。”民间的一些艺术形式,质朴,直达人心。这样的一种说唱方式,很容易鼓舞人心,起到很好的宣传功能。

在陡陡的街道上浏览的时候,我还在竖立的各种公示栏中注意到,石椅羌寨内部,设立和推行了一种非常直接的激励机制,即把先进经营户逐一列入红榜,有所落后的个体写入蓝榜。下面一句话,最为暖人心,即先进者保持清醒、勤劳与智慧,后进则要检查不足,制定改进计划,并要付诸实施。母广元老人还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一母生子个头儿还有高低。只要奋斗,只要努力,只要走得正,有上进心,每个人都有希望。”我笑着向他竖起大拇指,然后请一位穿着羌族服装的美女,给我和母广元老师合影留念。

下山的时候,喇叭里传来的山歌高亢、激越,其中既有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有催人上进的激越力量。我在心里说,“哦,这春天的石椅羌寨!”

山势刚韧、宽大,四周之间,万山层叠,接天连地,而此地最高,其形状,宛若一个巨大座椅,稳坐天地间。至半山腰,石椅羌寨人置酒,以歌舞迎客。其中一位“阿巴许”(端公、释比)头戴翎毛冠冕,手持羊头和红黄搭配的旗帜,在其中格外醒目。男女皆身着节日盛装,男女头上的冠冕,羽翎飘逸,银珠晶亮,既古典,又富有韵味。八十多岁高龄的母广元说:“羌山点头邀远客,石椅欢歌迎贵宾,这是我们羌族最高礼仪,欢迎尊贵的客人进入寨门、鸣炮!为大家系上有缘吉祥的系带,系上吉祥带好运到永远。”母广元老人一番说辞,让我想起年少时候那些乡间说书人,无论什么事情,无论哪种场合,他们总是张口就来,每一句都押韵,说到人的心坎上。

身着盛装的石椅村村民(杨献平 摄)

混迹其中,只觉得身心鼓舞。层叠的群山对生存其中的人既是庇护和环卫,也是阻隔与坚守。石椅羌寨之所以深藏其间,却能独自丰饶,既与外界实现高密度的沟通,又能在当下年代保持如此的文化传承,当是令人心有所悟的。

母广元老人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们羌族人最盛大的节日,每年这一天,我们的同胞都会穿上民族服饰,唱羌歌,吹口弦,敲羊皮鼓,做羌绣。今年不一样,天光照耀春潮生,万物向荣国家兴。开年不久,习总书记就和我们石椅羌寨视频连线,我们全村人都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我们羌寨的关怀。”

母广元老人的话,也感染了在场的石椅羌寨村民陈继良,当即笑着插话说:“以前,我每年都要到外面去做活路,最近几年,回到家乡石椅羌寨,经营农家院,腊肉、腊肠、腊猪脚、枇杷、车厘子、石榴等都很好卖。要比再到外面做活路好得多。”正在此时,音乐声起,清亮高亢地响彻山谷,我一抬头,就看到了一轮红日,正从石椅羌寨左边山后跃出,光芒穿过山顶上的荆棘与树木,将整个石椅羌寨照亮。省里新春下基层文艺演出拉开帷幕,传统的川剧、扬琴与铁板评书等节目轮番上场,羌寨人坐或站在广场上,面向舞台,不时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我也在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激越、振奋的春天气息,也获得了一种来自乡间大地的蓬勃力量。

尤其是羌族民族乐器口弦演奏,轻妙、深切、悠扬、欢快、清雅、柔和,如日光下的青石流水,也如月夜之连续滴水,如风中传诵的号角,如青草之上的流风。聆听时,感觉自己像是一只飞鸟,在高空中,与云朵一起,俯瞰起伏大地与辽阔人间。当地人说,这就是羌族的口弦,由金竹制成,两头各凿小孔,置簧片,穿麻线,以气鼓簧,线动簧颤,从而发出如此令人神清心悦之声音。口弦响起的时候,全场沸腾,继而安静,半坡上的石椅羌寨,连同房屋与草坪之上正在开花的枇杷树和已经盛开的茶花,都沉浸其中,此外,是层叠大山于早晨日光中的烟火人间,以及流转不息的白色烟岚。

END

来源:《四川日报》2023年7月18日第12版

作者:杨献平

来源: 《四川日报》2023年7月18日第12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