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青衣江传奇‖李腾鹏

作者:李腾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11 14:59:04 浏览次数: 【字体:

青衣江传奇

李腾鹏

这是一个集雄、险、奇、幽于一起的大峡谷,两岸绝巘参天、壁立千仞,因大禹治水、二郎逐蛟的传说而闻名于世,人称多功峡。

天全、荥经、芦山、宝兴四县之水在这里汇聚,流入多功峡后称青衣江。

据传,秦昭王时,有一个人从峡中出来,说他在峡中看见一个老人,深深的蓝眼睛,黄头发梳成几个发辫,瘦瘦的脸颊,突突的额头,长长的嘴巴。老人穿一件青色衣服,光着脑袋和脚板。问其住处、姓字、饮食等,以不居、不识、不食作答。同他谈论古今,只知道上古之事,到唐虞而止,以后的事就一概不知道了。他说,帝尧是他的朋友,有巢氏是他的后学,许由是他的弟子。问他为什么不戴帽子、不穿鞋子,他回答说天是帽子,地是鞋子。他还说,天地间唯有青色是一切颜色之首,老天也穿的是青衣,所以我也穿青衣。问他到哪里去,他说他想采太华山十丈之松种于蒙山,想请女娲炼石补漏阁,想逐白虎于岭外……正在说话,忽然雷声大作,裂山震谷,大风卷起大树巨石漫天狂飞,青衣老人瞬间无影无踪。此事广为流传,人们就把这条河叫青衣江。

青衣江(谢应辉 摄,图片来源:四川文旅)

江水进入多功峡后,被两岸岩石紧紧地裹成几十米宽的窄窄水流,刚入峡口,水冲两岸崖壁,浪高流急,进峡后则流速渐缓。

冬春季节,青衣江温顺而静谧,江水缓缓流淌。峡中水平如镜,波澜不兴。水深,见不到底,水色也变成了深蓝。江水深不可测,内有大鱼。小时听人说,春天晴日,有人曾见有一晒簟长的大鱼在江中游弋。

青衣江(谢应辉 摄,图片来源:四川文旅)

洪水季节,青衣江一反常态,暴戾无比。峡中波涛汹涌,轰声如雷。江水如脱缰野马,漫过冬春河道边岩石,将两岸树木连根拔起,裹挟而去。洪峰一浪高过一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东。

青衣江虽性格怪异,但20世纪60年代前,却为上游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以前交通不便,上游老百姓的木材、竹子等要靠它运输。小时候,曾见到长长的木筏、竹筏于江中外运。听老人们说,是运到嘉定。到了60年代,又见满江漂浮的木头,一米多的直径,在水中缓缓流向下游,流向城市,流向各处的建设工地。那时,如果没有青衣江帮忙,靠人力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

青衣江做了很多好事,也干了不少坏事。四县之水刚汇入青衣江峡口处,惊涛拍岸,气势“水激泻三江”,继而形成一巨大漩涡。漩涡位于螺峰二郎庙之下,俗称二郎漩。木筏、竹筏刚一进峡,若开筏人操作稍一不当,筏就会冲入激流,于二郎漩中转圈,有的会折成两段,人被抛入江中,瞬间不见。

1966年发大水,上游两河漂运的木材,峡口吞不下,木头一根挤一根,形成一木材大坝,阻挡洪水,上游多处受灾。

青衣江峡口最窄处,名虎跳子,是古代南丝绸之路要道。“司马相如通西南夷,经临邛越镇西山,百步关而青衣县,由飞仙关迳出荥经,通于邛筰”,即从此处过江。古时用溜索,清代建铁索桥,桥面距平常水面高十多米,20世纪40年代,一次洪水将铁索桥冲毁。嗣后建篾索桥,两年后毁。再后用溜壳子,小时曾见过溜壳子失事人掉于江中。

飞仙关(图片来源:雅安市文化体育与旅游局网)

几十年变迁,青衣江已彻底改变它的面貌和功能。现沫水、禾川交汇处,飞仙电站拦两江之水筑大坝,成十里长湖。两河上三桥贯通天全、芦山二县。公路四通八达,虎跳子这个地方已不再有交通功能。雅安雨城电站回水,延至多功峡口,江水平面如镜。江面上再也见不到木筏、竹筏,也没有沿江漂浮的木材了。不变的是她冬春的温驯、洪水时的暴戾。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腾鹏(四川芦山人,退休教师,雅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