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李思悦 ‖ 荥经云峰寺 延续千年的历史传奇

作者:李思悦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10-17 17:53:00 浏览次数: 【字体:

 离成都不远的地方,有这样一个修身养性和行游观光的好去处——它四周群山合抱,林木幽深;它是川西著名汉地禅林,至今依然保留儒、佛、道三教于一体的历史本色;它附近有农业和自然生态观光区,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它被央视《国宝档案》跟踪拍摄后赞誉为“这里有中国西南最大规模的古桢楠林”……

  云峰寺位于雅安市荥经县青龙乡柏香村,距成都约190公里。过荥经县城往东南方向行约3公里,可见一个大牌坊,上书“西蜀名刹”。沿公路盘旋而上,茂密的桢楠林、高耸的山门和古老的佛塔跃然眼前,这就是云峰寺。

云峰寺

荥经县民俗文化学者李德祥说,云峰古刹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三面环山,背倚马耳双峰,旁临九龙溪,植被充足,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难得的旅游胜地。

一位成都游客曾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他在寺内游览的感受:“清静幽绿的云峰寺,就是一道博大丰富的历史文化画廊,你可以在蕴涵着唐风宋韵的自然围护下,在清幽的氛围里,寻找和倾听历史的足音。寺内,那遮天蔽日的‘桢楠王’,那满树的绿叶和枯枝,密密麻麻地遮挡了强烈的阳光。一地的浓阴清凉了我热了一夏的思维,冷却下来的神经仿佛听到风与叶子的厮打声……”

云峰寺

一排桢楠 几重幽幽浓荫

  云峰寺最吸引人的,是寺内那一排排参天的古桢楠。
  除了四周山野的森林,寺内外300多棵不同朝代的古树就像巨大的保护伞,古树中有银杏、古杉、樟树、香椿,其中最多最大的是古桢楠。值得一提的是,云峰寺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古桢楠林,尤以分别列于天王殿石梯两侧的两株最壮观。

桢楠林下的云峰寺(余晓东摄)

  两位从成都来这里游玩的美女,在石梯上好奇地仰望那排古桢楠,她们小心翼翼走过地上盘根错节的树根,试图用手合抱其中的一株古桢楠树。当地人笑说,“就你们俩?再来七八个人才抱得拢。”

中国桢楠王(刘敬忠摄)

  那两株奇特的桢楠树,远看是两棵大树,近看树干分开巨大的枝杈,一边光秃枯萎,一边枝繁叶茂。这两株桢楠树,一株高31米,一株高36米。
  “老荥经”李德祥说,数百年前,此树曾遭雷击,树干被雷电击中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枯了的枝干上,不断地长出新枝,年复一年,古树不断向另一方向生长,终于重新生出健壮枝干,形成如今看到的同根生的“两棵”大树,“它们的树龄至少有1200年。”

雷击后重生的古桢楠

  李德祥还讲了个故事:元末明初,云南省鸡足山有一云游僧前往峨眉山朝圣,途经太湖寺小住,便栽下几百株桢楠,当云游僧从峨眉山返回时,见所植幼树生机盎然,一片葱茏,自觉有缘,遂留下四处化缘,重建了寺庙。桢楠如沐天露,生长千年而挺拔依然。
  央视《国宝档案》曾来荥经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拍摄,他们将云峰寺和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的东汉石碑“何君阁道碑”以及茶马古道、荥经砂器等一一纳入镜头,播出后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一个石头 一段美丽传说

  云峰寺怎么又叫“太湖寺”呢?荥经历来无湖,何来太湖之石?
  在寺内天王殿阶梯下,遮天的林荫,一座“小山”被水泥栏杆围护起来。
  细看,这座“小山”其实是一坨占地为80多平方米、高5米多的石灰石,可能由于长期的水蚀作用而形成粗粝奇特的形态。不过质地上,又多少具有天下名石“太湖石”漏、瘦、皱、透的特点,透出一种特殊的灵气。

雲峰寺太湖飛來石

  李德祥介绍,此石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传说,颇为有趣。一个传说是,因荥经人笃信佛教,在西天佛祖讲经大殿的两个石头,为荥经人的虔诚所感动,遂从西天飞来荥经,分别落在两个寺院里,为荥经的两个寺院镇寺。其一即云峰寺的这一块。另外的一块在山门寺,也是荥经在唐代就有的寺院。那一块也是玲珑剔透,和此石一样具有太湖石的特点。唯一不同的是那块石头上有如龙蛇盘行的通道,在唐代就被荥经当时的父母官许长源命名为飞来石了(又名“龙盘石”)。
  另一种说法是:二郎神担山追赶太阳,因到了此地时扁担断了,二石落在了云峰寺和山门寺。又说此石为雌雄二石,山门寺的那个为雌石,云峰寺的为雄石,两石互相呼应,而不肯离开,所以就在两个寺院分别成了镇寺之石。
  恰好有一副对联如此写道:“问太湖片石,果从何处飞来?弥勒无言扪腹笑。览严道诸山,唯数此峰独秀,禅关不锁任人游”。

扩展阅读
云峰寺首建者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韦皋

  云峰寺,作为先秦严道古城著名的辟支佛道场,兼容“儒、佛、道”三种传统文化,它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可谓声名遐迩。这一点,我们从寺内藏经阁可以感触到。走过亭台楼阁,位于最高处的藏经阁矗立眼前。

一方高阁  千年香火旺盛

  据了解,藏经阁高约30米,明代建筑,飞檐雕梁,画栋花墩,具有典型的古代庙宇建筑特征。步入藏经阁,鲜花盆景掩映之中,一个小巧精致的天井透下白昼的光亮,恍惚间可以触摸到时间流逝的波澜。按李德祥的说法,一座保存了几百年的30多米高的藏经阁,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道教、佛教和中国儒家文化的多重内涵,有容乃大,既妙趣横生,也让众生各取所需,真不多见。《荥经县志》记载藏经阁声名遐迩,门前车水马龙,游客、香客络绎不绝。

云峰寺藏经阁

  藏经阁周遭,历经千年的浮雕、石刻随处可见,有些虽然青苔掩映,却感受到历史的触须在悄然中伸向灵魂深处,带来不小的震撼力。
  如今,藏经阁的基本面貌没变,不过原来的木雕格子窗变成了现代仿古木窗,原来长满荒草的院坝内,生长着五六根碗口粗的树木。这样的场景,得益于荥经人对它们的保护。
  云峰寺山门附近的澄心岩下,曾经有一桥叫“仙缘桥”,此桥早已被毁,现在只能从一些文献上读到它的味道,所幸在孙明经先生的《1939走进西康》里尚有它清晰的倩影。桥牌坊上一副对联口传书载至今,每每被人称颂:“前度勾留,借一片闲云,每到斜阳倚树;此间小憩,听半湾流水,何殊清夜闻钟。”

三代僧人  64年建成庙宇

  有人说,云峰寺的历史折射了荥经县千年的历史。
  云峰寺有着什么样的前世今生?
  《荥经县志》记载,唐朝中期,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韦皋西抗吐蕃,为方便运送军粮,韦皋扩展青衣江航运,修通乐雅水道,并于水道沿线兴建庙宇二十余座,祈求保佑水道畅通。这些庙宇,构成了闻名遐迩的“辟支道场”。时隔千年,这个庞大的道场淹没在岁月中,当地仅存庙宇数座。云峰寺,就是“辟支道场”现存的最大最完好的庙宇之一。

云峰寺内的字库塔

  完成建庙大业的人,是一个从西边来的僧人明山和他的徒弟祖超、祖庆和徒孙道印、道慈、道智,三代人前后用了64年时间,历经了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五个年号,完成了云峰寺的全部建设,成就了一番伟业。
  从唐至宋是云峰寺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到元代,遇上外力的兵燹破坏,云峰寺曾在一个较长时期,失去了她的灿烂光芒。
  在明代这个相对安稳的时代,云峰寺成就了自己最大的辉煌,成为西南茶马古道上的必经之地,一颗璀璨的贸易文明之珠。
  今天,无论是荥经人,还是附近的雅安人,说起云峰寺都津津乐道。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