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00:11:13

【正德】《四川总志》(三十七卷)

发布时间:2017-01-06 14:53:00 浏览次数: 【字体:

明熊相纂修。熊相,字尚弼,号台峰,明代江西高安人,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进士,任四川清军御史,正德十二年(1517)、十三年(1518)两度巡莅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后因病返回江西。《国史经籍志》著录其《台峰集》六卷。除《四川总志》之外,熊氏还在江西纂修过《瑞州府志》十四卷,《明史·艺文志》有著录。

此志为四川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种省志,纂修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据史料记载,在此之前,明朝修纂四川总志至少有过两次,一次是在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即此志目录前所记:“四川旧志,天顺庚辰布政马君显聘提学佥事眉山黄君明善所纂也。”一次是在明宪宗成化年间,即万历(1619)《四川总志》凡例所云:“是书自成化间创修。”然而此前历次纂修的四川总志,均未见流传下来,只有此志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6f12152edc0f4f2eae662ad6b82d1518.JPG

此志正文分三十五门五十五目,约52万字。其三十五门分属三个部分:本布政司,各府、州,通志。布政司下分十一门,各府、州下分二十五门,通志下分四门。其中布政司与各府州有少数门类名目相同。书首附总图三幅,于四川之舆地、疆域绘制较详,乃迄今所见四川最早的舆图实物。志前有卢雍序。卢雍,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字师邵,正德进士,授御史,著有《古园集》。

此志虽然纂修年代较早(距今已490余年),但对于当时四川境内七府六州、十九个土官衙门的历史沿革、疆域、山川、古迹、民俗、人物、文词等记载甚详,无一不备。历代年表中,对于四川的沿革变迁记述尤为详尽,达三卷约3.5万字。这对于研究四川及邻近直辖市、省、区古代历史地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各土官衙中,则对西南地区各少数氏族部落的历史沿革、山川疆域、赋税土产、民俗风物、民族习性(包括藏、彝,苗、羌、回、土家等)作了详细记载,是研究四川古代少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一部较早较完整的史料。例如,正德《四川总志》载,全国最早以“书院”冠名的“士子肄业之所”,是唐贞元九年(793)于今遂宁市西南书台山下建立的张九宗书院。不过,它与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的书院(如魏了翁讲学的鹤山书院)那种学者聚众讲学治学授徒的性质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这毕竟属于全国最早由私人建立的属于读书人的书院。又于各府州文词门中,对明代中叶以前有关四川的诗文词赋收录较详。在此之前,只有南宋初,四川安抚使袁说友命属官扈仲荣、程遇孙等纂修《四川志》时编的《成都文类》五十卷。一般认为,《全蜀艺文志》是在《成都文类》的基础上扩编而成,事实上,正德《四川总志》各府州文词门,也是其后杨慎等人编纂《全蜀艺文志》的重要资料来源,这一点尚未引起研究者们足够的重视。

另外,此志的编纂方式,与明末和清代以后之省志不同,乃是先按地区分列,各地区之中再列门类(清代以后之省志则反之)。这正好体现了那个时代纂修地方志的特点,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正德十三年(1518)的原刻原印本今已无传,仅有一部嘉靖十六年(1537)后补刻重印的本子,因此,卷五的历官布政使增补至嘉靖十六年(1537)任。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