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略谈嘉靖《四川总志》

作者:旷天全 发布时间:2011-07-22 08:28:00 浏览次数: 【字体:

流传至今明代修的四川省志有四部——正德《四川总志》、嘉靖《四川总志》、万历九年《四川总志》、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 而嘉靖《四川总志》修得较好,明人陈继儒就曾说:“读天下志,(嘉靖)《四川总志》为第一,其金石鼎彝、秦汉以下之文,网罗几尽,而立例亦古。”清人宪德亦云:“(四川总志),迨前明之世屡经修辑,惟杨慎、王元正辈所纂(即嘉靖《四川总志》称善。”由此可见,嘉靖《四川总志》在明清所修四川省志中有着较高的地位。然而,至今学术界没有文章系统介绍嘉靖《四川总志》。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作―介绍。

一、嘉靖《四川总志》的编撰情况

嘉靖《四川总志》是在当时的四川都御使刘大谟和监察御史王珩主持下修撰的。刘大谟字远夫,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正德三年进士,嘉靖十九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秉心诚明,勤于政事,颇有政声。嘉靖二十年,都御使刘大谟叹正德《四川总志》“草草成书”,于是请杨慎、杨名、王元正三人编撰省志。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编修,是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明世宗时因议大礼案,贬戌云南。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为明代第一。而刘大谟也正是乘杨慎从云南回新都之际,请其参与编撰的。

杨名字实卿,四川遂宁人。嘉靖八年殿试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明世宗时因直言进谏,遭贬。居家二十余年,侍亲至孝。颇有文采,为时人推重。其参与省志之编,正是遭贬居家之时。

王元正字舜卿,号玉垒,陕西人。正德六年进士,授翰林检讨。明世宗时亦因议大礼案,谪戍四川茂州卫。王元正在茂州讲学二十余年,多有成就。其参与编省志,亦是谪戍四川茂州之时。

杨慎、杨名、王元正都是进士出身。其中,杨慎是状元,杨名是探花。三人都有文采,都在翰林院任职,而更巧的是,三人都是遭贬的人。难怪主修人刘大谟会说:“王氏玉垒、杨氏升庵,杨氏方洲俱以雍益之豪俊,科第之伦魁,良史之名笔。谪戌遐荒,周流万里。”嘉靖《四川总志》于嘉靖二十年八月开始编撰,十月结束,历时三个月。其中,杨慎负责编《艺文志》,杨名、王元正负责编《帝后纪》《监守志》《郡县志》《名宦志》《经略志》《杂志》。

杨慎、杨名、王元正三人编成的《四川总志》,据后来崔廷槐《四川总志后序》云“见卷凡百余”,当在一百卷以上。王元正的《全蜀人物志序》(即为《四川总志》做的序)云:“兹乃缮录,成编二十有六卷,立论十有三篇。”即除杨慎编的《艺文志》外,杨名、王元正编了二十六卷。而杨慎《全蜀艺文志序》(即为《四川总志》做的序)云“为卷尚盈七十”,可推知,杨慎编的《艺文志》当在七十四卷以上。

在嘉靖《四川总志》编撰过程中,王衍离任,上虞人谢瑜接手继续参加编修。当嘉靖《四川总志》完成后不久,又被重编。这一点,刘大谟的《重修四川总志序》说的很清楚,刘序云:“事告,其涣而未萃者,仍托周宪副木泾(即周复俊)、崔佥宪楼溪(即崔廷槐)重加编集。”即是说周复俊、崔廷槐二人是嘉靖《四川总志》的重编者,而杨慎、杨名、王元正三人是嘉靖《四川总志》的初编者。

周复俊字子吁,号木泾,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在四川、云南做官多年,与杨慎颇有交往。嘉靖二十年入川为按察副使。颇好文学。崔廷槐字公桃,山东平度州人。嘉靖五年进士,嘉靖间入川做佥事。以文学出名。重编中,周、崔二人都是在杨慎、杨名、王元正三人所编的基础上进行的。崔廷槐重编了嘉靖《四川总志》的《经略志》和《郡县志》的一部分,周复俊则重编了包括《艺文志》在内的其它部分。

重编后,嘉靖《四川总志》共八十卷,其中《艺文志》六十四卷,《帝后纪》《监守志》《郡县志》《名宦志》《经略志》《杂志》一共十六卷。

二、嘉靖《四川总志》的编撰体例

根据嘉靖二十四年刊刻的嘉靖《四川总志》,其卷首依次载刘大谟《重修四川总志序》、谢瑜《重修四川总志序》、杨慎《全蜀艺文志序》、王元正《全蜀人物志序》、杨名的建置、山川、赋役志序。卷末依次载谢瑜《重修四川总志后序》、崔廷槐《重修四川总志后序》、周复俊《重修四川总志后序》。

卷一:《帝后纪》《藩封志》《监守志》。

卷二:《全蜀名宦志》。

卷三至卷十五:《郡县志》。

卷十六:《经略志》《杂志》。

卷十七至卷八十:《艺文志》。

《帝后纪》主要记在蜀称帝的人,如夏朝的大禹,三国时的汉昭烈帝刘备等。

《藩封志》又分《蜀府》《郡王》《官僚》。主要记历代在蜀封王的人。

《监守志》主要记历代在蜀为官的人。主要又分《镇守题名》《文署题名》《武署题名》。《镇守题名》下又载《太监》一项。《文署题名》主,要载当过巡抚都御史、巡抚御史、清军御史、行署、布政司、按察司等职的人。《武署题名》主要载当过总兵、参将、都司等职的人。

《全蜀名宦志》主要记历代在蜀为官,有政绩,深得民心,有才学,在当时和后世有名声的官员。

《郡县志》主要载四川各府州的情况。一般按照《建置》《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附书院)、《宫室》(附桥梁)、《祠庙(附寺观)、《陵墓》《古迹》《名宦》《流寓》《科第》《人物》(附隐逸、孝义)、《列女》《仙释》等项编撰。

《经略志》主要记四川经济、交通、军事等内容。又分《赋役》《边防》《水利》《驿传》《屯田》《盐法》《茶法》《军政》等八项。

《杂志》主要记历代叛臣、盗贼、及各种灾异、祥瑞等情况。

《艺文志》主要记历代关于巴蜀的诗文。而且诗文又是按赋、诗、楚辞、诏策、赦文、敕、表、疏、状、书、笺、序、记、檄、箴、铭、赞、颂、碑文、杂著、谱、跋、行纪等类分门编辑的。

三、嘉靖《四川总志》的价值

嘉靖《四川总志》有着非常大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明清两代所修的四川省志中,嘉靖《四川总志》的水平是很高的、很有文彩的。在明清两代所有修省志的人员中,修嘉靖《四川总志》的杨慎、杨名、王元正的水平较高,即使是全国范围内,集中状元、探花,全部由进士编修志书的情况也是不多的。而且,嘉靖《四川总志》是经过两次编修的,精心雕琢过的。正是修志人员整体素质高,从根本上决定嘉靖《四川总志》有着较高的质量。所以陈继儒会说“读天下志,(嘉靖)《四川总志》为第一”的话了。

第二、嘉靖《四川总志》对明代后来所修的《四川总志》有着发凡起例的作用。明代后面两次修的省志——万历九年《四川总志》、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基本上是依照嘉靖《四川总志》的体例进行编修。特别是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其主编者杜应芳,在杨慎的《全蜀艺文志》的基础上,搜辑嘉靖以来的文章及被杨慎漏搜的文章,编成《补续全蜀艺文志》。《补续全蜀艺文志》与《全蜀艺文志》成了今天我们研究巴蜀文化的重要资料。

第三、嘉靖《四川总志》中的《全蜀艺文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嘉靖《四川总志》中的《艺文志》后来单独刊行,成为一部重要的书。《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包括网罗,极为核洽”,《益部谈资》称其“网罗金石鼎彝,秦汉之文几尽,可谓博矣”。《全蜀艺文志》所收的很多文章是其它书未收的,如书中所收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商隐的《重阳亭铬》,不仅李商隐的文集没有收,《文苑英华》也没有收。再如宋代罗泌的《姓氏谱》、元代费著的《古器谱》多已不传,而《全蜀艺文志》中却保留着。而且《全蜀艺文志》具有较高的辑佚价值,如著名学者四川江安人傅增湘的《宋代蜀文辑存》中很多文章就是采自《全蜀艺文志》。另外,《全蜀艺文志》也有很高的校勘价值,因为它所收的文章多是用的嘉靖本或嘉靖以前的版本,有利于校勘家的版本校对。

第四、嘉靖《四川总志》对今天方志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嘉靖《四川总志》本身的存在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明代四川的修志情况(特别是嘉靖时期),而且从全国范围看,保留至今的嘉靖年间的省志并不多,所以它对我们了解明代嘉靖年间修省志的情况,对我们进行嘉靖年间各省省志的比较研究和撰修新方志有借鉴作用。

现存最早的嘉靖《四川总志》,是嘉靖二十四年刊本,这也是仅有的刊本,国家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藏有此种刊本。而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有此刊本的抄本。另外,在1996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42册收有国家图书馆藏本的影印本,四川省图书馆藏有此书,这对川内的方志研究者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旷天全)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