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地方志资料工作浅见

作者:叶红 何颖雪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办 发布时间:2011-07-20 08:28:20 浏览次数: 【字体:

地方志资料工作涉及面很广,笔者仅就地方志资料工作近几年的研究现状和有关资料研究和使用方面的问题,提出个人浅见,就教于方家。

地方志资料工作研究现状浅析

进入新世纪后,首届修志工作已近尾声,续志工作紧随其后。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总结上届修志经验,反思修志历程,关注续修工作的理论文章层出不穷,其中过去相对较少的对地方志资料工作研究的文章也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仅在全国省级以上地方志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就有300篇左右。资料是方志的基础,资料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志书质量和历史传承,关系到志书开发利用等重要问题。因此,对地方志资料工作研究的重视和关注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这些研究文章的内容涉及地方志资料的性质、作用、收集、整理、管理、开发利用、现代化建设等各个方面。本文试就地方志资料工作研究的现状初略分析如下:

    一、资料工作综合谈

    约有30%的文章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收藏、管理等常规性资料工作,没有更多新的突出的观点。

    有少部分文章所谈内容较有新意:有的兼及档案工作,比如《档案与修志》(李晓梅《新疆地方志》2003.2)、《浅谈编史修志工作对档案利用工作的促进作用》(朱绪慧、罗清平《新疆地方志》2003.4)等文中,对编史修志与档案资料的密切关系作了科学的阐述;而《提高新时期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几点思考》(吕游《黑龙江史志》2004.6)一文中,对档案工作者提高素质的建议,对地方志资料工作者素质的提高也不无裨益;《地方志馆功能议》(李宝书、傅静华《黑龙江史志》2000.6)等文章,则对方志馆的功能和重要性作了有益的探讨;还有从目录学角度研究的《浅议新方志的目录学总结》一文,简介了方志目录学的发展水平和新方志目录的编纂情况,提出了编制方志目录和方志提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新编方志进行目录学上的总结,对于方志利用、保存文化遗产以及促进方志学本身的进一步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方志资料工作者的目录学基础等工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在《家族史和家谱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一文中指出:“记录了数十代或更多代的家族史和家谱可以为人类基因变异研究提供极为珍贵的资料,利用它们进行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至少以下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世界上的两千多个民族,是源于同一祖先还是多个?最早的祖先是何时诞生的?第二,社会文化和环境是如何影响基因突变的?这个问题对于人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要防止人类的因素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和求享乐而日益退化,这是科学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科学家对地方志资料的研究和观点从崭新的角度把地方志资料的重要性提到了―个新的高度。

    二、续志资料工作

    对续修志书资料工作的探讨,是新时期以来资料工作研究的新的思考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性。《续志的资料工作研究》(颜小忠《上海志鉴2004.6)、《刍议续志资料收集的重点》(邱文彬《福建史志》2004.5)、《对续志资料问题的再思考》(步进《河北地方志》2000.2)等文,较为准确地概括了续志资料工作的两大主要内容:一是收集续志断限内一二十年的资料;二是对前志一百多年乃至数百年上千年时限内的资料进行补遗、考证、纠讹。文章还将首轮修志与续志工作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续志资料工作的有利条件和新的困难:有利条件是:

    (1)须收集的资料时限短、距离近,便于收集与考证;

    (2)前志资料收集的经验可供借鉴;

    (3)文化事业空前繁荣,档案、报刊、广电、出版等发展很快,尤其是年鉴的编修更是提供了丰富的年度资料;

    (4)网络信息、复印、传真等现代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资料收集的速度与效率大大提高。新的困难是政府行政管理的范围变小,许多行业管理局已改制成集团、公司,许多企业已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续志资料仅靠行政管理部门已难搜集齐全;在“社会转型期”,新生事物多、新的矛盾也多,具有动态性、交替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给续志资料的收集和选择带来新的困难。

    文章还提出了续志资料工作应把握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是收集宜广、发掘宜深、整理宜细、管理宜严、考证宜详、采用宜慎;基本要求是全面、系统、严谨、朴实、科学。

    在续志资料的收集方法和范围方面,除了传统的做法,还强调了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和网络资料的收集。

    三、资料工作的现代化

    这类文章约占40%,是近年地方志资料工作研究的热点问题。李铁映同志在全国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也指出:“方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成果和手段来开拓志书的新领域……”2001年8月20至2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网络建设研讨会”则标志着地方志资料工作现代化建设已被提上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进入网络信息新时代后对地方志资料工作的必然要求。

    全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数据库的地方志机构纷纷从本省的角度介绍和思考地方志资料数字化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设想,如《黑龙江省情信息资源网及绩效分析》(龚强《中国地方志》2000.5)、《吉林省情信息数据库基本建设情况》(崔永河《中国地方志》2010.6)、《福建省地方志资料库数字化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设想》(苏炎灶《中国地方志》2001.6)等。这些文章从各地资料数据库建设的做法和特点以及今后的设想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地方志资料工作现代化发展的概况,其中不乏经验和共识:

    1.抓好应用软件的开发,(1)要求库容量大、软件适用性强;(2)检索性能好,便捷、快速;(3)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

    2.建库必须执行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连网打好基础;

    3.在数字化建设的设计上要有地方志的特色,区别于其他的数字图书馆……为待建数据库和数字化的地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而《关于省情信息建库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谭云龙、梁芝铭《中国地方志》2001.6)、《地方志资源网络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构想》(蓝凌云《中国地方志》2004.2)等文,则更多地从理论高度冷静地思考了地方志信息建库和资源网络化建设的问题,提出了对建库的合理性、建库原则、库型结构、运营及管理等基本问题的思考和见解。上述文章通过对地方志网络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地方志资源网络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少,数字资源建设水平低,多数仅仅局限在将文本数字化的阶段;

    2.就整个方志行业而言,资源种类单一,目前尚缺乏必要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3.人才奇缺,尤其缺乏既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图书情报和数字资源管理知识,又熟悉史志工作的复合性人才;

    4.缺乏数字版权保护意识和手段。

    上述文章还提出了地方志资源网络化建设的发展构想:

    1.统一数据库构建与建设标准是当务之急;建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牵头成立一个统一协调各省地方志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机构,统一数据库的技术标准、结构模式,搞好数据标准化建设问题,着力构建元数据标准、资源组织描述标准、数字资源系统服务标准等;

    2.加速人才培养与引进;

    3.建设模式的有效创新;第一种是与有关的公司合作建设,如国家863计划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和书生之家,各公司都实行以著作权换取一定的阅读时间的办法来解决著作权问题;第二种是与相关的资源建设单位合作,如图书馆、高校等都在进行数字化建设,一些特色数据库实际上主要依据地方志资源,因此地方志机构可以自己编纂的志书、地情书的数字版权入股,相关单位出人力、物力,合作建设,共享成果。

    4.提高版权保护的意识和技术水平;目前各地的地情数据库中的资源主要是方志系统享有著作权的新编地方志,版权问题主要集中在自己的数据如何不被非法下载复制上。地情网中,只有浙江不允许复制网页,广东、河南有一定的访问控制,其他的地情网都没有保护措施。看来进行有关的技术升级改造,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数字版权,是应当引起地方志机构足够重视的问题。

    四、地方志资料的开发利用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方志的编修和开发利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编修只是手段,利用才是目的。2000年4月,在成都召开的《地方志与西部大开发座谈会》首次集中地研讨了地方志开发利用的问题。参会的中指组领导和西部十多个省、市、区地方志机构的同志均有专文宣读。会议虽然围绕“地方志与西部大开发”的主题,但其认识理念、具体实践的经验等对整个地方志系统地方志资料的开发利用问题都应当有很好的启示。其代表文章有《地方志与西部大开发》(单天伦《中国地方志》20003)、《方志资源与西部开发》(诸葛计《中国地方志》20004)。

    地方志资料的开发利用研究文章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1.旧志资料的开发利用;

    2.新志资料的开发利用;

    3.未入志资料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旧志服务现实社会》(王蕾《河北地方志》2005.6)一文,将河北全省整理利用旧志情况作了介绍。早在1986年,河北省方志办就制订了《关于旧志整理的方式与体例规范》,对旧志整理方式、旧志校点注释的体例规范、旧志整理的编务工作、旧志整理后的印刷方式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使旧志整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并于1988年出版了《河北历代地方志总目》、1992年出版了《河北地方志提要》,整理点校出版了《畿辅通志》《河北通志稿》等部省志,全省各地还点校出版了《束鹿五志合刊》《山海关历代旧志校注》《秦皇岛历代志书校注》等一大批古旧志书。并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开发利用;《旧志资料是怎样为武夷山申报“世遗”铺路搭台的》(李夷、黄胜科《福建史志》2002.4)、《开发利用志书资料资源为现实服务的成功尝试——拍摄〈广西历史上的今天〉有感》(韦晓《广西地方志》2001.2)则以根据清版《武夷山志》、民国版《崇安县新志》所载史料编写的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文本在为武夷山成功获得“双世遗”殊荣做出重要贡献、广西通志馆利用地方志资料与广西有线台联合制作366集大型电视系列片获得极大成功的典型事例,显示了地方志资料强大的生命力和开发利用的光辉前景。

    《21世纪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构想》(邓富生《中国地方志》20001)则从大文化的概念,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认为“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制定地方志资源开发的规划、加强调查研究,开发地方志系列产品;多方面的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创造用志的良好氛围。”文章具体强调了一些观点:

    1.在出版内容和形式上对地方志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实施地情系列产品生产工程,这是解决地方志资源从馆藏密室走向社会民间的关键;

    2.不仅要对已成志书进行再加工和研究,还应重视成志过程中收集的未被录入志书的大量可信资料的开发利用;

    3.读志用志绝非地方志部门一家的事,要确立社会主义方志文化价值观,内外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读志用志活动;

    4.建立读志用志基地,搞好资源配置,筹措奖励基金;

    5.建立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网络。

    以上为近几年来地方志资料工作研究的基本情况。在研究内容上,它还存在一些薄弱点甚至空白点:

    1.地方志资料工作者的培训问题。新时期的地方志资料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即具备图书情报学基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和史志专业知识。而在目前的地方志机构中,恰恰缺乏这样的人才,但没有有关人才培训的研究文章。

    2.地方志机构之间资料的交流、工作的协作问题也无专门文章提及。

    3.地方志资料以及数据库运行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谈及很少,《刍议新方志成果与保护知识产权》(张豫西《巴蜀史志》2002.1)等文章虽然意识到了保护新方志知识产权问题,但尚未提出具体有效的办法。随着续修工作的深入开展,相信这些问题一定会引起专家们的注意并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资料的汇编和利用

    在地方志工作中,资料工作是一项基础的贯穿始终的工作。尤其是在县志陆续成书之后,更显出资料工作的重要性。

    “资料的汇编和利用”这个课题,属于资料研究和使用范围。分作两个部分来谈:

    一、“资料汇编和利用”工作的基础

    资料,是大家熟知的、经常使用的术语,但究竟资料的定义是什么?目前图书、情报界对此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确切的说明。因为在图书情报工作中,一般是将“记载知识的纸质载体,分为图书、期刊、资料三大部分”,所以对资料的定义,一般就有三种说法:

    1.资料是图书、期刊以外的一种非书非刊出版物;

    2.资料是非正式出版和不公开发行的出版物;

    3.记载的知识有参考价值的为资料。

    这三种说法各有不足,归结起来,大约是:“资料是一种有参考价值的非书非刊出版物,在现阶段的我国,它基本上是:非公开发行的”。

    这个定义是从图书馆、情报所、资料室对文献管理工作中的划分文献类型要求提出的。它同我们地方志研究工作中对资料的看法有较大的区别。我们对地方志资料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切对地方志工作有用的知识,都是资料”。马克思提出的:“研究工作必须占有详尽的资料”,就是这个概念。就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今天讨论的“资料”的概念就要广义得多。它的范围主要有三个方面:

    1.文献资料:图书、档案、报刊、文件、古旧志书、家族谱牒、帐本、日记、金石碑刻、图像照片,音像资料等;

    2.口碑资料:世代相沿的传说;当事人的口述;

    3.遗址、遗迹、实地考察、测绘资料、实物等;

    因此,我们地方志办搜集的资料就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的广泛性:涉及自然、社会各个学科领域的各方面,其中有相当多的部分是没有专门著作记载的;

    2.直接性和可靠性:资料多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的观察、调查、总结,许多是当事人亲历的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按照以文献的加工形式分多数属于“一次文献”(原始文献);

    3.记录形式的多样性:以手写和传统文宇记录式居多主要以纸张为印刷材料;

    4.资料外部形式(装帧、纸质、大小等)不规范、零散。

    由于以上特点,资料研究的前期工作——搜集、考证、整理就至为重要。因为“资料汇编和利用”是建立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的,前期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研究工作的成效。所以各志办在进行资料的汇编和利用之前,有必要对前期资料工作进行一些回顾和检查,当然,在资料汇编和利用的过程中也可反过来促进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二、“资料汇编和利用”的形式、特点、作用和方法

    资料汇编是资料利用的初级阶段,也是地方志资料研究工作应抓的一个重点。

    先谈一下“资料长编”与“资料汇编”的区别(有人对此是模糊的)。

    “长编”:

    △在写定著作之前,搜集有关材料并整理编排而成的初步稿本。(《现代汉语词典》)

    △编史者先辑各书所载与本书关系之事,按次排列,以为作史材料,谓之长编。(《辞源》)

    △为了编纂方志而将有关的论述各类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历史资料,进行删订、编排、汇辑成的稿本。……(它)既不是纷繁复杂,真伪相间的原始资料的简单汇集,又不是待印的志稿(《雅安地区部门志丛书修志工作参考资料》)。

    “汇编”:

    资料汇编是把分散的性质相近的文章或文件平列地编在一起,是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的汇集(当然也有汇编者的选择),主要取材于文件、文章或其它图书资料(同上)。

    “长编”与“汇编”的性质、作用也不同:

    长编是按篇目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是专为编纂志书备料打基础的;而汇编则是为了积累(集中)资料,便于保存、检索、利用。

    分清了“长编”和“汇编”的概念后,就知道了在当前县志巳陆续进入总纂、出版成书阶段的形势下,研究“资料汇编和利用”更有现实的意义。

    (一)结合地方志工作的实际,“资料的汇编和利用”有以下几种形式和方法:

    1.编制目录、索引

    索引也叫引得、索隐、通检;

    书目的著录对象是文献的总体;索引的著录对象是文献的局部。

    给本方志办所藏资料或本地区范围的地方志或地方文献编制目录或专题索引(可借助本地区的方志资料协作网共同编制)

    例:(1)《中国新方志联合目录》;

    (2)《四川十年修志论文索引》、《晨报索引》(四川部分);

    (3)《××地区(县)新编方志目录》以及方志艺文、金石、碑刻目录,方志人名、地名索引等。

    以索引为例,其编制方法最常见的是分类排列法。另有主题排列、字顺、拼音、部首、时间等次序排列法;县志资料也可按志书纲目分类;图书分类还是应按“中图法”,但不论哪一种,在编排之前,都要

    (1)选定或自编分类表,并且要规定出编排的细则,比如,同一类的论文`是按篇名、作者,还是按发表时间先后等,必须如一,不能自相矛盾。

    (2)有条件,还应编排著者、书名等辅助索引。

    (3)最好以卡片形式进行著录、排列。

    (4)注意著录的规范化,基本著录项目、名称、著者、卷(册)数、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印刷形式、开本大小、外貌特征附注。卡片最好始终如一,可统一印制,也可自制,可买图书馆统一卡片,卡片用后即可作为卡片资料目录,还可作为其他(如大事记)专题的资料。

    2.材料汇编、专题汇编

    这是资料汇编和利用的最重要的形式。材料汇编:主题较多,例《重庆现代革命史料》、《彭县志编纂文集》、《新修彭县志评论集》、《修志工作参考资料》(雅安地志办编,1988年9月)围绕修志理论、修志经验两个主题编的,内容涉及篇目设计、资料工作、体例结构、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字表述、图表照片、附录、法规条例、主笔工作等十二个方面。专题汇编是根据掌握资料的情况,结合本地区实际,按照一个专题,选择众多资料中的有关内容,加以汇集,及时印发。例:《地方志资料工作协作会议专辑》、《朱德委员长生平简表》、《四川省轻工科技成果汇编》、《四川长江水产资源调查资料汇编》。编辑人员对原文基本上不作修改和文字加工,但选材料时要有自己的标准。

    3.摘要汇编、选编

    根据一定的选题,将从多资料中的有关部分摘要进行汇编,或对某些资料进行选择编辑。主要特点是编选(摘)者主观推荐意识较强,对文字加工有一定要求,例:某文提“前年”应改为“×××年”;“本县”应改为“××县”,每篇(段)文章均需要出处。例《志稿评议文选》(省志办市县处编)、《新方志问题研究》(省志办总编室)。

    4.综述、提要、述评、进展报告等

    均属于三次文献,是通过对二次文献、一次文献进行研究,利用而形成的高一级研究成果。它除了要求资料掌握得“深”和“广”外,还对撰著者的综合归纳能力、理论水平和业务实力有较高的要求。

再谈一谈综述和提要。

    提要:应当给一书以简要的评述,指出它的内容、特征、用途以及在该类书籍中的地位。

    综述:要求对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向作出综合性表述,一般不加自己的观点(这一点与评述不同)。例《岳飞满江红词真伪问题研究综述》,《方志中人物志编写研究情况综述》。

    (二)地方志资料汇编有以下几点重要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1.内容含量大,记载详尽,区域性强。例:《宜宾地区的柑桔资源》、《通江现代史料选》以上资料有的没有专门学术著作予以记载;即或有专门著作,也不可能详尽记载。县志限于篇幅也难以将有关资料一一收入志书。而将这些有关资料汇编成册,则可达到充分保藏和利用的目的。

    2.印刷形式多样,印数灵活,时效性强。

    资料汇编往往不如图书、期刊那样出版周期长,手续繁杂。它可以及时编印,随编随出,还可编续集、多集等。铅印、胶印、油印均可,能及时提供利用,成本低,在资料交换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交流作用。同时,由于其内容来自实践,其价值具有永久性。

    3.资料的直接性和可靠性。

    因汇编的资料多是一次文献,未作改动,内容真实、具体、生动、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例:《万县地区恶性肿瘤及其它死因调查资料》、《嘉陵江水系鱼类资料调查报告)等。

    4.资料集中,系统性强,利用价值高。

    此“系统性”不同于图书“论述”的系统性,而是指材料的系统性,对研究者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这一特点在专题资料汇编或专题性的书目、文摘、索引中尤为突出。

    例:《关于评论诗人李白的文章及资料汇编》、《四川省地方志天文资料汇编》、《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长江流域重庆至巫山段水文、地震资料提要索引》、《四川地方志联合目录》等。

    地方志资料汇编有以下作用:

    1.有序地保藏了现有资料;

    2.有效地提供给读者利用,为现实服务;

    3.及时地发挥社会效益,提高地方志办公室地位,扩大影响;

    4.通过资料汇编和利用的研究和实践,将培养出大批修志业务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这对方志事业的兴旺有着重要意义。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办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