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中国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

来源:方志中国 发布时间:2023-05-12 16:26:58 浏览次数: 【字体:

51c64c1efb634e7e870d09bc22e6ffa1.png

编者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近7万同胞遇难,一时间,群星暗淡,举国神伤。十五年过去了,山川抚平伤痕,废墟走向重生。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特刊发《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简介,哀悼逝者、缅怀英烈,祈佑祖国繁荣昌盛,天平地安!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前言

6ac0f3512f64427c9d81d48cd558583e.jpg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灾区范围包括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7个县(市、区),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00多万人;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次生灾害世所罕见。

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开展了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紧急动员、迅速行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广大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严防疫情,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及时报道,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建设者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辞辛苦、赈灾义演,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临危不乱、奋勇自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大力支援,各地志愿者也纷纷前往、默默奉献。同时,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踊跃捐助,国际社会积极施援。所有这一切,汇聚成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在随后进行的恢复重建中,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强不息、感恩奋进,以人为本、崇尚科学”的恢复重建精神,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努力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l9个省(市)的党委和政府,积极落实中央部署,为灾区恢复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支援和灾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仅用3年时间便完成了恢复重建的各项任务,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实现从灾难到进步、从悲壮到豪迈的历史性跨越,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品格。

为把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客观、系统地记录下来,国务院决定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并于2008年11月6日召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了编纂工作。全志共设11个分卷,其中包括《总述》《大事记》《图志》《地震灾害志》《抢险救灾志》《灾区生活志》《灾区医疗防疫志》《社会赈灾志》《灾后重建志》《英雄模范志》及《附录》。《总述》《大事记》《附录》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牵头编纂,《图志》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牵头编纂,《地震灾害志》由中国地震局牵头编纂,《抢险救灾志》由解放军总参谋部牵头编纂,《灾区生活志》《社会赈灾志》由民政部牵头编纂,《灾区医疗防疫志》由卫生部牵头编纂,《灾后重建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编纂,《英雄模范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编纂。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负责全志的组织协调工作。至2009年年初,由各承编牵头单位牵头,陆续组建了少则二三十家、多则百余家单位参与的11个分卷编委会。编纂工作在经历了组织发动、篇目设计、资料收集、志稿编写、总纂、评审验收等环节后,于2013年2月全部完成。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由国家层面上组织编纂的志书。该志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特大地震灾害、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胜利的历史过程,系统记述了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清晰地记述了抗震救灾斗争中实行并丰富完善的应急指挥机制、应急响应机制、抢险救灾联动协调机制、应急救助社会动员、灾害损失评估机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等一整套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同时,还记载了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许多不畏艰险、舍己救人、慷慨捐赠、无私奉献的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志书这种中国传统的载体形式,将上述内容记录下来,留传下去,以示后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

编纂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二月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

a1d3c055fcc94d7082a889c9ffe30240.jpg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以来第一部由国家层面组织编纂的志书,全志共设11 个分卷,包括《总述》《大事记》《图志》《地震灾害志》《抢险救灾志》《灾区生活志》《灾区医疗防疫志》《社会赈灾志》《灾后重建志》《英雄模范志》及《附录》。该志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特大地震灾害、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胜利的历史过程,系统记述了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清晰地记述了抗震救灾斗争中实行并丰富完善的应急指挥机制、应急响应机制、抢险救灾联动协调机制、应急救助社会动员、灾害损失评估机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等一整套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同时,还记载了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许多不畏艰险、舍己救人、慷慨捐赠、无私奉献的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志书这种中国传统的载体形式,将上述内容记录下来,留传下去,以示后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卷一 总述

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0 级特大地震。强震突袭,顷刻之间,大地痉挛,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生离死别。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号召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并及早科学谋划布局,适时启动实施大规模灾后恢复重建。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中国人民取得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创造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伟大壮举,在人类同自然灾害的斗争史上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04b06d4c1c2947879afc9ff0398106c1.jpg

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破坏景况 (孙安坚 摄)

卷二 大事记

fe8cea2e46f74a4f91633e2eeb637467.png

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永恒的瞬间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

《大事记》记载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大事和要事。为充分反映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大势大略,《大事记》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一是在记述救援黄金时间72 小时的一些重要的事件、活动时,在系时上精确到时、分;二是在基本记述要素齐全的基础上,事条还简记其核心内容;三是使用纪事本末体事条着重记述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的内容;四是对同一活动或事件进行集中记述;五是坚持记述内容与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密切相关的原则;六是对通常意义上“一事一条”原则进行突破和变通,采用“类为一事”的办法,将同日同一部门的多项活动合并记述。

卷三 图志

《图志》共收录图照1924 张,并撰写文字16 万余字,以图文并茂、文图相衔的独特形式,再现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的真实场景,承载着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精神。《图志》的编排结构、选取要求、表述功能都不同于传统志书,在实践和理论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与突破。

813a391ac9af45b2b958f110d81de755.jpg

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地震构造图

(原图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提供)

卷四 地震灾害志

《地震灾害志》从灾区概况、汶川地震成因及影响、地质灾害与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人员伤亡及住房与城镇损毁、基础设施受损、工业受损、农业受损、商业、服务业和建筑业受损、国家机关和社会事业设施受损、文化遗产受损、军事设施受损等方面,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了地震的成因,反映地震灾害、次生地质灾害等对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严重破坏和灾难性影响,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记述了科技工作者为防震减灾所作的努力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等情况,留下内容丰富翔实的地震科学资料,对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各类灾害的客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警示世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时更加注重和谐发展,激励全世界科技工作者不懈探索,竭力攻克地震预测预报这个世界科技难题。

09b29f227e7744fba1a164748ca8e750.jpg

北川县城震后废墟 (唐金江 摄)

卷五 抢险救灾志

《抢险救灾志》从部署抗震救灾、赶赴灾区救援、抢救生命财产、抢修基础设施、防治次生灾害、抢险救灾保障等方面,记述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部署指挥下,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实施了规模最大、兵力最多、速度最快、机动范围最广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各专业救援机构、社会各界、海外侨胞组成各种形式的救援力量奔赴灾区救援,来自全国的各路救援力量争分夺秒通过空中、公路、铁路、水路立体火速赶赴灾区,开展了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首位的抢险救灾斗争,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壮丽诗篇。

689d1a1dc9a5485d84eb317fd8fa4436.jpg

5月13日,北川羌族自治县获救的3岁儿童郎铮(中)向救援官兵敬礼致谢  (杨卫华 摄)

卷六 灾区生活志

《灾区生活志》从灾区群众生活救助、灾区群众转移、灾区群众安置、灾区社会事务、灾区市场供应与金融服务、灾区农业生产自救与以工代赈、灾区教育与文化生活、生活与服务设施设备修复、灾区公共安全、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等方面,记述了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群众自救”的救助原则,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提高救灾应急能力为核心,使应急救灾与常态减灾相结合,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统筹做好各种突发自然灾害的应对工作,迅速开展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尽最大努力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2b2e01b25af147be97d13664a3bbe30d.jpg

5月24日,汶川县映秀镇救灾帐篷安置点 (东方IC 提供)

卷七 灾区医疗防疫志

《灾区医疗防疫志》从组织领导、救援力量、医疗救治与康复服务、卫生防疫与卫生监督、医疗卫生服务恢复、救援保障等方面,记述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指挥下,全国卫生系统灾后反应迅速、决策科学、指挥果断、部署有力,举全国之力开展的灾区医疗防疫工作。“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第一位是救人”,“一线希望、百倍努力”。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写下中国人权的辉煌纪录,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主线,始终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充分展现出举国上下协力同心、海内海外同胞和衷共济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和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充分表现了白衣战士“生命至上、仁爱奉献、科学防治、精益求精、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抗震救灾精神。

8dc3e4a21c4c4c5c8b31e747a3570367.jpg

5月21日,首批30余名地震伤员由成都双流机场转运广东省广州医疗中心(成都市卫生局 提供)

卷八 社会赈灾志

《社会赈灾志》从组织和发动,职能部门和募捐机构赈灾活动,中央部门单位和军队赈灾活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宗教界赈灾活动,受灾省市赈灾活动,非灾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赈灾活动,国际社会慰问援助,志愿者服务,捐赠资金物资的监督管理等方面,记述了面对重重困难,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果断决策,紧急部署,组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展开一场波澜壮阔、规模空前的社会赈灾活动,支援抗震救灾斗争。同时也记述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社会,纷纷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给灾区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援,为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做出的重要贡献。这次社会赈灾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这个优良传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强大精神动力。

0a270af56e984ddebd37602589678d8d.jpg

5月15日,北京市各界群众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为地震灾区捐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提供)

卷九 灾后重建志

《灾后重建志》从决策组织、规划编制与调整、政策措施、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城镇体系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重建、场服务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精神家园建设、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恢复重建社会支持等方面,记述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灾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方针,短短三年就妥善处理重建与提升、当前与长远、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建成人民安居乐业、产业提质升级、设施适度超前、城镇功能完善、乡村宜业宜居的新家园,实现了从灾难到复兴、从悲壮到豪迈的历史性跨越。

9c331c3c143348d68ffb6751d1697426.jpg

12月25日,山东省对口援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猫儿石村吉娜羌寨竣工  (田培军 摄)

卷十 英雄模范志

《英雄模范志》主要内容包括抗震救灾英烈传、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简介、抗震救灾模范简介。本卷以人物传记和人物简介的形式,记述了在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人民和人民军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涌现出的一大批令人赞叹的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他们在抗震救灾中的英勇表现,展示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谱写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凯歌,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构成了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的动人画作。

7da2ddc0d5254c0a85ddab9099152872.jpg

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高洁 摄)

卷十一 附录

《附录》收录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的重要文献、部分媒体评论及文艺作品,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规划·方案,领导讲话,会议辑要,公文辑要,评论,文艺作品,碑文。

8f75e56d359d4088af8a8d395dbd56d6.jpg

附录卷部分内容摘录

来源: 方志中国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