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经验交流>详细内容
2024-03-01 14:18:32

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创新开发利用方式 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作者:XXX 发布时间:2016-01-21 14:19:43 浏览次数: 【字体:

创新开发利用方式  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地方志办的有力指导下,全市地方志工作坚持传承文化基因,接续成都文脉理念,在依法推进二轮志书、年鉴编纂主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动融入大局,服务中心工作

一是整体策划市情陈列室。按照市政府办公厅的安排,市志办尝试开发地情资源,统筹策划、精心编纂利用成都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精髓,制定成都市情陈列室建设总方案,拟写市情陈列室解说词。该室面积120平方米,浓缩了成都近3000年的历史文化成就,重点记述了成都历史文化遗存、历史地标,分人物篇、资源篇、发展篇等,展现成都城市文化发展根脉和年轮,成为中外嘉宾了解成都的新窗口,增加了投资者对成都投资建设的浓厚兴趣,也得到了唐良智市长的充分肯定。

二是积极服务重点工作。认真贯彻市委主要领导保护好城市的遗传密码和文化基因,承接和利用好成都绵延千年的历史文脉的批示,深入开展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古镇打造、北改工程与文化注入、书香成都与精神家园建设、天府新区文态建设等实地调研活动。撰写形成《成都北改工程注入文化之魂的思考》《水旱从人话天府》《北改范围内的成都历史文化元素》《拟建蜀城特色文化的思考》《天府新区文态建设调研报告》等系列成果,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历史智慧和人文精神底蕴,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金牛区志办《北改纪实(2015)》,从影像、日志、文件等方面客观真实地记录金牛区2015年北改工程完成情况;锦江区志办《锦江书院的前世今生》《锦江书院的来龙去脉》《锦江书院的发展设计》等3个系列专记、新都区志办《新都区2014年执政实录》、青白江区志办《青白江区情》等直接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金堂县志办为北京大学陈可石教授规划团队高品质规划设计金堂城市建设提供了历史文化依据与支撑。

三是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市志办立足帮扶镇村情况,先后10余次赴金堂县三星镇、土桥镇及大邑县斜源镇实地调研,注重从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为帮扶镇村支招献策,提供意见建议,破解了长期制约帮扶镇村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各区(市)县志办深度发掘地情资料,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精准扶贫献计献策。双流县志办挖掘统筹城乡发展和精准扶贫经验,编纂的《幸福美丽的新村——双坝》,受到县领导好评。

二、转化方志成果,服务社会公众

一是精编地情普及读物。积极适应当今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注重将厚书变薄书,将文雅变通俗,按照选材精粹、内容精彩、史实精准、语言精练的标准,编纂出版《成都精览》,以口袋书形式,系统、权威、通俗介绍成都4500多年历史和人文知识,让读者一册在手,尽览成都几千年人文精华。该书荣获成都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被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发给全体与会代表,被成都市人大、市政协作为礼品书对外交流使用;被成都市教育局指定为中小学乡土教材、进入全市1100多所学校,列入成都大学培养成都通人才的教材;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将该书纳入全国农家书屋重点书目,面向农村文化馆、图书馆发放。现该书已印发2万余套,并拟推出电子书,出版繁体版和英文版,作为推介成都的普及地情读物面向世界发行。与天府早报联合开办方志专栏,定期刊载鲜为人知的成都故事,如《坐了火车、坐轮船,100年前首架飞机入川》等成都旧城老事,向社会公众普及地情知识。彭州市志办《小鱼洞》、温江区志办《百年坎坷复兴梦,世纪沧桑强国梦(图鉴)》、金堂县志办《金堂历史趣闻荟萃》、都江堰市志办《古堰春秋》、郫县志办《往事如磐》、崇州市志办《蜀州纵横》、武侯区志办《武侯大事记》、青羊区志办《青羊人物谱》、成都年鉴社《成都年鉴》简本等一系列贴近社会、关注民生的特色志书和地情资料的编纂出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二是尝试志书音频化。以《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为试点,制作方志有声读物,现已制作完成音频化条目407条,每个条目时长23分钟,以说、唱等形式,体现原汁原味的成都民俗特色。在成都市部分大学、图书馆、车站、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播放后,受到社会公众好评,现直接打开我办门户网站即可试听,尝试了从看志听志的转变,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周到的读志用志服务。

三是创新开发志书APP。我办正在实施的数字方志馆二期项目,专门开发了志书APP。该项目拟于5月建成,面向社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可移动的服务,受众可以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在线浏览查阅最全面、最权威的成都地方志文献和影像、影音资料。

三、整理史志文献,服务文化之都建设

一是集成性整理地方珍稀文献。我办整理刊行的《蜀藏》,全套800册,分经学、文学、史学、艺术、易学、宗教等12个类别,全面汇集了巴蜀历代珍稀文献,总字数达2亿字,堪称全面反映几千年来巴蜀历史文化精髓的经典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献智库。截至目前,已出版刊行200册。这种全面系统搜集整理的方式,开全省乃至全国全面系统整理地方历史文献之先河。

二是抢救性保护地方珍稀旧志。在系统整理历代《成都旧志》29种、16册、900万字的基础上,对目前唯一传世、现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海内外孤本——·天启《成都府志》,克服语言、技术等难关,从美国影印回国,参照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手抄本和点校本,对该府志失页缺页、漏字,从原刻本中选取字样,采用电子挖填技术,修旧如旧,最终形成明·天启《成都府志》(24册)最完整的版本。该志是成都最早、史料最全的一部通志,记载了成都从上古到明代的历史文化精髓,其编纂体例对当代修志有较大借鉴价值;所收地图更是价值珍贵,其中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是成都现存最早的城区地图,对研究成都城市变迁、空间布局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所收艺文,荟萃自汉代至明代成都题材的各类文学作品,对了解、研究成都城市历史发展脉络意义重大。

三是汇刊古典名著版本。编纂《华阳国志珍本汇刊》,汇集了方志经典名著《华阳国志》历代珍稀版本24种。首开我国古典名著版本汇刊先例,为深化名著整理与研究,提升成都方志之源文化影响力,夯实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同期刊行的《百年华阳国志研究论集》,荟萃一百多年来知名大家研究《华阳国志》的成果,不仅具有推动《华阳国志》研究的学术价值,而且为塑造成都方志文化品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四、建好方志馆,搭建高效服务平台

    一是加强数字方志馆建设。成都市数字方志馆一期于20146月通过终审验收并运行,现已构建起文档整理入库、资料收集子系统、地方志业务子系统、数字方志馆、非结构化信息资源处理在web service上的封装处理、地方志数据库,实现了市志办编纂、审核、印发、统计系统的日常业务办公网络化。目前,数字方志馆二期正按照资料采集、编纂、使用(移动互联)三大效能系统加快建设,预计今年5月底建成。最终构建起全市地方志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各级各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地情网络服务。

二是加快方志馆建设。将方志馆建设纳入《成都市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按照小题大做,旧题新做;虚实相融,厚重现代;多样立体,体验互动的标准搞好成都市方志馆陈列布展设计工作,突出编修、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功能,高标准将其打造成市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市情研究咨询中心、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导武侯、郫县等已经建成方志馆的区(市)县志办优化服务内容,搞好对外服务;督促已规划方志馆的区(市)县志办着力搞好方志馆陈列布展设计,确保装修有特色、布展有品位;督促尚未进行方志馆立项的区(市)县志办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力争将方志馆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落地落实。市和区(市县)方志馆建成后,将成为成都市爱国家、爱城市、爱家乡的又一教育平台。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