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简报>2023年工作简报>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2023年第31期—总第526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12 08:52:49 浏览次数: 【字体:

【特别关注】

省广电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全省地情短视频拍摄宣传推广活动

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地情文化宣传弘扬,扩大各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5月6日,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在全省开展“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地情短视频拍摄宣传推广活动。

通知指出,此次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重大决策部署,根据省广电局、财政厅印发的《2023年“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传播大赛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地方志工作特点,充分用好地方志文化资源,以市(州)、县(市、区)地方历史为切口,推动媒体单位深入一线采风调研,创作生产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时代感的地情视频作品,弘扬彰显四川优秀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

通知要求,5—12月,各市(州)、县(市、区)自主选题,组织拍摄制作地情(如历史沿革、建置来历、自然资源、历史名人、民俗文化、风土人情、风景名胜等)网络视听作品,包括短视频、微电影、网络纪录片等。作品应有创意、有知识性、有吸引力。各市(州)、县(市、区)至少制作1集视频(时长3—5分钟),有条件的配英文字幕并开展国际传播,鼓励制作多集系列作品。5月起,各地制作的短视频作品可陆续在本地融媒体、本地其他媒体宣传发布,并向省广电局和省地方志办报送。省广电局在“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征集传播平台发布,并安排在全省主要的视听网站、移动客户端、互联网电视、IPTV、省广电网络等平台,统筹进行作品展播。省地方志办在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平台、官方抖音、官方电台等开辟专栏发布。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传播大赛,获奖作品按传播大赛标准予以奖励。

通知强调,各市(州)、县(市、区)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地方志工作机构、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协同配合,组织实施,做好选题策划、视频拍摄、内容审核和作品报送等工作。通过各地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新媒体加强对“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地情短视频宣传活动的宣传报道,扩大活动覆盖面、知晓度和影响力,加大国际传播力度,力争将“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地情短视频宣传打造成为四川地情宣传推广的一张名片。

【市州动态】

绵阳、广元等地积极推进史志阅览室建设

4月19日,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到游仙区富乐街道调研史志阅览室建设和利用工作。调研组强调,要把史志阅览室建设与利用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强化基层治理的有力举措,不定期捐赠史志书籍,借力地方文史资源,助推史志书籍的互学互换共享,不断壮大史志资料“馆藏”;要加强阅读宣传动员,利用行政引导、社会宣传手段,扩大史志阅览室知晓面;积极组织读史读志活动,引导群众学习史志知识;要统筹加强史志阅览室利用,切实发挥与工会驿站联建优势,整合为服务对象提供休憩、休闲、阅读等一体功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史志书籍中汲取营养、厚植爱乡爱家情怀。

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大力推进史志阅览室建设。2022年7月,制定《广元市党史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史志阅览室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规划。2022年12月,制定《广元市共建“省市县区”史志阅览室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主要任务、建设要求、申报与挂牌程序等,要求史志阅览室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史志藏书不少于500册。通过市县(区)史志“1+7”一体化联动,串联各县(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助推史志阅览室建设,提高史志阅览室覆盖率、开放率。以项目带动、部门联动、乡镇互动等方式,统筹共建“省市县区”史志阅览室。强化日常管理,明确日常运行管理主体,常态化开展督促检查指导,建明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规范借阅登记台账。依托史志阅览室,开展史志宣传和研学活动,将史志阅览室打造成地方历史文化对外宣传、对外展示的重要阵地和窗口。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6个史志阅览室。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积极推进史志阅览室建设。组织史志书籍下乡,计划在全市70个镇和部分村建立省市县三级或市县二级“史志阅览室”,现已建成17个,上架史志图书600余册。搭建阅览参观平台,与市、县(市、区)图书馆联办党史方志阅览室6个,与宾馆联办宾馆图书角770个。指导建立村史馆3个,以实物和文字图片展示村的发展脉络、农耕文化和民风民俗。加强史志分馆建设,建成内江市史志馆分馆2个,其中内江市党史方志馆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分馆是四川省第2个、内江市第1个高职院校分馆。

乐山市多措并举推进史志阅览室建设。将史志阅览室建设延伸到机关单位、高职院校、居民小区、企业等,扩大史志阅览室覆盖面。市县党史与地方志部门合作共建第二批史志阅览室,扩大藏书规模,丰富藏书内容,借助郭沫若故居、丁佑君烈士纪念馆等党史“七进+”示范点,让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革命遗址与地情风俗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好史志阅览室示范引领、培根铸魂作用。召开史志阅览室建设专题会议,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有序推进第二批市县两级史志阅览室创建。同时,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回头看,加强已建成的史志阅览室查漏补缺工作,提升规范管理服务水平。

4月25日,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史志阅览室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史志阅览室300个以上,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1个史志阅览室。其中,2023年,全市规划建设50个史志阅览室,各县(市、区)史志阅览室建设不少于5个。《通知》要求,全市史志阅览室要从科学合理布局、坚持“五有”标准、加强日常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强化考核评价5个方面开展规范化建设,并对2023年工作进度作出安排。

宜宾市委党史研究室(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深化史志阅览室建设。一是科学谋划。通过3年时间努力,每个县(区)史志阅览室实现乡(镇)全覆盖,1/5村(社区)建成,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建10个以上。2023年,每个县(区)自建史志阅览室10个以上,新建市、县(区)两级共建史志阅览室3至5个。二是明确标准。在“六有”的基础上,新创建的史志阅览室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2平方米,设立的“史志专柜”历史类、志鉴类、地情读物类书籍原则上不少于200册,并确保“建得起、管得好、有作用”。同时,进一步巩固提升原有省、市、县三级共建的史志阅览室,将其打造成史志阅览室样板。三是强化管理。按属地管理原则,以依托的乡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及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为日常运行管理主体,县(区)史志部门常态化加强史志阅览室建设运行的业务指导服务,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定期进行调研督查。

资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制定史志阅览室创建任务,2023年计划新建史志阅览室8个,2025年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加强史志阅览室规范管理,设立“史志专柜”,制定《史志书籍借阅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并张贴上墙,明确专人负责史志阅览室管理与维护。

4月28日,成都市双流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黄君德带队前往双流史志馆参观。黄君德表示,双流史志馆设计科学、内容详实、展陈形式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双流史志馆自2021年12月底开馆运行以来,接待社会各界万余人次。目前,区委史志办正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双流史志馆这一实体平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地方文化宣传研讨中心,力求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高宣教实效。

2022年以来,绵阳市游仙区规范建设省市区共建史志阅览室2个,按“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暖心设计,阅览室内配备空调、冰箱、微波炉等基本设施11项,设史志专栏或专区,配备史志书籍200余册,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生活百科类图书逾2000册。2个史志阅览室所处位置均属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当街路口,每天8:00至18:00开放,节假日无休。街道和社区通过宣传,不断提高阅览室知晓面,不定期利用阅览室场地组织中医免费义诊、健康知识讲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直播大讲堂等,在吸引人气的同时,鼓励人们从读史读志中汲取营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目前,2个史志阅览室日均人流量50—80人次。

通江县多举措续写地方文献“新篇章”

汇集资源“新渠道”。成立地方文献研究会,通过查阅地方典籍、召开座谈会、广发征集令,梳理文化脉络,深挖文化资源,加强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做到底数清、家底明、全覆盖、无遗漏,为学者研究提供参考。共邀请省、市档案专家指导3次,在“书香通江”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献征集令6条,已征集到各类地方文献1250种2036册,形成了1236种1580册的《通江县地方文献目录》,内容涵盖地方志、统计资料、年鉴、文集等各类文献。

打造传播“新载体”。开设“博看有声”、云阅读平台、“超星悦读”、“乡愁地图”等6个数字阅读专题栏目,打造“致富路上的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品牌,将地方文献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全方位、立体式、沉浸式展示馆藏文献。2022年以来,全县共举办“文献中的红色记忆”馆藏红色文献实物展3次,展示各类红色书籍、报刊200余件,到馆阅览量达6万人次,线上阅读量达1.93万人次。

互惠共享“新合作”。举办全市公共图书馆专家研讨会,签订《巴中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联盟协议》,大力推进地方文献联合数据库建设,加强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建设,促进市内外馆际合作。目前,全县共交换各地地方文献43种215册,建成新型阅读空间4个,培养从业人员156人,区域内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馆际交流成效初显。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2023年第31期—总第526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