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巴蜀史志》卷首语>详细内容
2021-10-28 11:44:49

194期【卷首】以文化人

作者:蝉羽 来源:《巴蜀史志》 发布时间:2014-09-01 02:17:00 浏览次数: 【字体:

以文化人,即是要以文化、文明教化、变化、转化人。

因其浩大、繁杂,文化、文明出现很早、很多、很杂,故几千年来至今,对文化、文明,全世界都难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善于厘清、敢于结论的《辞海》,也不得不下大包围地说,“文化”是泛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文明”似乎更难定义,直接说其“犹如文化”,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

千百年来的变迁,百多亿人的实践,居然无法明白无误、众口一词地说清楚文化、文明究竟是什么,足见其复杂多样,更显其见仁见智。及至今天要落笔草写这篇小文,还有朋友在微信上很自得地转发着最新的感悟、阐释: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样的理解、发挥,无疑闪耀着知性、理性、人性的光芒。而小我的浅见,作为宏观的文化、文明,虽然不易说的清楚明白晓畅,但作为个体的人物,是否有文化,是否文明人,却是一眼可以看穿,群众自有公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古今通行的公论;“没文化真可怕”也是中外认同的道理;“穷得只剩下钱了”的土豪,更是人类历史上不断涌现、被人鄙视的笑谈。因而,命题“以文化人”,本意即不在探求什么是文化、文明,仅仅是希望,乃至呼吁,每一个活在当下的国人,能够学习文化,濡染文明,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耳濡目染,见识践行,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不断提升自我的文明养成。一个个的文化人不断完善,一个个的文明人不断涌现,以一己的微薄之力,不断的壮大着一个个文化型团队、集体、单位、行业,则整个社会的文明追求、提升、形成、蔚为大观,更为可期可待、可喜可贺也!

以文化人,文是基础、载体。这里的“文”,包含着人类一切的优秀文明成果,更强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饱读诗书,才能营养丰富;去粗取精,才能甄别良莠;善于实践,才能为我所用;持之以恒,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举手投足,文质彬彬。

以文化人,化是措施、手段;是途径、过程。“化”,一靠自觉自发。让学习文化、实践文明成为日常生活,成为举止习惯,成为人生常态。二靠互帮互促。人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文化、文明都是一种历史现象,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地域性,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产物,见贤思齐,闻过责己;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实为治学修身的不二法门。三靠约束强制,先进的榜样,道德的约束,制度的规范,法律的强迫,都能各有其功效

以文化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是目标,是落脚,而前提实在只能是“文化强人”。文化是世界观、人生观等观念性的东西,是认知方式,靠的是长期的修养。“人是文化的人。人离开了文化,人将被异化为机器人或高级野兽”。文化的能力可以使一个族群称雄世界,文化的选择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无文则无源,不化则不达,不强则无力,不强则无为。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弘扬先贤“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操守与抱负,立足于对古往今来文化、文明成果的整合、导向、维序、传续,落脚于对当代人的性情陶冶、品德教养、素质提升,通过“以文教化”,实现“以文化人”,就天然地成为了文化人、文化从业者的职责与使命。

让我们迈步从头越,且行且勉力。

来源: 《巴蜀史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