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生态美起来,百姓富起来(现场评论·红色足迹③)

作者:何 娟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31日 第 05 版) 发布时间:2021-05-31 09:13:42 浏览次数: 【字体:

何 娟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31日   第 05 版)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在参观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退耕还林展览馆时,讲解员提及一个小插曲:几年前,一位摄影爱好者偶然拍到一只“大黑鸟”的照片,后经林业局核实确认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这一消息令许多人欣喜不已。当地人说:“环境好不好,看鸟就知道。”黑鹳“光临”吴起,给这里的生态环境投下了实实在在的认可票。

乘大巴车行进在吴起的山水之间,绵延不断的绿色映入眼帘。很难想象,这里20多年前还是沟壑纵横、黄土满坡的景象——固不住土、蓄不住水,随之而来的是打不起粮,年年广种薄收,深陷“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循环。“晴天黄沙漫天,雨天黄水满山”“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是曾经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困则思变。怎样解决广种薄收问题?如何缓解沙暴漫天的现状?透支、牺牲环境的老路子肯定不能再走了。“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当地干部群众痛定思痛,决定封山禁牧,把生态承受力弱、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下来,将“嘴是一把剪,蹄是四把铲”的山羊圈养起来,以“人退”换“林进”“草进”。战争年代凝结而成的革命精神,化为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实干和担当。短短几年间,吴起人民累计栽树4亿多株,人均栽树近4000株,成为造林史上的一个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如今,吴起县的林草覆盖度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72.9%,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在最新的卫星遥感图上,吴起县的绿色令人印象深刻。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探索生态扶贫模式,推出林业项目倾斜脱贫、劳务造林优先脱贫、生态补偿帮助脱贫、护林管护扶持脱贫等一系列举措。从种植经济林,到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许多人通过吃“生态饭”致了富,全县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7年的887元增至2020年的13045元,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相互促进的新路子。可以说,从大地绿起来、生态美起来到百姓富起来,吴起的变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证明。

放眼望去,吴起只是中国绿色拼图的一小块。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日益深入人心,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一片片绿色延展开来,见证着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事实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惟其如此,才能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生态文明建设都是题中应有之义。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我们就一定能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