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四川省政协主席田向利:以改革举措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以改革举措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四川省政协主席 田向利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作出的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其纳入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事项,作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重要内容,蕴含了以改革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考量与系统谋划。
国家战略腹地为何建?这是实现高水平安全的应变之策。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可靠性降低。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多元化,为经营主体抵御外部冲击提供替代选择,能够拓展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大纵深,大大增强发展的回旋余地。这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的科学之举。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提升企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梯度转移结构性调整动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对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能够促进经济活动空间再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形成新的增长点。这是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求变之为。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未来发展主动权,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促进国内市场的统一和开放,推动国内大循环进入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能够使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新突破,把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战略基石筑得更加牢固。
国家战略腹地建在哪?腹地是相对于发展的前沿地区而言的,在我国主要指中西部内陆地区。国家战略腹地首先要在交通区位、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等多维度具有重要中心地位。在我国广大中西部内陆腹地拓展战略纵深,构建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互动支撑点的国内大循环空间,是未来国家经济体系和安全体系基本盘所在。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从大历史观和大战略视野出发,指出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要求四川依托制造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国务院批复《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也明确“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置身国家战略全局审视,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中西部内陆地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新的时代使命。
四川省标准地图•政区简图版(2021年2月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图源: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国家战略腹地如何建?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改革思维和创新举措加快推进。
第一,坚持“川渝一盘棋”,打造“一极一源”,更好服务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指出,“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在重庆视察时强调,“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我们要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善川渝“一体化”发展机制、跨行政区协同机制,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纳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的范畴。加大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以清单式授权川渝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破界”合作,保障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顺畅落地,促进“双圈”融合发展。建立川渝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立足区域实际,把握国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窗口期,对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构建保障有力的政策和金融支持体系,统筹部署、联袂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协同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谋划一批关键产业备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川渝产业“抱团”发展,共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成渝区域格局示意图(图源:《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第二,坚持系统谋划,加快建设西部创新高地,更好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已是大国博弈主战场和国际竞争最关键领域。四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超40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95个,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科研“国家队”。我们要整合科教资源、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要完善科技创新力量整合、要素配置机制,统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建设,在川布局一批引领性强的国家重大项目,加快构建服务国家全局的实验室体系。深化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基础研究支出在科技支出中的比重,推出更多原创性成果,打赢“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优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放活科技成果转化。不拘一格培养造就一大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西部创新高地建设助力打造“国之重器”和大国博弈“撒手锏”。
位于成都兴隆湖畔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川观新闻记者杨树摄,图源:川观新闻)
第三,坚持底线思维,加快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更好服务“大国储备”体系建设。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四川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和西部产粮大省,我们要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建成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作为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大省,我们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我国天然气、航油等能源生产储备基地,推进水风光氢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提高能源储备规模和应急调度能力。用好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政策,推进锂、稀土、钒钛等战略性矿产资源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安全可靠的“资源仓库”,提高极端情况下保障国家战略之需的能力。
2022年9月9日,位于崇州市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收割机穿梭在丰收的稻田里(李旭摄,图源:四川日报)
第四,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要求四川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四川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起点。省会成都是我国战略物资四向快速流通的最佳中转点之一,是联通欧洲、南亚、东南亚的最佳交结点之一。我们要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建设“四向八廊”国际战略大通道,发展通用航空、低空经济、内河航运,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提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战略支撑能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提升开放平台能级,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引领形成循环畅通、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位于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每天都有数班国际班列发往全球(成都国际铁路港供图,图源:川观新闻)
第五,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更好服务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绿色基石。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发挥国家公园体制优势建好若尔盖、大熊猫国家公园,高水平打造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先行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系统推进全流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绿色动能。构建上下游一体贯通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流域横向补偿制度改革,坚定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年9月9日第5版
作者:田向利(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主席)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