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 14:06:02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第八章 为稳定军心,蒋介石父子故意陶怡于青城山(4)

作者:田闻一 来源:《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发布时间:2019-05-03 09:04:10 浏览次数: 【字体:


 田闻一著《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2019年4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续四十六)

第八章


为稳定军心,蒋介石父子故意陶怡于青城山

1937 年 4 月的江南。梅雨绵绵,黄浦江上春潮滚滚,水天云雾。江外海面上,一艘远航客轮,穿云破雾而来。离开祖国 12 年的蒋经国带着他的妻子、俄罗斯少妇蒋方良和在苏联出生的长子蒋孝文、长女蒋孝章回来了。

蒋经国、蒋方良与子女(图片来自网络)

他之所以能回到祖国,关阻重重,最后还是靠张学良和周恩来帮了大忙。

那是 1927 年,蒋介石迫不及待地掉转枪口,对共产党人大开杀戒。消息传到苏联,蒋经国一下成了万众瞩目的人物,千万双眼睛关注着他如何表态。

时年 17 岁的蒋经国毫不含糊。他走上讲坛严厉谴责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激情的演说赢得了台下数千人的掌声。他还在《消息报》等报刊上发表声明:“蒋介石的叛变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当他滔滔不绝地谈论革命时,他已经逐渐开始背叛革命,切望与张作霖、孙传芳妥协。蒋介石已经结束了他的革命生涯。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死了。他已走向反革命并且是中国工人大众的敌人。蒋介石曾经是我的父亲和革命的朋友。他已经走向反革命阵营,现在他是我的敌人了……”那时,蒋经国说这些话并不是故意做给人看的,而是字字句句都出于真心。他信仰共产主义,为此,他要大义灭亲;他甚至带着同学们到国际大厦前游行示威, 反对他的反革命父亲。

 他的一连串很革命的讲话和声明在苏联引起巨大反响,被《消息报》和塔斯社等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散发。在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蒋经国一下成了众望所归的大红人。

1937年,蒋经国带着妻子蒋方良和一双儿女返回故乡中国。 图中是蒋经国母亲毛福梅,两旁是她朝思暮想的儿子和洋媳妇儿(图片来源:光明网)

但是,斯大林并不信任他,苏联政府也不信任他。为了挟持蒋经国, 以作为共产国际对蒋介石谈判的一个筹码,中山大学在将蒋经国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的同时,将他单独送到了列宁格勒的托玛卡红军军政学校去学习政治、军事。

蒋经国只身到了列宁格勒,有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他想念中山大学的同学、朋友,更思念母亲。

秋天到了。

夕阳的余辉照耀在冬宫,照耀在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踏着萧萧落叶, 迎着瑟瑟秋风,他心事重重地踯躅在涅瓦河畔。

迎面来了个身躯高大、背微驼、面目慈祥而睿智的老人。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世界大文豪高尔基。散步的高尔基凭借他作家知人识事的过人敏锐,注意到了这个面容忧戚的中国青年,停下步来。他也停下步来,问了高尔基好。

高尔基和斯大林(图片来自网络)

长着大胡子、眼睛里充满了智慧的高尔基问他:“年轻人,你好像有什么心事?”17 岁的蒋经国在高尔基面前局促不安。他没有将自己的名字和心事告诉高尔基。但高尔基一点架子都没有,像个慈祥的爷爷,又像是个早已熟悉的朋友,亲切地拍着他的肩,娓娓动听地给他讲人生经验,又讲苏俄,讲他心仪上的中国,鼓励他,如果在生活中跌了跤子不要灰心, 一定要振作起来。高尔基对他谈了许多,一直看到他情绪好些了才放心地离去。

1930 年,蒋经国在红军学校毕业了,他要求回国工作,但被拒绝了。当时,王明担任了中共中央驻苏全权代表。王明说他是“国民党本质的共产党员,他父亲是反革命,他也不是好东西”,建议苏联政府把他弄到西伯利亚去劳动改造,苏联当局将他下放到莫斯科附近的石可夫农场去劳动。

他大病初愈,脸色憔悴,带着简单的行李到石可夫村报到时,村民们对他很冷淡,说:“你是个只知吃面包,不能工作的人。”谁也不肯收留他,入村的第一夜就只好睡在冰冷的教堂里。



来源:《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田闻一著),2019年4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田闻一


来源: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