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脱贫奔康我们在一起

作者:张文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3-03 14:38:28 浏览次数: 【字体:

脱贫奔康我们在一起

张文鹏

一场不能退却的脱贫攻坚战,让我们与2个贫困村群众紧紧地走到了一起。一路走来,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在泥土地上书写了结对帮扶的精彩篇章。收官之年记录下帮扶工作中共强脱贫之志、共聚脱贫之力、共解脱贫之困的几个片断,以此感恩共同告别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时代。

坝坝会遭“冷”的思考

在南充市嘉陵区阁老坟村,有一支脱贫攻坚义务宣传队,户户有人参与,男女老幼混编,不用说唱表演,只需撑开伞,就能走到哪儿宣传到哪儿,精准扶贫实施以来,不断引导鼓舞着村民脱贫奔康。村民对义务宣传队称赞道:脱贫攻坚宣传队,大人娃儿都能会,感恩奋进常提醒,小康路上不掉队。

提到这支义务宣传队的来历,还得从一次不成功的帮扶工作坝坝会说起。

帮扶初始,为纠正部分村民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不平衡心理等问题,我们召集村民开了一次以“感恩奋进、自主脱贫”为主题的坝坝会。且不说这次坝坝会可能有多大村级效应,就说来参加会议仅有的30余人全是步履蹒跚的大爷大妈,也算是给了会议组织者一个很大的面子。

坝坝会被“冷遇”,管委会立即召开帮扶工作“诸葛亮会”,商讨既能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又能产生内生动力的有效宣传引导措施。集中不同的建议意见,我们策划了用“伞”作为宣传媒介,在不同颜色的伞上印制“自主”“勤奋”“孝敬”“节俭”等字样和精美图案的宣传引导方案。

制作好的伞被村民争抢着领回了家中,五颜六色的“伞花”很快点缀在了村里村外。每一支伞的出现都像吸铁石一般,吸引着来往的村民驻足欣赏、交口称赞。精美好看的伞既能遮阳蔽雨,还有宣传引导作用,村民也都乐此不疲为脱贫攻坚当起了义务宣传员,义务宣传队也就因此产生。

随着义务宣传队的伞在村里村外频频流动,感恩奋进、自主脱贫的理念很快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初部分村民存在的消极脱贫思想逐渐在村里失去了生存空间。

宣传引导加上系列积极的奖补政策,有效激发了村民脱贫攻坚“心动力”。在村民共同努力下,阁老坟村取得了2017年提前退出和贫困户2018年全部脱贫的可喜成绩。同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脱贫奔康示范产业园等项目也在该村相继落地开花。

摆龙门阵“热”的启示

阁老坟村的蒋万成很能摆龙门阵,左邻右舍的村民经常围聚在他旁边,听他讲故事、评时事。入户走访得知,村里能摆龙门阵的村民还有几个,在田间地头、院坝中、场镇的茶馆里经常看得到他们的“现场直播”,但他们摆民间八卦的多、讲脱贫攻坚的少,以道听途说收集的多、从主流媒体获知的少。村民调侃他们摆龙门阵是“冲壳子(chòng kó zi)”,不上税。

我们与村委商议,积极引导和发挥蒋万成等人的作用,把摆龙门阵活动建成村级脱贫攻坚实体“论坛”,以此来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先从“论坛”阵地建设着手,我们给几位能摆龙门阵的村民订阅了《南充晚报》,帮村委会添置了书刊、安装了宽带、建起了“农家书屋”等。

有了村委的引导和帮扶单位的支持,龙门阵“论坛”人气值得到快速提升,活动内容也不断丰富,与脱贫攻坚相关的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村务热点等很快成为了最“火”的内容。蒋万成等还被封为社级龙门阵“论坛”群主。

龙门阵“论坛”活动的推广,有力激活了全村积极向上的文化元素。沉淀已久的村历史上明代陈以勤、陈于陛父子宰辅治家立世、耕读传家的故事被再次整理和传颂,尘封多年的舞狮、踩高翘、腰鼓、剪纸等文娱活动又在农闲时节、传统节日活跃在了村社院坝。

由龙门阵“论坛”开启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村文化氛围,如旱地里的及时雨,为脱贫兴村再添了一把力。2017年,阁老坟村也因此被列入了省委宣传部“文化扶贫示范村”名单。

解决饮水“难”的执著

南充市嘉陵区大石岩村山高沟窄岩石陡峭,靠天吃饭的自然环境,固然要靠天喝水。

现有52户村民分散居住在约4公里长的人字形深沟里,人畜饮水大多靠各户用筷子粗细的塑料管从山上引来的山泉水。这种饮水保障有两个特点:一是靠天,天旱少雨季节,山泉水枯竭,会出现间隙性饮水荒。二是操心,塑料管在风吹日晒下自然老化快,易脆断,常年检修不断。

村民饮用水困难的实际情况和脱贫考核指标的硬性要求,决定了解决村民用水难是帮扶该村的“必答题”。

驻村工作队入驻后,借鉴集中供水的模式,将村小河沟的水输送到村民家门口解决村民用水难的问题。但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是长久之计,一是抽水用电开支太大,而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承受不起高额的电费;二是小河里的水口感差,村民不用于饮用;三是仅有一个蓄水池,池的远端水压和流量小,村民用水受限。

帮扶干部辛勤付出未能如愿以偿,村民对此也夹杂着更多的无奈和失望。

“必答题”必须过关。驻村帮扶干部向党工委签下了军令状、向村民亮出了承诺书。

经驻村帮扶干部反复现场踏勘、与村民多次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了分片采集山泉水供水的方案:把村里居住点划分为4片,每片相对高处修建1个蓄水池,将蓄水池周边常年有的山泉水集中引到蓄水池,再用水管分送到该片农户家中。蓄水池的功能主要是收集储藏足够的水,缓解天旱少雨时的用水紧张。

把方案变为现实的过程,参与凿井建池的人员真切感受到了山泉好喝井难建的艰辛。满山遍野找水源,驻村帮扶干部练出了攀爬悬崖绝壁、穿越荆棘密林的功夫;绝壁上凿井,半山腰上建池,材料完全靠人背马驮,施工只能用錾子铁锹;从岩石绝壁飞架到蓄水池的多条引水管,最长约1000米,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饮水工程风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穷尽办法,历尽辛劳,驻村帮扶干部终于解决了山里人喝山泉水难的现实问题,全村也顺利通过了“国检”。

真帮实扶在一件件小事中体现,群众满意度也在一件件小事中得到了提升。管委会2017年被南充市表彰为帮扶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被四川省表彰为“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走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让我们朝着更宏伟的奋斗目标,共同筑梦未来,携手扬帆远航。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