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李庆国 ‖ 从武术赛场到扶贫战场

作者:李庆国(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18 17:23:48 浏览次数: 【字体:

从武术赛场到扶贫战场

李庆国

2016年初,我作为四川省体育局帮扶干部被下派到雷波县帕哈乡渣波村。那里是帕哈乡境内最偏远、最贫穷的一个彝族聚居村,整个村散布在几座大山的山腰斜坡上,基本上没有一块像样的平地,山峦对峙、沟壑交错,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直到2014年才真正实现通车。改革开放虽然40多年了,但长期封闭的生活,导致渣波村的群众的思想没变、产业没变、房屋没变,贫困程度很高,扶贫难度也很大。

2017年,在渣波村贫困户家里,省体育局驻雷波渣波村驻村干部李庆国走访调研

刚进村的时候,我被安排住进了村委会。说是村委会,其实就是简陋的房间仅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房顶还漏雨。有天夜里醒来,被子都被雨水打湿了,冻得我瑟瑟发抖,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这让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然而,村民们住的房子,更是家徒四壁,房顶透着天,身上穿的衣服破烂不堪,孩子们吃的饭菜仅仅是米汤饭拌辣椒面,那种无助空洞的眼神,显得迷茫和孤独。那一刻,我真的被眼前的贫困所震撼!同时我也深感责任和压力重大。

通过两年的努力,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下,渣波村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现在,村民有了崭新的二层楼房,家里有齐全的家具、电视、热水器,村里有了通村、通组公路,有了文化体育广场,基础设施配置完善,老百姓的思想意识也有了显著提高,劳动力外出务工积极性更高,实现了从被动脱贫到想要脱贫的转变。

2016-2017年,在渣波村开展“五洗”活动,倡导儿童洗手洗脸。图为李庆国教孩子如何正确洗脸

村里还有了自己的集体经济,建设了目前全省最大规模的石蛙养殖基地、种植了800亩花椒、500亩山桐子等。据2019年底统计,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8250元,这与2015年的2000多元有了较大提升。这些变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真实的扶贫成果,也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温暖。

2016年,李庆国联系社会力量为村民捐赠物资

这两年的驻村生活,在村里跟着村民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跳舞,一起去做农活,经常带着一群小朋友爬山、摘野果、捅马蜂窝,我就像个孩子王,因此也发生了很多的故事。

李庆国(后排左一)暑假期间给孩子们开班教武术

拿记忆最深刻的故事来说的话,那就是2016年,有一天晚上,村里的小朋友说带我去山里抓“木槐”。我当时也没有听懂“木槐”是什么东西,就一起去了。在摸黑冒险走了2个小时的山路后,我们来到了深山高处的一个山沟里,看着小朋友们用手电筒在水边寻找,那时候才明白“木槐”其实是一种蛙,据说拿到城里能卖一两百一斤。这句话一下就触动了我,这是什么蛙,这么值钱,能不能养殖呢。回来后就开始查阅资料,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蛙的学名叫什么,我就拍了照片上百度查找,最后终于搞明白它叫石蛙。

2017年建成的渣波村石蛙养殖基地远瞰

石蛙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由于其人工养殖技术含量很高,且必须要在天然的环境才能养殖,所以当前市场紧缺。我和驻村工作组把这个想法跟县农办的领导作了汇报,并得到了支持,通过农办帮助引进了一家公司到村里合资建厂,我们使用了村上的农业扶持资金,并联合隔壁的特门村共筹集50万元,县农办又拨付47万产业发展资金,一共97万占股49%,公司出资103万,占股51%。就这样,2017年9月,在渣波村的山沟里,一个占地15亩,养殖5万尾的全省最大石蛙基地就建立了起来。后来,因为项目开展顺利,县里也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前景的特色农业,便继续给予了资金扶持。

2017年,省体育局派驻雷波渣波村驻村干部李庆国联系社会力量为渣波村贫困户捐赠物资

通过两年的探索养殖,基地已突破了蛙苗孵化、黄粉虫养殖、幼蛙过冬、疾病防控和水质监测管理等关键性技术问题,从而获得了阶段性成功。这个项目实现了让贫困户不出一分钱,就能获得持续的保底分红和利润分红,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分红,有利于发展和带动其他产业,能够成为渣波村致富奔康的有力推动剂。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产业发展之路才是扶贫关键的想法。所以通过这件事情,也让我们意识到,参与精准扶贫,一定要留意山村的资源,不要错过每一件小事,开拓思维,用心钻研,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

2017年,在雷波县渣波村,李庆国与村民同劳动帮助采收玉米

同时我还是一个航拍爱好者,进村的时候带去了一架无人飞机。这个新鲜的玩意,成了村里的宝贝,从禁毒查毒到山体防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把平时拍摄的素材做成了系列短片和航拍地图发到网上,让外面的人了解咱们大凉山的现状和脱贫进展;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就是要让外界知道,大山深处还有一群需要社会关注的民族兄弟。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播,我们获得了社会各界捐赠的大量物资和部分资金。我们用捐助资金购置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还有音响设备。有了这些东西,就开办了农民夜校,有针对性地培训相关技能,晚上用投影仪给大家放农业知识和我拍摄制作的关于渣波村自己的故事。在影片里,他们第一次用最真实的目光看到了自己的家园,感到无比新奇和兴奋。我又给村民组建了舞蹈队,每晚8点组织大家学跳达体舞。暑假期间,还组织开展了“走出大山看世界”活动,把山村的孩子送到了成都体验生活。

2017年7月,组织渣波村儿童走出大山看世界活动。图为孩子们在成都天府广场合影

在产业发展上,我们有过很多尝试,有失败也有成功,有喜悦也有泪水,有激动也有辛酸。我们初到渣波村的时候,因急于做出一番成绩,便想通过开展“短平快”的项目来让村民尽快增加收入。按照县乡的统筹部署,村里首先开展了马铃薯种植和花魔芋种植,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后来,我们向派出单位四川省体育局申请了10万元资金,建设了一个养鸡场。但由于村民缺乏技术,管理经验不足,一场大雨把3000只鸡淋病了。因治疗不及时,几天时间,基本全部死光。同时,县里给全乡贫困村发放的几万只鸡也因为生病,死亡70%以上。这件事让我们非常失落和痛心,但同时也明白了,扶贫工作不能一厢情愿,不做调查研究和盲目投入只会适得其反,只有稳扎稳打,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出成绩来。

2016年,在渣波村村委会,李庆国利用制作的渣波村脱贫电子地图介绍建设规划

在这次失败后,我们没有气馁,沉下心来研究出路。在一次不经意间看到了县政府关于开展全县扶贫项目的材料。经认真研究,我发现政府在养殖项目中,对鸡、羊、牛的投入很大,唯独对养猪扶持很少。当时的考虑是,全县都在养鸡、养羊、养牛,到了年底,肯定会出现大量的产品上市,导致价格下跌,为什么不反其道而为之?我就认真研究了一下养猪。历年来,由于交通闭塞,渣波村村民养的土猪从未外销,均是自养自用。精准扶贫推进以来,通村道路和通组道路全部打通,如何让农产品走出去,是我们驻村工作组精心探讨的问题。通过调查走访,渣波村村民对养猪都有很大兴趣,全村种植的芭蕉芋、玉米和土豆均有富余,是养猪最好的天然饲料。而当年猪肉行情较好,是一个稳赚不亏的项目。

李庆国(左一)与迅游科技公司洽谈

对于如何养、如何运输和销售是重点问题,经过谋划,我向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和四川省武术协会申请了10万元帮扶资金,在渣波村开展了“土猪代养包销”项目。贫困户自愿申请,按需投放仔猪。就这样,100头仔猪就养了起来,并且要求他们按照传统方式养殖,签订回收合同,承诺以高于市场价回收。这既解决了村民想脱贫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困扰,又解决了怕养出来后没销路的后顾之忧。

2016年,省体育局派驻雷波渣波村驻村干部李庆国与村民签订土猪代养合同

紧接着,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销售方案,跑市场、做展销、设计品牌包装和宣传工作。从出栏到称重,从装车到运输,从屠宰到销售,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临近春节时把渣波土猪从一个贫困的山沟运到了成都,并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和欢迎,为村民带来了20万元的经济收入。

2016年底,李庆国身着彝族服装在成都展销渣波村土猪肉

2017年,我们总结经验,转变销售思路,把鲜肉销售转变成腊肉、香肠等商品销售,增加附加值,并且开通了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预定。遗憾的是,临近春节,全乡道路封闭维修,渣波村的土猪无法运送出来,仅运出了少部分做成了腊肉香肠出售。

2016年,在雷波县渣波村村委会,李庆国召开村民会议介绍土猪代养包销项目并签订协议

有人说驻村的生活很辛苦,很难坚持下来。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心中有一个信念和目标,很多时候要做到工作自觉,当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的时候,你会自觉留下来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完。

我是一个能在工作中寻找乐趣的人,从开展无人机禁毒防毒、绘制全村电子脱贫地图、制作VR全景看渣波、拍摄扶贫小故事,到推进“以购代捐”社会扶贫,狠抓幼儿教育,开展贫困儿童“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活动,记录扶贫故事,再到撰写的《驻村日记》在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被作为脱贫实物展出,并被国家博物院收藏,这都是一段既幸福又开心的回忆。虽然有时候会很累,但看到老百姓的日子一天一天变好,还是非常欣慰的。所以,在两年的扶贫时间里,我无比珍惜在大山里的日子,能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情,就是最大的幸福。

李庆国航拍的渣波村新貌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庆国(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