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邹超 ‖ 因地制宜 巧用彝族毕摩文化扶贫

作者:邹 超(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驻凉山州普格县大槽乡大槽村帮扶干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17 21:42:27 浏览次数: 【字体:

因地制宜

巧用彝族毕摩文化扶贫

邹 超

2018年,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脱贫攻坚工作综合评分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排名第一。2019年,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3年来,医院派驻凉山州普格县大槽乡大槽村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黄河银深入挖掘中医药蕴藏的文化内涵,另辟蹊径将其和彝族地区的毕摩文化进行融会贯通,创新党建月会和农民夜校的新形式,催生了移风易俗和脱贫奔康的新动力,走出了一条别开生面的中医文化扶贫路。

2018年,《中国中医药报》刊文《黄河银:走出中医教育扶贫路》。2019年,《中国中医药报》刊文《用文化“点燃”脱贫动力》,《凉山日报》刊文《第一书记黄河银的扶贫“附加题”》。其中,我看脱贫攻坚的新成就,印象最深刻的是:彝区的脱贫攻坚怎样和彝族的毕摩文化进行结合?这种文化扶贫的路子应该怎么走?

2018年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普格县首届农民文艺会在大槽乡举行。活动中,黄河银被安排表演一个医疗小品:孩子夜间高烧,其父敲盆诵经,邻居通告村支书,后者邀黄河银赶来。村支书把孩父拉开,黄河银赶紧输液,最后孩子退烧,其父羞愧致谢,孩子立志学医。很简单的剧情,但黄河银在彩排时认为其中的拉拽环节过于粗暴,于是便好奇地问道:“孩子父亲在敲盆时念的是什么?”村支书有点不好意思:“那是我们在做毕摩,求祖先保佑,因为以前不懂科学,现在都改正了,思想上也要脱贫的。”

普格县首届农民文艺会在大槽乡举行

黄河银明白这个道理,但却不认同他对毕摩的看法。毕摩:彝语音译,毕:念经,摩:年长的智者。毕摩的范围很宽:主礼赞、农耕、婚丧、文化等方方面面,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在族人心中,毕摩是神圣的职业,既拥有知识又掌管神权,既指导人事又司通祖魂。所以黄河银认为,毕摩是一种辨证的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中体现有积极的因素,如果把“做毕摩”等同于“做迷信”,这是对毕摩文化的断章取义。

黄河银联想到《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的“祝由”二字:“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矣。”由此可见,祝由属于现代心理医学的范畴,具有滋长患者精气神的利好作用。同理,正宗的毕摩和祝由是一脉相承的:先以科学的医疗手段为保障,再借咒语和画符等形式来锦上添花,制造出迎合患者及家属认知水平的视听盛宴,从而顺应彼此的心理,升腾正气的能量。这其实是件因地制宜并且相得益彰的好事,岂有迷信之理?

有了科学释义的底气,黄河银便在正式演出时修改了剧情:他阻止了村支书对那位父亲的拖拽,把事先画好的彝族图腾赫然贴于白大褂的胸口之上!黄河银先对其父鞠了一躬,然后再给孩子输液,最后还双手合十、像模像样的围着孩子念福了三圈……

表演结束,掌声不息。乡党委书记比尔莫阿各颇为感动地点评:“黄书记既从医生的角度表达了对彝族老乡的关心,又以第一书记的身份诠释了对毕摩文化的理解。难得黄书记对我们彝族文化认识得如此深刻。在脱贫攻坚的这几年,毕摩是一个敏感话题,群众敬而远之,来自省城的帮扶干部也不置可否,但黄书记没有人云亦云,更没有以讹传讹,他大胆地纠正了我们的偏见,同时更打开了我们的心结。黄书记卡莎莎。”

黄书记在普格县首届农民文艺会上表演一个医疗小品

通过这个小品,黄书记找到了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事半功倍之法:在每个月常规举行的党建月会和农民夜校中,可否剑走偏锋的先从毕摩文化开场,然后再引出当期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好地摆脱了照本宣科的枯燥,带来了家族的亲切性和祖先的恩威感,可以勾起受众的倾听欲望,引导大家去主动思考而非被动灌输,从而径情直遂地激发出内生动力。黄书记把这个过程形象地比喻为“穿针引线”和“递火点鞭”。

举例来说,在普及《婚姻法》时,黄河银会先从彝族姑娘阿莫里惹愤世哭嫁的民间故事讲起:“为什么以前会出现‘养女由妈妈,嫁女由爸爸,彩礼兄长定,妈妈没办法’的现象?因为这是一种‘为家支服务’的错误思想,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党员信仰。这是一种‘家有家规,族有族法’的陈规陋习,挑战了‘婚姻自由,人身自由’的法律要义。所以,我们该不该学习《婚姻法》?只要了解了《婚姻法》,你就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战胜邪恶的家支势力。我们都是劳动者,在社会主义中国,劳动者是有尊严的。”

中医文化和毕摩文化的创新结合,让黄河银找到了一个把“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转变为“勤跑造”的有力支点。借此契机,大槽村特别成立了“讲习所”。慢慢地, “讲习所”盘活了村民的激情,让大槽村形成了合力:村民们赶在去年被非洲猪瘟波及之前,高效推出了“大槽乡村猪”的彝味腊货,原创了《大槽村猪赋》的产业文化文章,并通过“以购代捐”获利9万多元。与此同时,在文化扶贫的感召下,大槽村还先后吸引了多家企事业单位、公益团队、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前来猎奇和帮扶,累计善款达100万余元。

大槽村“讲习所”挂牌

“大槽乡村猪”的彝味腊货

2018年,大槽村荣获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普格县153个村只有2个村当选。这是四川省卫健委对口帮扶的唯一一例。2019年底,《新华社》报道大槽村:《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记》。2020年7月,《人民网》人物故事专栏报道:《普格县大槽村第一书记黄河银:医疗帮扶暖民心》。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邹 超(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驻凉山州普格县大槽乡大槽村帮扶干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