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6:08:56

鄢大成 ‖ 在困苦中前行

作者:鄢大成 来源:《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9-08-07 10:38:02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西南铁路工程局成立于1950年6月12日,是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设立的全国第一批铁路基建局,后改组为铁道部第二工程局,1998年6月1日改制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铁二局不知不觉间已走过69个春秋。69年里,一代代中铁二局人以“为人民修路、为人民造福”为己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感天动地的壮举和奋进不息的情怀淬炼出的开路先锋特质,不仅开共和国基础建设之路,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之路,而且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之路,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回首一幕幕震撼心灵的画卷,中铁二局的历史是一部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创业史,是一部永争一流、开拓创新的奋斗史,是一部纵横四方、英雄辈出的奉献史,是一部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筑梦史。

历史催人奋进,故事镌刻足迹。为让远去的历史走近我们,让静态的历史生动起来,8月3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省情网”推出中铁二局编纂的《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这些沉甸甸的实录作品,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铁二局激情燃烧的奋进历程,映射出祖国时代脉搏的跳动。那些当年鲜为人知的珍闻和背景资料与口述者独特的经验体会,必将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在困苦中前行

1951年4月5号,我们出发去修建成渝铁路。那时是成都市工会介绍的,招工打的旗子是筑路三支队三中队。我们修路的地点叫老油坊,就在那儿,干到一直通车。

修成渝路艰苦,真的是艰苦,我吃过两次“尿和饭”。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时候不管你年龄大小,每个人都要出差。我们挑不起抬不起,就借农民的鸡公车(独轮车),两个小娃娃,一个推一个拉。推多少呢,推80斤米,走到那个山路上突然下大雨,我们就躲进了一个小店,到小店里面去借了口锅煮饭。由于看不见,就在那个水坑里随便舀水喝,舀水煮饭,第二天早上看到是一个粪坑。还有一次就是早上天不见亮就起来,起来那个炊事员不知怎么回事,把碗筷丢在了尿桶里面,天亮了做饭吃,总觉得有点味道,结果饭碗都在尿桶里面,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成渝铁路建设场景(中铁二局 供图)

还有就是十天放一次假,让我们出去玩,开个荤,发一千块钱,让玩半天。开荤就是八个人一桌,一个人半斤肉。发一千块钱只够买双草鞋,大家都不舍得买,还是想把钱揣在身上,就是那样子的。

成渝路过后,就到宝成线。修宝成线住到金堂,在金堂看石料。金堂住一段时间就调到绵阳,在绵阳修检查井。检查井修了过后就到广元下西坝王家沟修桥,以后就到白水江廖河坝。从那儿下来后就到了都贵段,也就是都匀到贵阳。在这儿下来后就到成昆线。现在总的来说,修成渝很不易。有个事我记得最清楚,1951年的“九二水灾”,也就是成渝路九二水灾。我住的工棚,工棚有七八间,一涨大水从上面下来的水一倾而下,我们睡到半夜就往山上跑,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到树上到处都挂着死人,那个场景非常惨烈。还有修成渝路的时候没有一点福利。大家都是打钢锭,打钢锭那个废铁都要捡起来,拿个东西装好,去领钢锭的时候那个废铁都要一起拿过去。那时候没有东西是可以扔掉的,都要拿去换钱。修宝成线条件就好很多了,虽然累还是很累,但是安全,干了一个月多少还要发些福利,不像修成渝路根本没有什么发的。

宝成铁路建设场景(中铁二局 供图)

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就拿五六千元,我就说我们在最苦最苦的时候,让现在的年轻人去,不要指望干多久,就一个月都干不下来。那时我们抡二锤(锤子的一种),那个二锤的把柄是用楠竹片做的,那个不太溜手。还有现在都是空压机在转风,哪儿去找以前那种苦。那时打了炮眼,隧道放了炮,过半个小时你才进去。即使这样,你进去仍然是烟雾层层的,现在放了炮都用鼓风机吹出来,没有这种苦了。

我父亲是拉黄包车的,我16岁时也是拉黄包车,后来才正式参加工作。那时家里非常贫困,修了成渝路后就想还是在哪儿找份工作,就准备去修西藏公路。我名都报了,身体也合格了,后来我才听说铁路上成立了工程总队,把原来这批人都编到工程总队。那时都还不叫铁二局,还是叫西南铁路工程局,所以我就参加了工程总队,跟着铁路一直到现在,没有拖过一天。

我受了很多苦的,比如我这个脚,现在都还有影响。那时我在打石头,做石头工,那个大锤一打下去,铁花一绽,这里就被绽成了两块。我在铁路上就受了这两个伤,其他还好,没受伤。

我还记得一件事,当时成都文殊院有个和尚,他也参加了修路,他当时就在老油坊那儿挖槽,结果放炮的时候没躲开,一个石头从他面前飞过,把他两条腿砸断了,现在不知道这个人是死是活,不知道还在不在。修建成渝路还是牺牲了一些人的,以前是怎么回事呢,先把炮眼打好,再放炸药。那段时间放炮的都是从上海过来的,专门放炮,他们都是手里捏一把引线,引线后面就是炸药,打好炮眼后一个一个往里面扔,太危险了。放炮真的很危险,不像现在经常提醒,“打预防针”。

成渝铁路通车时我在绵阳,在宝成线,作为建设者,还是新中国年轻的小伙子,听到通车的时候喜欢得不得了。但是当时看不到那个场景,已经调到宝成线去了。

我还记得一个最感人的情景。1958年,我们从都贵段下来就调到昭通,参加内昆线的修建。我当时住在昭通农园的公馆,在昭通住了半年,等于在那儿玩了半年,要等马帮把材料运过去,把路修通我们才可以进去。刚进去那时我们是开车,那些老乡从这个山坡跟到那个山坡,一路就跟着我们追,一直走到云南大关县,在那儿吃饭。那些农民看到汽车喜欢得不得了,摸了又摸,不停地问:哎呀,师傅啊,这个叫啥子哦,吃的啥子哦,咋跑得那么快。那儿的农民活到七八十岁都没离开过周围一百公里,就在周围活动,看到那个汽车简直喜欢得不得了。

内昆铁路(图片来自网络)

宝成铁路是一条非常艰苦的铁路。宝成线下来的,到了都贵段,都贵段下来就在成昆线。以前机关里组织了汽车小组,都去支援现场,成昆线绵延一千多公里,平均每一公里可以说都是牺牲了不止一位筑路战士。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那些老驾驶员,很多地方那些年轻驾驶员不敢跑,只有老驾驶员跑,往往出事故就在那些老驾驶员身上。

成昆铁路建设场景(中铁二局 供图)

我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带头,你不带头怎么行?但是后来一直没去成昆线看过了,因为没机会了,成昆线修通我一次都没去过,就在车房里头。我是1962年调回成都,我调回成都还有一个原因,那时生活处要一个生活车,刚好就要我那个车。项目上知道要调那个车走,就把我给调下来了,我就明白了这个车要调回成都。说句实话,谁不想回成都呢,那会儿一个工人想回来是很不容易的。后来调令上说要原车原人,这样子我调回了成都。调回成都后我就专门搞生活,去外面搞点猪油、烟、肉这些。

1958年,我被评为了四川省的先进。因为我爱动脑筋,有些小东西自己可以改,李炎培处长把我带到北京去参观全国的机械展览,带着我到处去看,学了点东西。那时我是“推先组”组长,专门在工地上搞发明创造的。那时没有吊车,都是拿那个树,立一根树干,在后面打背绳,打三四节背绳,后面就栓在那个位置,杆子就立在那儿,然后这根杆子也是和其他杆子连上,连上过后就可以摆动,就跟吊车一样摆动,这个动力在哪里呢,动力就是一个推官,一个滚筒,滚筒上面是十字架形状的棒子,一个人就站在棒子上面,四个人就推,推着就把线卷起来,这样就把石头吊上去了,吊到墩子上面。

还有个重大的革新,就是做钢丝绳。那时候钢丝绳非常紧俏,到处都要用到钢丝绳。有一次十处还是十二处在万地康搞了一个做钢丝绳活动,让我们去参观,当时他们做钢丝绳需要场地,做200米的钢丝绳就要200米的场地,很占地方。所以我就改革了一下,就不要他那么大的场地,我就做个缴盘,缴盘上面是六个线桶,走线桶那里拉出来,拉出来这边又有一个小盘,连收带缴是一起的,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场地,节省了很多材料。我们一天要做一至两根绳子,那时钢丝绳分配不过来,都是自己想办法。

当选劳动模范后想到一天才出两根绳子,要争取一天多出点,所以干劲就来了,白天黑夜都不管了。后来我还改进了鸡公车(独轮车),要轻松很多,那时改那个独轮车,改的我都晕过去了,几天几夜没睡觉,那个省了好多力。

干了这么多年铁路,从来没有后悔过,就像吃甘蔗那样,一节比一节甜。要后悔我就不会在铁路上了,一直在铁路上工作,我没断过一天。

(本文原载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编《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作者:鄢大成(原中铁二局省部级劳动模范)

来源: 《口述历史——开路先锋·永恒的记忆》
终审:朱丹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