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6:08:56

汇流成川 融海而威——川威集团转型发展掠影

作者:内江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地方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06 09:38:51 浏览次数: 【字体: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轫并扎根于威远县连界镇的川威集团,距今已有89年历史,历经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的嬗变。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川威集团连续13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是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骨干”企业,全国三大钒钛综合利用基地之一。

  一路走来,川威集团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内江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成为内江人骄傲和自豪的品牌。

川威集团钒钛基地(图片来自网络)


改变:从威远钢铁厂到川威集团



 火红的钢水,飞溅的钢花,一幅蔚为壮观的生产场面。

 走进成渝钒钛新区厂区,机器轰鸣。厂区四通八达的道路上,一辆辆满载原料和钢材的大货车,往来穿梭;加料、检修、转炉、轧钢等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厂区随处可见。

 这里是川威集团,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29年的威远钢铁厂,至今已走过89年风雨历程。

 这座早年间四川军阀刘文辉旗下的钢铁厂,建国后在巴蜀大地上第一个炼出生铁、第一个炼出钢、第一个轧出材,被称为四川“冶金工业的鼻祖”,如今亦是四川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

 目前,川威集团已拥有年产铁500万吨、钢600万吨、钢材700万吨、钒1万吨、水泥1200万吨的生产能力。

 这样的实力,是时间的沉淀,更是川威人拼搏的结果。

川威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图片来自网络)

 沿着一条清晰的时间轴,我们看到威远钢铁厂向川威集团的改变——

 1978年后,威远钢铁厂自力更生抓发展,改造了高炉、转炉、电炉、轧钢、余热发电、氧气生产等十个项目,生产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迈进,取得了投资少、产出多、钢产量翻番的较好效果。

  1980年、1985年、1987年,先后在四川省地方钢铁企业中率先突破年产钢5万吨、10万吨和15万吨大关,成为全省钢铁工业的一面旗子,1986年被列为全省100个大中型企业之一。

 1997年底,外部市场恶劣,机制体制僵化,内外债务缠身,员工人心涣散,企业摇摇欲倾。面对这一艰险局面,川威集团全方位推行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三改一加强”,1998年企业成功改制成立为股份制企业集团,迅速走上了健康持续发展和不断做强做大的康庄大道。

炼制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改制后的川威集团,经历了1998—2000年求生存、谋发展,2001—2008年强基础、上台阶,2009年至今调整结构、战略转型三个发展阶段。

 目前,川威集团管理和研发总部位于成都市高新区,主营业务辐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和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内外各地,拥有总资产400亿余元、员工2万余名,有中国铁钛、新加坡盛世两家境外上市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嬗变:从钢铁川威到钒钛川威



 近年来,国家实施产业调控,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经营成本日渐高涨,利润每况愈下,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在经济新常态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生存—发展—壮大,立志打造百年“老店”,川威路在何方?

 这既是两万多川威人不懈探索的命题,更是历届内江市委、市政府和420万内江人共同关注和倾力支持的课题。

川威集团炼钢车间(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川威集团早在多年前已开始转型发展。川威集团董事长王劲认为,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是简单地“让板材变棒材”,而是可以尝试跳出钢铁本身,从原材料入手,进行更为彻底的“革命”。

 从2003年开始,川威集团便密切关注新能源、新材料,为转型升级铺路。2008年初,川威集团宣称,要实现“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的转型。第二年10月,集团旗下的中国铁钛在香港上市。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

 川威集团通过自主创新,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投入超100亿元实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012年6月29日,该项目成功点火,成为内江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工程项目!

  这一项目利用自身拥有钒钛磁铁矿资源和掌握钒钛磁铁矿开发、冶炼、提取、深加工全套技术的优势,采用国际国内先进装备及一流技术,以钒钛促钢铁转型,以钢铁升级促钒钛发展,突出产业特色,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这一科技创新下的战略转折,推动川威集团从“钢铁时代”成功跨入“钒钛时代”。企业产品由严重过剩的传统钢铁升级换代为拥有核心技术含钒新材料,企业成功转型发展为全国三大钒钛生产企业之一。

 然而,这条转型之路刚开始并不顺利,甚至是非常艰难。2014年,受“大气候”影响,川威集团这艘巨轮也遭遇了寒流!

 2014年7月,川威集团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等因素综合影响,出现资金链断裂,引发债务危机,造成钒钛钢铁生产经营困难、生产线停产,进而导致包括矿业、水泥、物流产业在内的整个集团生产经营困难、生产线大面积停产、职工大量轮岗或放假。

  此时的川威集团,债务危机凸显,2万多名职工的就业、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可能因上下游关联企业10余万名职工和企业7000余个债权单位不稳定而引发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同时,作为全省重要大企业大集团及全省钒钛钢铁产业骨干企业,川威集团对工业经济“稳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忆起面临困境的那段时间,至今还心有余悸。”川威集团员工坦言,那是川威有史以来最为痛苦的一段时期。

 在省、市、县党委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2万多川威人打响了经济大潮中的生死之役……

  这是一场艰巨的“保卫战”。2014年7月1日,川威集团连夜向内江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汇报。内江市委市政府迅即向省委、省政府作了汇报。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年多来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措施,并安排省级相关部门全力协调,内江市委市政府站在一线,帮助、帮扶企业解决各种困难,支持企业稳定债权单位、稳定生产经营、实施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企业自身面对现实,切实采取各种措施,实现脱困发展。

 经历寒冷冬日,迎来春日暖阳。

 在省委省政府关心下,在市、县两级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川威集团全体员工大力发扬“炼就钢筋铁骨身,傲立潮头铸脊梁”的企业精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就恢复到了新厂区建成以来的最好生产水平。

 绝处求生,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川威集团还经历了国家钢铁去产能、环保督察等各种挑战,持续抓好生产经营稳定,持续抓好债务重组,坚定不移实施转型升级。

 频频发力,2016年,川威集团深入贯彻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砍掉120万吨的粗钢产能,成功化解过剩产能,并实现了分流人员稳定、职工队伍稳定、企业生产稳定。

 经过3年时间拼搏,到2017年,川威集团各环节、各子(分)公司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成渝钒钛公司发生了质变,产能迈上500万吨钢、1万吨钒的崭新台阶,且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快、较大程度的改善;高炉持续稳定顺行,公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持续优化。

 在川威人看来,“发展总会有阵痛和艰难,但终究会走向光明”。钒钛,已经成为川威集团实施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代名词。从“钢铁川威”到“钒钛川威”,川威华丽转身。

  作为内江“航母企业”,川威集团再次扬帆。

  如今,川威集团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拥有集矿业开发、钢铁生产、钢结构(及PC构件)设计制造、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的企业集团。其中钒钛钢铁生产拥有年产钢500万吨、钒制品1万吨等综合能力,是西南地区建筑钢材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的企业。 


裂变:从百年川威到千亿川威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深谙此理的川威时刻有着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抢滩产业链上游的同时开始合纵连横、多腿走路、多点开花。

 汇流成川、融海而威。目前,川威集团拥有生产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同业务三大板块产业。

 生产制造业板块:川威集团现拥有钢500万吨、片钒1.5万吨、水泥1100万吨、矿产品500万吨及其他相关产品年综合生产能力。集团将以做精做强为目标,向效益型高质量发展:一是稳定生产,不断优化技术经济指标,大力实施循环化发展,降低物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技经指标、运营管理、经营效益、品牌影响力处于区域一流、全国行业领先水平;二是加快新产品开发,调整产品结构,形成研发一批、试制一批、生产一批的产品开发梯度,特别要抓住当前钒钛产品市场机遇,扩大片钒及其他钒钛制品的生产规模;三是逐步实施超低排放、矿渣微粉、中钛矿砂、水泥窑协同处理固废、石灰石骨料等系列项目,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转型发展配套节能环保产业;四是导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等先进技术及经营管理手段,推动传统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升级转型,在区域内、行业内形成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强的经营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业板块:通过资源整合,将集团产业结构调整为现代服务与新型制造并重,两条腿走路,二者协同发展。一是发展生产性物流。重点建设连界、内江、西昌三个物流园,利用“互联网+物流园”技术,打造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区域性网络化工业物流集成综合服务平台,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园区物流服务生态系统,成为区域一流、业内领先的现代物流企业。二是发展以文体为主的旅游。依托威远县船石湖项目逐步进入和拓展文体旅产业,整合国内国际一流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文体旅项目,打造国际一流文体旅基地。

 协同业务板块:在发展新型制造和现代服务中,发挥装配建筑、工业互联、金融的桥梁、纽带及协同作用。一是发展装配建筑。在成都拥有现代化的钢构设计、制作、加工基地,在连界等地建有装配建筑产业园,将形成年制作钢构件25万吨、年产新型墙材、透水砖等1500万平方米能力。整合全集团钢材、水泥、钢构件、墙材、焊丝等建材产品,以及项目开发、设计、总包、施工和配套物业、酒店、医疗、教育、智能小区、钒电池新能源等能力,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用好国家推广装配建筑政策,抓住市场机遇,发展装配建筑产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和集成化服务。二是发展工业互联。依托集团现有钒钛、钢铁、水泥、钢构、墙材、矿产品等生产制造,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APP,整合上下游客户、市场、政策等各类信息,构建区域大数据系统,打造开放、合作、共享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形成全新的制造业产业生态圈,既有利于川威集团转型发展,更推动区域内各制造类企业商业模式变革。三是发展金融。主要依托川威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公司,通过整合集团相关资源、产业,优化集团资产及资本结构,发挥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国外资本市场融资、融智的优势及作用,为集团转型发展新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相应支撑和服务。

 未来十年,川威集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抓住机遇,重点发展两大产业(钒钛钢铁、水泥、矿业等生产制造业,生产性物流、以文体为主的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三个纽带(装配建筑、工业互联、金融)。

 川威集团计划分三步走:2019~2021年,一边降财务杠杆,将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到合理水平;一边加快转型,生产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雏形,协同业务的协同作用逐步显现。2022~2024年,生产制造业升级转型为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现代服务业成长为企业经济增长支柱,产业结构由目前以传统制造为主调整为新型制造与现代服务并重,二三产业错配发展格局形成,二者相互协作、对冲风险。2025~2028年,整个集团步入快速发展、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良性发展快车道,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时代出题,行动答卷。

新起点,新使命,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怀揣着“百年川威”的梦想,川威集团坚持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稳健发展,川威人再度肩负使命,全力向“千亿川威”迈进。


来源: 四川地方工作办公室
终审:罗一洋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