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3-11-10 11:31:53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实践

作者:李志竑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8日 05版) 发布时间:2021-04-08 09:54:55 浏览次数: 【字体:

李志竑《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8日 05版)

【专家笔谈】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兴建的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史是新中国建设史的集中体现。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随后,党中央统一指挥部署,几代人筚路蓝缕,接续奋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开展工程规划论证及建设工作。1958年8月29日,党中央在《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北调为主要目的”,这是“南水北调”第一次见于中央正式文件。1995年6月,国务院召开会议指出,南水北调是一项跨世纪的重大工程,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益,一定要慎重研究,充分论证,科学决策。2000年9月,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部署南水北调工作。2002年8月,国务院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至2002年底工程开工,经历50年科学论证和50多个方案比选,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研究,110多名院士献计献策,成千上万名水利科技人员接续奋斗。工程的开工建设,是反复论证、慎重决策的结果。经过12年艰苦奋战,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建成通水。

南水北调这一大国重器,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攻坚克难、匠心铸造。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全长共2899公里,配套线路5500多公里,各类单位工程2700多个,土石方量16亿方,是三峡工程的12倍,混凝土量4200万方,是三峡工程的2.5倍,与数百条河流、50多条铁路和1800多条公路交叉,沿线大大小小建筑物超3000座,可以说南水北调是工程建筑的“博物馆”和“展览馆”。无论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世界规模最大的泵站群和世界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工程,还是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抑或攻克世界公认为“工程癌症”——膨胀土处理、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同时,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63项成果,填补了多项国际国内空白,申请国内专利110项。一渠清水,承载着一部厚重历史,凝结了上万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数十万建设者的匠心,还有四十多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六年多的通水实践证明,南水北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擘画、重视,目标明确、接力奋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实施中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形成共识,有效解决投资保障、征地移民、治污环保、技术攻关等重大问题,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切,各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高效联动,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是社会主义制度调动各方面资源、统一各方面行动、高效有力办大事的突出标志和集中展示。南水北调工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通水以来,工程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十分显著,且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工程累计调水量超418亿立方米,已由原规划的受水区城市补充水源,转变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成为这些城市供水的生命线。同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以来发挥的效益,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新发展阶段,水利部门正按党中央统一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谋划后续工程建设,全力将南水北调工程打造成造福人民的幸福工程。

    (作者:李志竑,系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副总工程师)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