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伟力——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蔡竞

作者:蔡 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22 14:44:24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 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6期

赓续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伟力

——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蔡 竞

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崇高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经过长征的艰苦探索,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坚强成熟的领导核心,迈出了走适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的决定性一步。长征精神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风范,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在四川走过的路程最长、停留时间最久(在四川经历的时间达1年零8个月)、重大事件发生最多,经历了长征途中最艰苦、最漫长、最危险而又最辉煌的战斗历程,中国革命史上不少具有重大标志意义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四川。在这里,红军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彝海结盟、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惊天动地、悲壮雄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人间奇迹和英雄业绩。但由于历史原因,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档案、资料长期不完整。如爬雪山、过草地的路线长期存在争议,由周军同志著述的《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两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

泸定桥(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和《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是周军耗时12年对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行军路线进行全面踏勘后,结合红军长征文献(电报、回忆录、日记等)予以辨析和复原后的实地考察报告,分别于2018年6月和2017年1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首次相当清晰、完整、准确地对红军三大主力翻越4000米以上雪山垭口的路线、地名和地理信息进行一一确认,复原了迄今为止最完整、详细、准确的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对红军过草地的行军路线进行详细考察和踏勘,并在此基础上对个别重要电报进行新的解读,为长征史中相关专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成果。

这套书中的29幅红军作战、行军路线详细示意图由作者及专业制图人员设计、绘制,全面形象地展现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行军路线及详细过程;207幅实地踏勘考察照片,真实记录了作者及其团队历时12年艰苦的踏勘历程。这是红军长征历史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更新了多年来一些欠准确的数据和内容,填补了红军长征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红军长征史提供了珍贵而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开拓性和研究性。同时,这些重要研究成果丰富了长征精神的载体,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更为清晰的依据和参照。

红军长征留下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四川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四川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组织专家学者赴省内外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考察调研,回来后,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握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整体与区域的关系

首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整体,要做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15个省区市的统筹工作。要统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民族价值和中国高度的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民族性、世界性兼容的中国文化名片。从整体上看,长征文化线路是一个极为庞大的遗产体系,1600余处长征文物从宏观上看,共享着“红军长征”这一历史母体;从中观上看,这些文物分属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等红军部队,或是分属于长征的不同历史阶段,反映长征历程的跌宕起伏;从微观上看,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历史遗存各自见证着某一个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在长征的宏观叙事中占据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正如雪山草地中的一座无名烈士墓,或是粉刷在传统民居外墙上的一条革命标语,都是长征文化线路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与实物载体。长征文化由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组成,但其每个部分都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理想信念的共同追求,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要按照中央确定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来做,切实做好四川一些重要历史节点、遗址遗迹的保护。要通过普查筛选,充分规划,在整体规划上,按照中央确定的原则,能规划进去的要想办法与中央的统一规划有连带关系,并在地方规划里加以明确、突出,且要贴近事实。

其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要体现区域性、特质性。沿线区域在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点和公众需求方面,既有伟大长征精神共性的一面,也有各地文物和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的异质之处,因此,沿线区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做到殊途同归、异曲同工。长征经过的15个省区市,应在尊重文化整体性原则下,重点讲述各阶段的地方红色故事,让观者既有整体印象又有地方感受。要因地制宜地展现地方特色文化。长征路线绵长曲折,各地文化背景各异,长征文化因与形态各异的地方文化相融合而绚丽多彩。如四川省阿坝州是红军长征转战停留时间最长、党中央召开重要会议最多、自然环境最险恶、党内斗争最激烈、开展民族工作成效最显著的地区。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长达16个月时间内,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相继经过、留驻、转战阿坝州,孕育出伟大的雪山草地精神,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牦牛革命”,雪山草地见证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在关键时刻就会显示出强大力量。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给大家讲了军需处长的故事:“长征过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管被装的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觉悟看似无形,关键时就会显现出强大力量。”这个故事既有温度,又有高度,更有地域特色。我们在赓续红色精神、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一定要体现出地方的区域性、特质性。

二、把握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首先,要加快保护红色遗址政府规章的制定,加强对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进行有效保护,做好红色革命文物的申报及“四有”工作。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只有对其珍惜呵护、保持其原貌、挖掘其内涵,才能彰显其“红色魅力”。经调研,全国各地现有展馆的硬件建设已达到高水平,各红军长征陈列馆的内涵建设理应提上议事日程。内涵建设应“继往开来”,即以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为继往,以习近平总书记“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军令而开来;以此主线进一步挖掘史料史实,丰富展示内容,展现历史真实。如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的保护和挖掘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大量增加敌我双方主帅的指挥文电。一方面是敌方函电。蒋介石调集中央军和川、贵、滇所部50万人对3万红军围追堵截,蒋几乎天天有手令,手下几十名将领每战都是文电交驰。另一方面,毛周朱及红军将领同样军令如雪片。这些档案资料最能体现红军当时面临的巨大风险,从而显现中国共产党领袖应对风险的超强能力与指挥艺术。

其次,要着力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强红色旅游开发利用。当前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运用远远没达到其本身所固有的作用,挖掘不够、保护不够、表现不够,很多富有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要“软”“硬”件一起抓,既注重对革命历史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也注重对革命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高度提炼红色精神的时代特征和生动表现。对红色旅游资源要进行筛选,根据资源优势和潜在客源市场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精心设计和开发旅游产品,根据不同需求,建设不同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既开发静态观光型红色旅游产品,也注重开发新兴旅游产品。如加强参与性和趣味性产品(即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战争题材是和平年代人们感兴趣的旅游开发方向,可利用战争旧址遗迹再现战争场景,策划穿越、探险、竞赛等参与性旅游项目等。要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红色景区建成一个包含文化旅游、参与性旅游等多种红色旅游形式的产品体系;让游客既感受到红色的表面,更领悟到红色的内涵,对游客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形成吸引力,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要挖掘思想内涵,就要根据现代旅游者的审美观念和消费心理,积极引导红色旅游景区运用高科技手段,变单一的平面展示为平面、立体、动态、表演等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红色旅游内容。如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改进布展方式,使游客身临其境,见物、见人、见精神,达到全方位的旅游效果。要抢抓当前国家重视红色文化旅游的良好机遇,依托全国红色旅游大市场,区域联手、资源整合、借船出海、组合营销,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宣传促销机制。纪念馆要突出自己的主题,兼顾前后左右的衔接,适当关照系统性,减少重复、突出特色;要在自己的特色上下功夫,展陈方式要更丰富,适当运用新技术。目前有个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一批高水平的艺术家,创造一批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充实纪念馆展陈内容。同时,也要收集、整理歌颂红军的歌曲、诗词,借助电视、影像、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展示川渝整体旅游形象;还可通过承办红军长征论坛、举办红军节等方式,将红色音乐节、红色赛事等活动纳入其中,提高红色资源的对外知名度。

三、把握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管理与运营的关系

首先,要加强政府部门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导。要针对性设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机构,与宣传、文物等部门形成合力,强调相关区域主体责任,加强公园顶层设计与项目协调规划工作,宏观把控项目进展;要注重跨区域部门协作,保障组织工作高效实施。要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立法工作,由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相关部门推进,根据公园建设发展情况修订制定保护长征文化与文物的法律法规,划定公园建设发展的红线和底线,落实相关主体责任;地方要因地制宜出台相关配套行政法规。要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在准入、评价、数字化管理、人才保障、监督举报等方面建立一系列保障和监督机制,促进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鼓励社会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运营。人民群众是公园公众属性的关键要素,长征文化线路几乎全线穿过居民聚集区,鼓励社区配合和参与公园建设工作尤为重要。要鼓励红色遗址社区的企业、居民、社会团体、协会等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要鼓励社会参与公园项目经营与文化建设,适当开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特许经营权利和红色文博场所管理,让社区在日常生活中延续红色传统,赋予长征文化时代新内涵。要完善社区监督机制,建立社区居民与游客的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确保红色文物安全与运营秩序稳定。

聚焦长征中“平凡的世界”大型舞剧《英雄》剧照

第三,在管理和运营中,要加强研究人员和解说人员队伍建设。展览馆、纪念馆要发挥传承、教育作用,研究和解说水平十分重要。2021年以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博单位,都不同比例地增加研究人员比重,尽量减少单纯的解说人员。高等级的博物馆要将业务人员全部设置为研究人员,而不是单纯的解说员;要让研究人员同时兼任解说工作,既搞研究,又讲课,将研究水平、办馆水平和解说水平同时提升。加强研究队伍建设需有一个长期策略,而不是短期举措。要以观众为中心,尤其是以青少年为主,学校要主动与博物馆建立一种制度上的联系;要向青少年提供最优质的解说,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和传承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长征是为民族生存与复兴而进行的伟大壮举,要保护好、研究好、宣传好、继承好红色文化,重点深入开展遗存保护、研究阐释、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等工作,传承红色基因。红军长征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和积淀的中华民族精神,时代性、发展性是其最鲜明的特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通过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工程、重大文化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当前,我国正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前进,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文化消费持续升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迎来重要机遇,这对于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强化中华文化标识、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推进长征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等工作都极具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蔡 竞【四川省政协原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原分党组书记、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原党组书记、主任(副馆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