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清明说

作者:赵献东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03日 16版) 发布时间:2020-04-03 10:47:55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赵献东《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03日 16版)

中华传统文化,法于自然,谐于阴阳,循天人合一;源于农耕劳作,饮食穿着,行动坐卧。自与岁中之四时,四时之节气,互契相合。便览所记,清明是也。

清明者,起于北斗七星循环之数,位列二十四节气,后融入寒食节祭祀文化。处仲春之末,导农作之时,引衣食之变,见世间纤毫之动,蕴大地勃发之萌。时天朗地温,万物自整;草长莺飞,生机旺盛;吐故纳新,春和景明。适行清拜祭,宜郊游踏青。

清明行清者,祭祖之大节也。人生代谢,相隔阴阳,物是人非,年年离殇,梦牵魂绕,岁岁惆怅。此断肠之思、啼血之痛皆融入祭念之中。关山不能阻其远,生死焉可分其界。中华子孙无论身处何方,皆拖儿挈女,日夜返乡,扫墓添坟,祭祖焚香。缅怀历历之音容,诉说殷殷之衷肠,传递欣欣之变迁,寄托绵绵之希望。拳拳之心,难以言状。此尊祖敬宗、继志述事之行,载民族之魂,承家族之风,与天地同久永恒。

清明节俗,一者慎终追远,礼敬祖先;二者踏青郊游,融入自然。是时也,缃桃绣野,美景如屏;桐花烂漫,粉杏满庭;花木灼灼,嫩柳风轻;彩蝶花中翩翩,黄鹂枝间嘤嘤。值此扶老携幼,举家出行,或插柳祈福,或纸鸢乘风,赏生机勃勃承平之景,抒不负韶华惜时之情。

嗟呼!固知清明,芳春时令,上通自然,下联亲情,中华儿女,同源同宗,乘天时继往开来,接地利毓秀钟灵,聚人和万众一心,筑梦想砥砺前行。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